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闹市区一处幽静老小区的楼下站立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灰白的头发一丝不苟,一对剑眉衬托出立体的面庞。

“您是王义民老师吗?”我问。

“我是!欢迎你们来啊。”老人热情的引领我们来到他的家中。

秦腔名家王廉哭五更(秦腔名家王义民)(1)

王义民近期照片

老人就是秦腔名家王义民,王老师1937年5月26日(农历)出生在高陵一个普通的农家,对于王义民老师的认知源于播放过他和郭明霞老师合作的《三击掌》《三娘教子》等戏,各种机缘,今天我们见面了。

推开房门,王义民老师的老伴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屋内整洁舒适,可以感受到老两口生活惬意。坐定之后,我开了口。

“王老师,前段时间还播放了您的《放饭》,很多戏迷非常喜欢!”

哈哈……王义民老师爽朗地笑。

秦腔名家王廉哭五更(秦腔名家王义民)(2)

青年时的王义民

“王老师,您是怎么走上戏曲这条道路的?”我问。

“我家特别贫穷,当时贫农都算不上,是雇农。我爷六个娃,三男三女,到了我父亲这里,守我一个,我三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之后,我跟我爷、我父亲、两个叔父一块生活,当时三个姑都已出嫁了。”

“家里没有女人了?”我问。

“没有!”

“那就是四个男人养一个娃?”这种家庭组合让我惊讶!

“是的!当时五个人守了三亩地,那个时候,一亩地打三斗粮食算是好收成,我这三亩地咋能够?种麦的时候,还要种一块大麦,因为大麦收的早,图可以接济上。”

王义民老师笑着说,他的老伴接过话。

“他小时候可怜的很!他爷引着他碎爸和他还要饭呢!”

秦腔名家王廉哭五更(秦腔名家王义民)(3)

王义民夫妇合影

王义民老师笑了,没有苦涩童年带来的悲伤,仿佛这是旁人的故事。

“听老人讲,我家原来也是小康之家,后来英国弄那个鸦片,我爷不知怎么染上这个,家道中落,我现在还记得我屋最后一次卖地的情形,当时我八岁。地卖到最后,就剩下三亩地了!”

贫穷是王义民老师最深刻的童年记忆,当岁月老去,一切的灾难都成为力量。

“因为穷,我父亲和叔父还卖壮丁,现在话说就是兵役。比方人家地主有五十亩地,需要有一人给国民党服兵役,有一百亩地就需要两个壮丁,有钱人不愿意让自己娃去,就找穷人代替,我父亲和我二爸经常当壮丁,等于就是卖自己。到了部队能跑就跑了,跑的时候叫人逮住了就枪毙。我父亲和我二爸跑出来后,因为穷,再次替财东家服兵役,换些钱,就这样过活。”

秦腔名家王廉哭五更(秦腔名家王义民)(4)

王义民和孙子合照

“你当时什么情况?”我问。

“我就跟我爷胡混,苦的很!冬里,没有啥烧炕,我就拾掇搂树叶,搂柴。我印象很深的经历,财东娃背着书包上学去了,我在地里搂柴,当时年龄小,就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走出农村,后来对于我自己娃的教育,我的观点就是不管怎样,你要给我上大学。”

说到这里,王义民老师爽朗的笑,接着诉说。

“家里很可怜!麦收了以后,我爷给我弄了一个五尺长的枣木杆子,在地里打麦茬,太阳越大,麦茬越脆。中午最热的时候,我把打下的麦茬用耙子一搂,弄回家烧炕做饭。我一心要走出农村,11岁我还去验兵,人家嫌太小了,没有去成。所以,最后只有一条路,当个名演员!我就去了高陵的化民社。”

“考试了吗?”我问。

“考啥?只要你来!人家就收,缺人的很。”王义民老师爽朗的笑。

“你去学戏,家里什么意见?”我问。

“我爷坚决不叫去,说唱戏了,不让我上祖坟,1949年,我偷着跑去唱了戏。”

我们都笑了。

秦腔名家王廉哭五更(秦腔名家王义民)(5)

《徐九经升官记》王义民(右)饰演并肩王

“你爷看过你的戏吗?”我问。

“我爷管的我,我和我爷感情很深!我在县上演出,我爷来了,我给人家泼的茶,搁到舞台旁侧。戏毕了,吃了一顿饭,我还记得吃的是肉夹馍,当时一毛五分钱,便宜的很!”王义民老师笑了。

