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恋上看国产动漫,经检索看了获奖颇多的《江海渔童之巨龟奇缘》,虽然没抱太大期望,但看完以后感觉太过平平也有些出乎意料,果然豆瓣上评价也不是太高。我不准备吐槽,只是想拿这部动漫与我很早看过的《渔童》做个比较,分析一下读者为什么不买账。在豆瓣上,1959年的《渔童》8.7分,2019年的《江海渔童之巨龟奇缘》5.6分。

动漫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为什么会失去动漫里江海的奇幻和渔童的浪漫)(1)

在历史文化背景上,两部动漫都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点。

《江海渔童之巨龟奇缘》的介绍中说,创意取材于《列子·汤问》中“龙伯钓鳌”的传说,并结合南通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加以精心创作。《列子》是一部浪漫的著作,讲述了很多有趣味的神话故事。《列子·汤问》:古代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常随波潮上下往还,上面所居住的都是神仙,天帝命北极神禺让15只巨鳌用头顶着,山才固定不动。龙伯国有一个人由于出门要经过这五座山,觉得十分不方便,得知其是用鳌头顶着,就用鱼饵将这鳌钓起,一连钓了六只鳌,于是这两座山就沉入大海,山上上百万的神仙不得不逃走。《江海渔童之巨龟奇缘》是怎样的化用这个故事的呢?很遗憾,只把巨鳌改成大海龟这一个概念,别的什么都没有了,可以说没怎么用到这个典故,不提这个典故说海里有大海怪故事也能说得过去。说到海龟大如山岳,我联想到《聊斋》里的《海大鱼》:“东海的海边上,本来没有什么山。一天忽见海中峻岭重叠,连绵数里,大家都很惊讶奇怪。又是一天,群山突然迁徙到别的地方去了,海边上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山全不见了。人们传说海中有大鱼,到清明时节,它们就携家带口,去祖坟祭墓,因此,在寒食时节经常见到。”这个大鱼不用深想就是鲸鱼啊,应该在海边很常见。而且这些大鱼都通人性,知道清明节去祭拜自己祖先的坟墓,不知道是不是在人类的五脏庙里。

《渔童》其实也是有典故的,该片介绍说改编自鸦片战争之后、义和团运动之前流传于渔民间的故事。仔细想想,每晚上能洒落出来珍珠的鱼盆原型不就是能无中生有的聚宝盆嘛。因为我们潜意识里都有聚宝盆的故事,出来这个鱼盆的物象毫不奇怪,反倒是从鱼盆上的画图里跳出一个鲜活的渔童使人感到新奇。

人物形象塑造上《江海渔童之巨龟奇缘》情节简单,但是人物性格复杂。《渔童》背景深刻,但人物质朴鲜活。

在渔童的形象上,《江海渔童之巨龟奇缘》塑造的是一个有心理创伤的少年,感觉有些把成年人的问题带到儿童世界了。而《渔童》里的少年一出场就是在莲蓬上跳来跳去的健康阳光少年。我认为,看这种题材动漫的多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他们应该体会不到父母双亡这种太刻骨铭心的痛苦,因此对《江海渔童之巨龟奇缘》中的满江的心理情感不会有太多体验,也就不会有一个受到鼓励克服恐惧心理的过程。而《渔童》里的少年遇到危险绝不退缩,坚决和坏人作斗争,既有力量又很机智,是孩子更容易认可的阳刚形象,也收到了坚决与坏人作斗争的心理暗示。

动漫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为什么会失去动漫里江海的奇幻和渔童的浪漫)(2)

