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死前为何让张良去赐死樊哙(刘邦临死前派陈平和周勃去杀妹夫樊哙)(1)

汉高祖十二年四月(公元前195年6月),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崩于长乐宫,而刘邦在临死之前,曾秘密派陈平带着周勃要杀掉樊哙。

那么樊哙是何许人也呢,竟然让快要驾崩的刘邦特别对待,专门派人去除掉呢?

樊哙有两重身份,第一重身份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他是刘邦的老乡,为卖狗肉出身。刘邦起事以后随其是南征北战,曾在鸿门宴时出面救过刘邦,开国以后跟随刘邦先后平定了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叛乱,可以说是刘邦麾下有名的猛将。

樊哙的第二重身份就更惊人了,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妹夫,娶了吕后的妹妹吕媭,可以说是标准的皇亲国戚。

身为开国功臣外加皇亲国戚,樊哙这个身份,在当时可是相当的位高权重,也曾是刘邦最信任的人之一。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杀他呢?

按照史书记载,刘邦在平定英布叛乱以后,旧伤复发,好不容易回到长安,燕王卢绾又开始造反了,刘邦实在没办法御驾亲征了,于是派樊哙以相国身份领兵征讨。

刘邦死前为何让张良去赐死樊哙(刘邦临死前派陈平和周勃去杀妹夫樊哙)(2)

在这个刘邦病重之际,有人“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大意是有人进谗言,说樊哙现在是吕后的人,所以就等着刘邦死后,要杀死吕后的眼中钉戚夫人和赵王如意母子。

病中的刘邦听到以后大怒,派陈平悄悄地带着周勃去军中,以陈平个人名义传诏,意思慰问什么的,使樊哙放松警惕,然后将其斩杀,以周勃代之统领军队。

陈平也是个人精,身为汉高祖刘邦身边仅次于张良的谋士,他寻思着刘邦快要驾崩了,到时候肯定是吕后掌握大权,自己要是真的将樊哙杀死,吕后上台以后,自己肯定要被收拾。

所以陈平跟周勃商量了一番,达成共识,选择了一个折中方法,那便是只是将樊哙逮捕,以周勃代之统领军队,带回长安让刘邦自己处置。其实就是赌这个时间差,赌刘邦死在他返京的过程之中。就算没死,真带回京城,说道自己是替刘邦考虑,害怕他将来后悔杀樊哙,如果刘邦还是坚持要杀樊哙,自己也是仁至义尽了。

陈平一路上是故意拖延时间,最终刘邦没有等到陈平带樊哙回京,便是一命呜呼。樊哙的性命保住了,陈平也因为这个折中方法保全了自己,使吕后没有清算他。

通过以上来看,汉高祖刘邦似乎的确老糊涂了,有人进谗言,没有多想,就急匆匆的做出杀了妹夫樊哙的决定,要知道樊哙不只是他妹夫,还为西汉开国立下赫赫战功,更是曾经在鸿门宴下救过他。

刘邦死前为何让张良去赐死樊哙(刘邦临死前派陈平和周勃去杀妹夫樊哙)(3)

但其实仔细结合当时历史来看,刘邦并非老糊涂了,而是这个谗言的出现相当于一个契机,使他下定了决心,要力保戚夫人母子,不说除掉吕后,最起码要大力削除吕后的势力,要制造一个平衡局面,而杀樊哙就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但刘邦并没有来得及进行下一步,就一命呜呼了,所以留下了吕后一家独大的局面。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还要从刘邦很宠戚夫人,并且欲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说起。

话说刘邦当了皇帝以后,对于年老色衰的吕后是越来越没有胃口,转而对年轻貌美的戚夫人是宠的不得了,甚至爱屋及乌的想要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废掉与吕后所生的嫡长子刘盈太子之位。

虽然史书记载这场废立风波,是随着吕后请教张良以后,请出了隐世高人商山四皓,让他们辅佐太子刘盈,使刘邦认为太子刘盈羽翼渐丰,所以不得不取消废刘盈太子之位的想法。

但真实的历史其实没有那么简单,西汉开国过程中,吕后出力甚多,支持她的大臣其实不少,吕氏外戚也拥有一定的权力,所以刘邦欲换太子不只是很多支持嫡长子继承制的大臣反对,更是有着吕氏集团的反对,所以看似平静的朝局之下,其实已经是暗潮涌动,随时一触即发了。

