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以文字为传承基石在我国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每个姓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姓氏在中国是家族传承的符号,一本本历经沧桑的家谱让各个姓氏的发展有了清晰的脉络,身在异乡如果见到老乡还会两眼泪汪汪,如果恰巧又是同姓,估计能哭出声来。
《百家姓》里面关于姓氏的记载,在封建时代国姓排在前面,其他的姓氏一般是按照人口数量来排序的。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各种姓氏的整体数量都在开始改变。但是中国有一个大姓,人口达700万却没被列入百家姓,这个姓氏就是——肖姓。
在古代,肖姓极为罕见,历代史书也很难查阅,宋代《百家姓》、明代《千家姓》中都不曾见到肖姓,只是在明凌迪知的《古今万姓统谱》中才首次出现了 “肖”姓的存在,在二十四史中也只有《辽史》、《元史》提到有肖姓人物,而且还都是少数民族。
那么这就奇怪了,没有在《百家姓》中记载,肖姓是怎么得以在现代有如此大的人口基数呢?这就不得不说到另一个姓氏“萧”。
“萧”的繁体字将近20画,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因书书写起来比较繁琐,所以早在清朝末年民间就常用“肖”代替“萧”,形成一种民间的“俗写体”。后来在政府颁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汉字简化方案》以后,很多人认为“萧”是“肖”的异体字,或认为“肖”是“萧”的简化字。于是不少“萧”姓者为书写简便,把“萧”写作“肖”。
到了后来,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为“萧”姓者办理身份证、户口登记、入学手续时,也常将“萧”写作“肖”。一部分“萧”姓人就这么糊里糊涂的被迫改姓了“肖”。
“肖”虽然没有入列《百家姓》但是“萧”姓却是实打实的中原姓氏,“萧”原出于子姓,在春秋时期,宋国有一名将名叫南宫长万,在攻打鲁国时战败被俘,被囚于后宫,几个月后才回到宋国,宋闵公因为这件事情多次在公开场合嘲笑他。
长万也是一个好面子的人,老被人揭短最后恼羞成怒直接暴走杀死了闵公,并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公开叛乱,另立公子游为君,宋国其余公子纷纷逃往萧邑(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后来宋国微子之后,大心率王族弟子及随从组建的军队,诛杀了南宫长万,平息了这次叛乱,扶闵公之弟御说继位,就是后来的宋桓公。
宋桓公因大心平叛有功,就把大心封于萧地,成为宋国附庸,后人称大心为萧君、萧叔大心。公元前597年萧被楚所灭,大心的子孙就以国为氏,称为萧姓。大心也就被后人尊为萧姓的得姓始祖。
所以说在历史上,还有过这样一个名萧的小国,而且再后来有过皇帝姓萧的两个短暂的朝代,南朝时的齐和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