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中国的部分城市出现了雷暴现象,网友们在手机的天气软件上发现了气象图中的云团呈正圆形,四周还有方框若隐若现。
网友们便与前几天“南京玄奘寺供奉日本战犯”以及多个城市举办“夏日祭”的事件联系起来,认为是日本人在中国摆阵,企图夺走中国气运,道士下山,做法破阵。
封建迷信不可取,相信不久就会给我们一个科学的解释。今天我们就以此为切入点,带大家了解一下道教在我国的真实状况,以及道教的张天师在历史中又是怎样?
道家与道教的关系在很多人的认知中,道教奉老子为尊,称老子为道祖,尊称“太上老君”,位列道教三清道祖之首,因此便将“道家”和“道教”混淆在一起。
但在实际中,“道家”和“道教”并不能混为一谈,道家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长时间的传播和发展中,产生了诸多流派,其中以“黄老派”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大。
黄老派中的“黄”指的是黄帝,“老”是老子李聃(dān),黄老派主张身国同治,道法结合,在当时的国家治理中,具有显著成效。
老子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士大夫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便将道家思想作为精神寄托,对道家思想进行重新诠释,并将“老庄”奉为道家正统思想。
至此,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道家思想基本成型,虽然在后世的传播中,不断揉进去新的理论和思想观点,但大都是在以《老子》、《道德经》等道家著作为蓝底,进行诠释和延申。
有一种说法,又将“道家”称为“道德家”,因为在老庄思想中,主张弃绝仁义,回归到原始的自然道德状态,而这仅仅是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和后来的道教并没有直接关系。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它的形成非常复杂,包含了很多当时汉族劳动人民的思想,是吸取了术教和巫觋(xí)产生的宗教。
第一代天师——张道陵
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原名张陵。
据相传,张陵是张良的第八世孙,他的父亲对于修仙之事十分痴迷,便希望儿子能够像先祖张良一般,登陵成仙,于是便给他单取一个陵字,张陵。
张道陵民间塑像
张陵小的时候非常聪明,七岁就能参读老子的《道德经》,并且能够从中悟出许多道理。
其他方面的学习更是不在话下,天文地理样样精通,河图洛书信手拈来,《五经》之意通熟于心。
他知道的越多,便越是苦恼,只觉得这些知识虽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却最终都要死去,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人的生死问题,于是他便有意追寻长生之道。
在他26岁的时候,皇帝赏识他,封他做了江州令(相当于现在的县长),为官期间,他虽然勤政为民,但总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就选择辞官隐退,到北邙山求经问道。
北邙山
后来当朝皇帝两次封他为官,都被他给婉拒了。
“人生在世,不过百岁,光阴荏苒,转瞬便逝。父母隆恩,妻不厚爱,也随时而消失。君臣之恩,谁见长久?请转告圣上,只要清静寡欲,无为而治,天下自然大定,我有何用?我志在青山中!”
他一路拜访名山,寻求修仙之道。
当张陵到江西贵溪云锦山的时候,当地人告诉他云锦山上曾有仙人在此清修,是一块仙家宝地,他便和两个徒弟在山上搭了一个房子,暂时在此住下。
云锦山
后来张陵与徒弟们在此收集药石,开炉炼丹。传闻炼丹之时,天地异象,先后有青龙白虎前来护药,三年乃成,张陵将此药命名为龙虎大丹。
当时的张陵已经有六十多岁,当他服下龙虎大丹之后,瞬间感觉自己精神焕发,年轻了不少,身体仿佛也在发生改变,回到了青壮年。所以云锦山又被人称为龙虎山。