刘邦死前为何让张良去赐死樊哙(刘邦临死前派陈平和周勃去杀妹夫樊哙)(4)

如果刘邦真的立戚夫人之子如意为太子,那么吕氏集团肯定不答应,吕后肯定会与其鱼死网破的,因为如意成为太子,以戚夫人的性子,将来吕后和刘盈肯定没有活路可言。

而张良出的这招,其实是在隐晦表明自己是支持太子刘盈的态度,更是给刘邦找了一个台阶下,知道当时因为改换太子之事已是僵持不下,而晚年的刘邦处于平衡朝局的考虑,自然顺势以商山四皓出山,自己尊重人才的原因,放弃了改换太子之意。

而刘邦选择了吕后和太子刘盈,那么意味着戚夫人母子的不安全,性情仁厚的刘盈还好说,但是强势狠辣的吕后就不好说了,说她不报复戚夫人是不可能的。

所以刘邦也做了保护戚夫人母子的措施,诸如派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周昌是个直言不讳的直臣,曾经反对刘邦想要废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的打算,使得吕后都为之感激,所以刘邦特意派他去担任赵相,以保护赵王如意,而后来虽然赵王如意被吕后毒死,但周昌也确确实实尽心尽力的保护了赵王如意,直到吕后将他调回京城以后,才找机会将赵王如意召唤到京城,再将其害死。

我们再回到刘邦听信谗言,要杀死樊哙的那一刻,其实心思缜密的刘邦,在那一刻应该是想的更为透彻,或者说不再犹豫不决。毕竟之前刘邦就因为忌惮吕氏集团,为了朝局稳定,而不再改立太子,所以晚年的他,也不愿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没有为了戚夫人和赵王如意母子安全彻底的高枕无忧,而对吕氏集团进行清洗,只是进行了一定防护措施,或是犹豫不决,或是认为情况没自己想的那么严重。

刘邦死前为何让张良去赐死樊哙(刘邦临死前派陈平和周勃去杀妹夫樊哙)(5)

但此刻的他,更加明白虽然宅心仁厚的刘盈不会害戚夫人母子,但是吕后会啊,更何况吕后有着掌握兵权的樊哙这一大臂助,更容易掌握大权的,掌握了大权以后自然是为所欲为。刘盈即使想保戚夫人母子性命也保不了,事实证明后来刘盈的确想保护弟弟赵王如意,但防不胜防,还是被强势的吕后找机会将赵王如意给毒死了。

所以刘邦为了戚夫人母子的彻底安全,开始安排后事了。不说杀死吕后,最起码也要削弱吕后的势力,使吕后没实力掌握大权,将大权放于刘盈手中,或者说分散于刘盈、开国功臣、诸王、吕后等几方手中,那么吕后自然没实力迫害戚夫人母子。

这样一来,妹夫樊哙首当其冲,可以说是支持吕后的一个重要力量,毕竟他拥有兵权。所以刘邦打算以樊哙入手,清除这个吕后臂助,然后再清除其他吕氏集团大臣,以确保吕后掌握不了大权,自然迫害不了戚夫人母子,可惜刘邦命不久矣,虽然做出了清洗吕氏集团的决定,但是杀樊哙这第一步还没有实施成功,便是一命呜呼。

汉高祖刘邦死后,因为清除掉樊哙的计划都没有实施成功,所以吕后自然是掌握了大权,先后迫害死了赵王如意和戚夫人。

若是说晚年的刘邦糊涂吗,在杀樊哙之事上,他绝不糊涂,但是在戚夫人母子身上,他是真的糊涂。

忽视了吕后的力量,非要过分宠爱戚夫人,并且将欲立赵王如意为太子,这对母子可不是吕后,没有人支持,最后刘邦也没有将赵王如意推至太子之位,等于变相将戚夫人母子变为吕后死敌,虽然做出了保护赵王如意的措施,但并没有彻底将吕后这一最大隐患给解决,直到临死才想要解决这一隐患,但为时已晚,最终刘盈登基以后,吕后对戚夫人母子展开疯狂报复,想必九泉之下的刘邦也是追悔莫及吧。

刘邦死前为何让张良去赐死樊哙(刘邦临死前派陈平和周勃去杀妹夫樊哙)(6)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