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近千年前的1082年,苏轼贬居黄州的第三个年头,这一日,东坡居士与一众友人出行,途中风雨大作,同行众人恐避躲不及,唯苏东坡吟咏徐行,大抒胸臆。也许正是这一场雨,彻底洗净词人心中压抑已久的阴郁。这一阙词丝毫不见一介文人的做作酸腐,而在我看来,苏东坡更似一位大隐隐于朝的“侠客”,或许,《定风波》以铁画银钩之法镌刻在峭壁绝顶之上会另有一番意境:竹杖芒鞋,无惧风霜,垂首吟哦,纵声长啸;竹杖之中隐着三尺青锋,酒醉微醺难掩千丈豪情;回望这半生雨雪来时路,阴也好,晴也罢,离了江湖到了天涯,许会见到那飘零零的,一叶归舟……今天要与列位浅谈银幕与银屏上的“武侠”。

武侠文化源远流长,但今天只说当代,新派武侠文学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香港发扬光大,而武侠电影也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复兴于香港,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武侠影视剧的黄金时代,在此期间的同类影视精品,无疑以香港出品为最,可以说,香港引领了数十年武侠热的风潮,后来台湾和内地争相模仿,然在笔者看来,相比香港武侠,无论内地或是台湾,均无出其右者。

江湖再见一路珍重(再见江湖-----天涯路远侠何往)(1)

江湖再见一路珍重(再见江湖-----天涯路远侠何往)(2)

除却选景以外,无论选角,造型,武打,人物塑造,拍摄手法无不优于内地。这里以口碑还算不错的李亚鹏版和香港吕颂贤版的《笑傲江湖》做一客观比较:

1.演员方面。在这不过多的评价李先生,简单的说他的令狐冲时常弓腰驼背挤眉弄眼,表演痕迹过重,不如吕颂贤潇洒自如。而不得不提及的经典反派岳不群,我觉得王伟更胜巍子,王伟是位不可多得的亦正亦邪的全能型演员,由他演绎先正后邪的岳不群可谓恰到好处,当然巍子也很精彩。

江湖再见一路珍重(再见江湖-----天涯路远侠何往)(3)

江湖再见一路珍重(再见江湖-----天涯路远侠何往)(4)

2.造型方面。李版,左冷禅虚胖发福,缺乏一派宗主领袖五岳的气质,他反而更像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麾下一将;一身邪派武功的任我行也是身材微胖既不邪气也不霸道;东方不败脸上居然是花里胡哨的彩绘,余沧海竟然是川剧变脸的开山鼻祖,方正冲虚似两个平凡宽厚长者而毫不具备身负绝技而飘然世外的那种“范儿”。吕版这边明显要好,左冷禅一脸阴鹜极有城府,任我行面无血色剑眉入鬓,东方不败简单身着女装面施粉黛并没有那么夸张的造型……

江湖再见一路珍重(再见江湖-----天涯路远侠何往)(5)

江湖再见一路珍重(再见江湖-----天涯路远侠何往)(6)

江湖再见一路珍重(再见江湖-----天涯路远侠何往)(7)

江湖再见一路珍重(再见江湖-----天涯路远侠何往)(8)

江湖再见一路珍重(再见江湖-----天涯路远侠何往)(9)

江湖再见一路珍重(再见江湖-----天涯路远侠何往)(10)

江湖再见一路珍重(再见江湖-----天涯路远侠何往)(11)

3.人物塑造就更不在话下,内地参演武侠剧的大多数导演演员几乎没人能体会到“侠”的味道,“侠”不是我打架有多牛,兄弟有多硬,人脉有多广,而是举手投足眼角眉梢之间带出的那种神韵,是即使身着粗衣陋衫也掩盖不住的那种气场,更是略微扬一扬衣袂便能慑人心魄的那种威势,比如鲍方,他的风清扬张三丰扫地僧就是这种感觉,这种神韵气场和威势,内地很少有人能把握好。香港演员把握人物气质之功力的确高深,再举苗人凤一例,苗人凤自号“打遍天下无敌手”,虽然本意是想借此名号激出胡一刀出来相见,但以苗人凤人品武功,也足担得起这个外号,在《飞狐外传》中,苗人凤初次登场商家堡时间并不甚长便随即远去,自始及终虽未发一言但气势迫人,余下众人瞠目结舌,英雄虽去,余威尚存,端的厉害无比,一代大侠形象呼之欲出。郭追,万梓良,尹扬名将苗人凤这种喜怒无形,不怒自威同时又艺高胆大的气质刻画的十分到位,相比之下台湾版《雪山飞狐》中的苗人凤扮演者,就更像是一位行商巨贾,富态有余,威势不足。

江湖再见一路珍重(再见江湖-----天涯路远侠何往)(12)

江湖再见一路珍重(再见江湖-----天涯路远侠何往)(13)

江湖再见一路珍重(再见江湖-----天涯路远侠何往)(14)

江湖再见一路珍重(再见江湖-----天涯路远侠何往)(15)

4.武打设计。香港讲求一气呵成镜头连贯行云流水,主要人物在不用替身的戏份中也是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毫无违和,这些都得益于当时如程小东,徐小明,袁和平等一批非常优秀的武术指导,相反内地则采用慢镜头,吹大风,空中定格,剪辑混乱,以黑木崖大战为例,三个半高手激斗东方不败,大战正酣突然镜头切换个人物脸部的大特写出来就显得特别突兀拖沓和不连贯,就貌似前段时间马拉松选手最后冲刺阶段突然冲出个送国旗的志愿者,结果节奏完全乱了套,依稀记得当年李版的武打设计也是来自香港,不过很可惜,最后的效果并不理想……而吕版则是通过凌厉的剪辑和顺畅的镜头感突出了东方不败修炼葵花宝典后的武功特点-----快,如同鬼魅般迅捷无伦的快,使人观之有酣畅淋漓之感。那说了这么多是否内地武侠就难有精品呢?当然不是,《双旗镇刀客》就很精彩,最关键是这部影片的风格,很古龙。

在经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繁荣后,香港武侠影视中开始大量运用电脑特效技术,自此,以往招式分明的武打风格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趋于玄幻炫目的特效视觉,在我看来,《中华英雄》就是香港动作武侠趋向没落的分水岭,之后的《风云》系列亦是如此,甚至时至今日的内地武侠剧依然对满屏的电脑特效乐此不疲,殊不知,过多的依仗特效技术而忽略拳来脚往的写实打斗,本来就是本末倒置而且已经无法满足多数观众的胃口,经过无数好莱坞大片的洗礼,人们不再对这些五毛钱特效感冒,被忽悠太久回过神来的他们依然青睐原汁原味的返璞归真的武打动作设计……换句话说,影视作品的C位,早已经不属于武侠片了。

数十载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那一代痴迷武侠欢闹雀跃的年轻观众,亦已逐渐老去,江湖,业已不在,江湖,抑或仍在,而曾经人声鼎沸的武侠片,却已逐渐褪去了颜色,一时间:浊酒烈,西风冷,侠踪隐没云崖远,从此江湖寂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