“你爷吃上你唱戏挣的钱买的肉夹馍,这下应该就想开了,好好唱!”我的话引得王义民老师哈哈大笑。

“王老师,当时化民社怎样的情况?”我问。

“我去化民社的时候,雷、马、赵三个唱旦角的台柱子还在,团长说,只要雷、马、赵不散,其他人滚屁蛋。后来马振华到西藏去了,雷化文到了咸阳人民剧团,还有一个是赵化俗。解放后,化民社在西安还聘请了一些演员,任哲中还去过,一月要八十块钱工资,县长说我才70块钱,你一个唱戏的就要80块钱,任哲中说,‘此处不养爷,必有养爷处’,后来戏曲剧院成立,任哲中就去了那里了!”

秦腔名家王廉哭五更(秦腔名家王义民)(6)

《回荆州》王义民饰演刘备

“您到化民社学的什么行当?”我问。

“我是化民社跟班学生,起初学的旦角,惠化俗,苟易民,两位老师当时在渭北一带很有名气!过去化民社经常在西安演出,刘秉国、王安民、刘正民都是那个时候的名角。”

记忆的闸门被彻底打开,讲述间老人神采飞扬。

“解放后,高陵将剧团收编,变为国营,三原分区成立,由高陵调到三原分区剧团,咸阳成立地区,由三原分区调到咸阳人民剧团。1953年,我到了咸阳人民剧团,当时都有女演员,我感觉自己唱旦没有前途,就从咸阳人民剧团回到重新组建的高陵剧团,唱起了须生。我的一个叔父是拉板胡的,把我领到西安,在正俗社我被验上了,临近年关,人家说,回去过个年,年过完了你来。我叔父不愿意叫我回,又把我领到三意社,也验上了,人家也说年后来。回到高陵后,我父亲不让我去西安,为这事把我还打了一顿,硬把我留到高陵剧团。”

秦腔名家王廉哭五更(秦腔名家王义民)(7)

《逃国》王义民饰演伍员

“你和谁学?”我问。

“我是跟班学生,没有正儿八经的老师教,就是看老师演出,自己琢磨,全凭自己。我练功很上心,自己给自己上老虎凳,狠命练!当时任哲中会用单帽翅,我的老师苟益民也能用,那个时候,秦腔界就这两个人会用单帽翅。老师保守不给我说,我就在后台把纱帽戴上,在那里胡摇,摇的脖项都不能动弹了,老师还是不给说,有时还误导,说是脚后跟的窍,随后自己摸索,学会了。”

说完,王义民老师又是爽朗的笑。

“过去老师很保守?”我问。

“是的!保守的很啊!”

“当时你很用心!”我说。

“当时唱戏就是唯一的出路,没有这,我就出不去。”

“你心劲很强!”通过王义民老师的诉说,这是我最深刻的体会。

“那绝对的!当时我给自己定了两条,一个是调到省上,二个是能录电影!”

秦腔名家王廉哭五更(秦腔名家王义民)(8)

《闯宫抱斗》王义民饰演梅伯

“很多老演员回忆,说你当年很红火!”我笑着说。

“是的!我是红火!”

“你为什么红火?”我问。

“我很能吃苦!腿功是最好的,一踢就到鼻子尖。练稍子,我在膝盖绑个鞋,一个腿跪下,转着圈练,以后不管演什么戏,只要有稍子,大家都拍手!我身上有功,这是红火的原因,另外我还有嗓子!”

王义民老师老伴接过话。

“我和他都是跟班学生,冬天下大雪,老师把我们撵到雪地里练功。你要出水(出汗),看你没有出水,撵到雪地里继续练,不让你小便。我老伴当时练功那确实狠的很!”

听到老伴的夸赞,王义民老师羞涩的笑。

秦腔名家王廉哭五更(秦腔名家王义民)(9)

《放饭》王义民饰演朱春登

“王老师,演出中有没有什么难忘的经历?”我问。

“有一次到耀县演出,我师父苟益民的《放饭》,给我出的戏是《拆书》。耀县当时有个特别的事情,就是看到演员演的不好的时候,专门有个人会在台下大喊一声,‘你还不回去,把我气死了……’,说完后,这个人就顺势倒在地上,随后进来几个人,把说话的人端端的抬出去,这种做法就是故意羞辱演员演的不行!糟蹋你!意思就是你不是把式!当时我很紧张,恰巧还在倒仓,思想包袱重的很。当天只吃了一顿饭。上了舞台,一大段白口说完,台下有掌声,我精神才放松下来。”

老人笑了,红润的面庞光彩照人。

“王老师,您能演多少戏?”我问。

“秦腔的八大本都演,演的戏有上百本!”

