重庆的方言生动风趣,不仅仅表现语调的抑扬顿挫上,还体现在镌刻着巴渝生活方方面面的歇后语里。

有学者指出,重庆的歇后语结构虽简练,但指称的内容却非常到位,将重庆人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句歇后语都是一部微型的城市小史。

但在这个普通话大行其道,方言逐渐式微的时代,许多歇后语都已渐渐被人遗忘。下文的这些歇后语,你还知道其含义吗?

贵州人十大歇后语(现代的重庆人啊)(1)

最实用的重庆言子指南

追星用,旅游用,撩妹儿用

重庆江湖的暗语

从这里开始……

我斗不紧到说老

直接开始上课了哈

贵州人十大歇后语(现代的重庆人啊)(2)

1.重庆方言中的谐音类歇后语

从重庆话富有特色的音调中,诞生了许多利用谐音/近音编织的歇后语。这些歇后语的弯弯绕绕比较多,现在已用得比较少了。比较经典的有:

矮子过河———淹(安)了心

肚脐眼冒盐———内咸(涵)

在重庆话里,淹的发音为ān,咸的发音为hán;“淹心”便就与“安心”、“内咸”也就与“内涵”相通了。

谐音类歇后语里没有多少文化可考,只是放在日常对话中,使自己的措辞“增光添色”。

贵州人十大歇后语(现代的重庆人啊)(3)

2.重庆方言中的比喻类歇后语

此类歇后语是从重庆人的日常生活里诞生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小小的民俗画,值得记忆与传承。例子如下:

板凳上打麻将———哈不转了

打麻将和斗地主是川渝市民最爱的消闲方式,不像斗地主可以“就地取势”,麻将因牌张子数量多,体积大,必须在一张大桌上进行。

“哈不转了”的意思是“洗牌不均匀”,的确,要是你在一张凳子上打麻将,又哪儿来的空间洗牌呢?

贵州人十大歇后语(现代的重庆人啊)(4)

百货公司的东西———没得价钱讲

这一句应该诞生于百货公司刚刚进驻重庆的时代。对习惯在朝天门批发市场与老板“拉锯”的重庆人来说,“不能议价”就是百货公司最显著的特点。

贵州人十大歇后语(现代的重庆人啊)(5)

3.重庆方言中与饮食文化有关的歇后语

重庆是座美食之城,自然也有不少与城市的美食文化有关、表现美食特点的歇后语。这些歇后语可谓是“色香味”俱全:

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

前一句里的“糍粑”指的是一种由糯米为原料制成的小吃,因软糯有弹性而受到食客们喜爱,是川渝地区长盛不衰的名小吃。

“脱不了爪爪”的引申义是“脱不了干系”,这种进退维谷的困境就像小猫的长指爪刺进黏糊糊的糍粑里,被牢牢黏住、不能脱——这可能是重庆话里最最可爱的歇后语了。

贵州人十大歇后语(现代的重庆人啊)(6)

冠生园的麻饼——点子多

冠生园是重庆人耳熟能详的老字号,1915年在上海诞生,抗战爆发后,才迁到重庆设立分店,开始了以重庆为中心发展业务的历史时期。

冠生园生产的糕点风味独特,麻饼上有数不清的芝麻粒,所以才有冠生园的麻饼——点子多。

贵州人十大歇后语(现代的重庆人啊)(7)

4.重庆方言中和地名有关的歇后语

与地名相关的歇后语通常揭示了一个地区曾经的风貌与状态,也是研究重庆地缘文化的好素材。例子不胜枚举,但下面只引两个:

较场口的土地——管得宽

对于现在的重庆人而言,较场口是一片相当窄小的街市(主要指较场口街心花园),无法与“管得宽”联系起来。

但要是稍微追溯较场口的历史,就会明白:较场口原为“校场”,是明代建立的舞刀弄棍的练兵场,面积约60亩,是现在较场口的6倍大,所以才说“管得宽”。

贵州人十大歇后语(现代的重庆人啊)(8)

菜园坝的老鸹 ——飞起来吃人

“飞起来吃人”的引申义是飞扬跋扈、无法无天。

贵州人十大歇后语(现代的重庆人啊)(9)

如今菜园坝是火车站、汽车站和批发市场,但在过去,是一片紧挨长江的菜园。

有菜园的地方,自然就有老鸹(读作guā,指乌鸦)来偷菜, 菜园坝的乌鸦们因夺食而凶猛,又因凶猛而善于夺食,面对这些黑鸟,连人类都有几分畏缩,所以说它们“飞起来吃人”(这一条不确定,假如有误还请不吝斧正)。

贵州人十大歇后语(现代的重庆人啊)(10)

以上就是本期《紧到说》的全部内容,你还知道重庆话里有哪些有趣的歇后语吗?

请造个句,写在评论里,让大家都来猜猜吧!

重庆人说话也带儿化音?老板儿,给我来一碗儿醪糟儿汤圆儿


贵州人十大歇后语(现代的重庆人啊)(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