大多数动漫都有反面形象。《江海渔童之巨龟奇缘》里是常年行走江湖、希望在海里发现宝藏的马老爷,《渔童》里则是掠夺中国财宝的西方传教士和在他面前奴颜婢膝的清朝官员。把马老爷当做坏人是欠讲究的,这个故事虚化了时代背景,因此官府、洋人是不能出现的。过去中国讲究重农轻商,商人出场就是天生的坏人角色。而现代讲究工商并重,商人是使各种生产要素活跃起来的中介,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大海寻宝,不能从道义上说是坏事,如果非要把红珊瑚与保护环境挂钩而否定人类开发海洋资源,这个动漫展现的教育功能太过于僵硬。马老爷的坏体现在下绝户网禁止鱼虾靠近小岛(小岛周围海域要放多少绝户网)、让手下的胖子和瘦子装海怪吓唬人(就是一幅稍远就看不清的画)、绑架满江和元宝(鱼鹰)、把渔民的小船凿漏让渔民落水(渔民傻到出海不检查船只)、用火炮击伤大海龟,这些情节非常牵强,和出海寻宝的关系似有若无,给人感觉是为人为拉长时间,并没有讲述出一个有逻辑的故事,反倒是拖拖拉拉的情节给观影的人带来困惑。而时间较短的《渔童》开门见山,传教士一开始就偷运中国财宝到外国军舰上,然后偷听老爷爷的谈话,然后勾结官员抓住老爷爷,在公堂上耀武扬威,强抢鱼盆,坏到得直接、坏得自然,观众很容易接受动漫作者的引导。两部片子能够比较一致的地方是反面角色都很虚伪……

动漫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为什么会失去动漫里江海的奇幻和渔童的浪漫)(3)

我最看不惯的是,《江海渔童之巨龟奇缘》里正面人物和形象智力都偏低,马老爷也没下什么本,只是三言两语,就把全村老少哄得按他设计的剧本行事,村长的智慧始终是停留在拿不出证据也不去找证据的怀疑上,在马老爷手下装神弄鬼暴露后也没有深究,出海也没有防范,处处被动,要等到坏人被不可抗力打倒才能自动翻盘。尤其是那个大海龟,就生活在再缺什么也不会缺海水的大海里,龟背起火就不知道下沉到海底灭火,还莫名其妙的怕淹着满江始终不下沉,渔民的孩子难道不会游水吗?旱鸭子适合在渔村成长吗?我认为表现大海龟力竭而死(大约是,最后场景中露出的龟背不知道是不是它的)纯粹是煽情,是一大败笔,这一点如果会化用《列子》的“龙伯钓鳌”典故,就应该是大海龟沉下海底灭火,然后是小海龟驮着满江,大海龟潜到马老爷船下一顶就行了。全场的戏也就是元宝碰了一下炮筒改变炮弹方向体现出一点智慧灵光。而《渔童》里的少年的行为就很解气,他拿着鱼钩惩罚官老爷,钓上传教士把他甩到大海里喂王八,给人以扬眉吐气的舒畅感觉,然后摔碎的鱼盆自动复原,让人们在精神愉悦中结束观影,这才是寓教于乐的好手段,这里的教更应该被称为文明的教化。

动漫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为什么会失去动漫里江海的奇幻和渔童的浪漫)(4)

如果非要我找出《江海渔童之巨龟奇缘》比《渔童》更好的地方,就只剩一条了:《江海渔童之巨龟奇缘》的画面细致、优美,确实有很强的艺术美感,在这方面《渔童》受时代拍摄条件限制是达不到这种场景境界的。这也是唯一鼓励我耐着性子看完80分钟长的《江海渔童之巨龟奇缘》的原因。相较而言,《渔童》只有短短的23分钟,在那个时代也很不容易了。

动漫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为什么会失去动漫里江海的奇幻和渔童的浪漫)(5)

我的感觉是,如果历史上我们没有拍出《渔童》这部经典动画片,《江海渔童之巨龟奇缘》大致也能算一部新奇的涉海动漫,但与《渔童》相比就显得太平庸了,甚至连动漫里的人物间的机智对话都是《渔童》占据上风。如果今后再拍这类动漫,还是这种水平的话,是很打击国产动漫爱好者的热情的。

对于《渔童》,我不评价,对于经典,只能致敬,不能乱说。

对于《江海渔童之巨龟奇缘》,我认为情节不够奇幻,人物刻画一般,处处展现的是成年人的思维,从来没有把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认知特点考虑进去。成年人都是来自童年的,我们只要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想象中的江海是什么形象,我们是怎样带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想法看待世界的,我们就不会拍出这么生硬地灌输各种成人思想或科学知识的动漫来。

我以为,现代许多动漫导演自己思维就不开阔,小时候大概接受知识教育太早,童心泯灭太早,缺少一个充满幻想的少年时代,所以长大了也无趣,编些无趣的东西误以为别人欣赏起来会感觉很有趣。

所以,我们失去了江海的奇幻,失去了渔童的浪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