秦腔名家王廉哭五更(秦腔名家王义民)(10)

《破宁国》王义民饰演朱亮祖

“听说您曾经还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待过。”

我的话让王义民老师瞬间回到久远的年代。

“1960年省上青年演员汇演,我演的《清官册》,因为这个戏我被当时的戏曲剧院看上了,之后也就进去了。”

“您在戏曲剧院待了多长时间?”我问。

“我待了不到1年,马健翎院长很重视我,后来对我说,现在你留不住了,你县上打了多次电话,县上人就在剧院门口住着,叫你回去!我那时年轻,没有啥考虑的,回去就回去,咱就是个唱戏的,都一样!后来,尚友社让我去也没有去成,那时主要有户口的限制。”

王义民老师老伴接着说。

“他去了戏曲剧院,高陵剧团童团长不给人,说这样肯定不行,我培养了这么多年,叫你一下就弄去,不行就打官司!戏曲剧院还是不给人,到最后,高陵通过一个上层关系,把人硬要回来了。”

大家都笑了。

秦腔名家王廉哭五更(秦腔名家王义民)(11)

《二进宫》王义民饰演杨波

“在戏曲剧院的一年时间,您的感受是什么?”我问。

“戏曲剧院很正规。外县剧团排戏都是嘴上一说就行了,戏曲剧院排一个戏,人家有本子,纠正你的发音,规范你的道白,当时名家很多,李正敏、任哲中、阎更平给演员抠戏,马健翎院长当时说,要把各县的稍子都拔到戏曲剧院去。”

“回到高陵后如何了?”我问。

“1961年,我回到高陵,后来粮食紧张,把古典戏停了,随之我的心也垮了!当时只演现代戏,感觉没有啥演的,我感觉没有奔头,以前狠命练这些功没有用!”

秦腔名家王廉哭五更(秦腔名家王义民)(12)

秦腔名家王廉哭五更(秦腔名家王义民)(13)

秦腔名家王廉哭五更(秦腔名家王义民)(14)

王义民现代戏剧照

王义民老师无奈地笑,接着说。

“文革时,把高陵的整个领导班子搬到周至,1973年,当时县委书记和县长调到周至工作,把我也带上了。我在周至待了不到6年,1979年我又调到了咸阳大众剧团。当时在渭南演出时,余巧云请我吃时辰包子,说你到咱这儿来,这是国营,咸阳大众是集体,我不懂,后来没有去。在咸阳大众剧团一直到退休,退休后还唱了20年。”

“您在咸阳大众剧团如何?”我问。

“咸阳大众剧团每到一个地方,我的《放饭》,马金仙的《断桥》,观众很认可!”

秦腔名家王廉哭五更(秦腔名家王义民)(15)

王义民剧照

“王老师,您儿时的理想就是成为名演员,什么就算是名演员?”我问。

“唱、念、做、打要全面,要有积淀,咱秦腔主要是唱,西安的观众很好,只要你在剧情人物里就行,外县观众主要看嗓子,光听声。”

说到这里,王义民老师又笑了!

秦腔名家王廉哭五更(秦腔名家王义民)(16)

王义民妻子

“阿姨,您和王老师风风雨雨这么多年,您评价一下您老伴?”我笑着问。

“他这人老实忠厚,现在八十多岁了,每天还带工锻炼,经常给我说,想多活几年,就不要躺到床上。”

大家都笑了。

离开王义民老师家,老人送我们到楼下,初秋的阳光洒落在枝叶间,在老人身上留下斑驳流动的光晕,王义民老师灿烂的笑给了我力量。童年的贫苦,会让一个人一辈子都刻骨铭心,好在被那么多人爱,苦涩没有那么伤情。生活难免艰辛,生命伴随蹉跎,只要尊重内在的指引,收获的不仅是他人眼中的成功,更难得的是自己内心的豁达和释然!

秦腔名家王廉哭五更(秦腔名家王义民)(17)

唐娟(摄影) 王义民 陇上一痴(摄影)

秦腔名家王廉哭五更(秦腔名家王义民)(18)

唐娟(摄影) 王义民 秦越(本文作者)

作者:秦越

审核:王梅、妍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