炼完神丹之后,张陵带着徒弟接着云游,当途径四川的时候,看到四川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顿感心旷神怡,心情大好,便选了一处叫做鹤鸣山的地方暂且住下。
传说鹤鸣山有一块神石,其形如鹤,每逢有修仙之资的人造访,便会发出鹤鸣之声。
张陵携两个徒弟在鹤鸣山寻得一处僻静之所,静修打坐,常常听到有鹤唳在山间回荡,空谷传响,久久不绝。
鹤鸣山
后来,张陵托言,太上老君亲临蜀地,传授张陵《正一盟威秘录》以及法器和丹书若干,并封张陵为“天师”,嘱托张陵依照经书勤修苦练,将来降妖除魔,护得百姓周全。
于是张陵依照经书,勤修数日,习得分身之术以及一身除魔卫道的本领。
在习成以后,张陵改名张道陵,创立道教,奉“老子”为尊,广收教徒,教导人静修悟道思过,传递符丹治病之法。
因为当时入道之人需要交五斗米,所以张道陵所创立的道教又称为“五斗米道”、“天师道”、“正一道”。
“道”原本就是“道路”的意思,指人们通行所走的路,到了春秋时期,人们才将“道”字,赋予了玄学的意味。
太上老君
张道陵的传说故事在民间传说中,张道陵的人物形象被逐渐神化,尽管人们仍觉得他的本质是一个道士,但是就他降魔除妖、治病救人的方面来说,已然觉得他就是一位“活神仙”。
在民间关于张道陵的传说故事中,最著名的当属流传于巴蜀地区的《天师降魔》。
传说此时张道陵刚刚创立道教不久,在青城山附近有一山精野怪,长期修炼,颇有一身本领,他自称“青城魔君”,在青城山为非作歹,毒害百姓。
青城山
当时人们找了许多术士和精通武艺之人前去降伏这位“青城魔君”,皆被此魔物所败。
后来人们打听到,在青城山附近有一座仙山叫鹤鸣山,山上有一位张天师,本领高强,经常帮人降魔除妖,治病救人,于是就派人去鹤鸣山请张天师下山。
张天师听闻此事,当即表示义不容辞,便提着降魔宝剑,跨上坐骑锦毛虎,带着两个徒弟来到了青城山。
张道陵
来到青城山以后,他们并没有直接找上魔君,而是先寻得一个山洞暂且住下。
青城魔君只听闻来了三个道士,他不清楚道士实力怎样,也不敢轻易动手,便让手下喽啰到处释放瘟疫,坑害百姓。
张天师治病的办法,就是让求药之人先送来五斗米,然后将米泡在自己熬制的药水中,病人吃完用药水泡过的米,就能康复。
张天师的两个徒弟,一个叫做赵升,一个叫做王长。张天师怕两个徒弟毛手毛脚,就让赵升负责生火做饭,王长负责联系病人。
一日,王长在去病人家的路上,看到年轻的农村姑娘在路边哭泣,便停下来,询问姑娘可是遇到什么难事。
姑娘哭得梨花带雨,楚楚可怜,她说自己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已经好几天没吃过饭了,饥饿难耐,因此不由得在路边哭了起来。
王长也是一个宅心仁厚之人,当即对姑娘表示同情。他本来想将此事告诉师傅,希望师傅能够拿出一些米来救济姑娘,但是他又害怕师傅会因此责备于他,批评他作为修道之人和农村姑娘来往。
于是王长和约定,下午还在此地相见,自己回去偷偷拿点米来交给姑娘,帮助姑娘解决燃眉之急。
乡村土路
下午,王长把偷偷拿来的米交给姑娘,姑娘感激涕零,说了一大堆感谢的话,临走的时候,还央求王长过几天再拿一点米,还约定在这个地方。
过了几天,王长偷偷拿了一点米如约而至,却发现姑娘已经早早到了那里等她。那姑娘捧着一小袋子米,说自己家里已经想办法弄到了一些粮食,感谢前几天王长的米,救了他们全家人的命。她的父母千恩万谢,装了一些米让还给王长。
王长被感激得也很不好意思,就提着米匆匆回去了,趁师傅还没发现,将米一并倒在装米的囤子里。
没过几天,张天师给村民治病,病人吃了张天师泡的药米,不但没有痊愈,反而加重起来。
病人捂着肚子,痛得在地上打滚,一会还上吐下屙,痛不欲生。
天师觉得此事必有蹊跷,药米一向是自己亲手泡制的,绝对不可能出现问题,于是就叫来两个徒弟询问。
王长觉得自己偷偷给姑娘送米的事情瞒不住了,就主动坦白,将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详细说了出来。
张天师一听,就知道这件事情一定是“青城魔君”在作怪,便下定决心要除掉他。
过了两天,正逢端午佳节,为了答谢张天师的治病之恩,几位村民共同宴请张天师,共饮几杯雄黄酒。
天师有意在今日除掉魔君,便匆匆饮了几杯就找借口先行离席,回到洞内去取降魔宝剑。
张天师在洞内四处寻找,不见宝剑踪影,心里顿感不妙,坏了!天师急忙跑到洞外,看到坐骑锦毛虎已经倒在地上,口角之处,流着一滩黑血。
于是天师急忙扯了一大堆陈艾,将其堆成锦毛虎的形状,口中念咒,手掐符印,然后将衣袖一挥,陈艾立刻变成一只凶猛的老虎,发出一阵阵的兽吼。
接着他又随手在洞旁摘下一个菖蒲叶,轻轻一挥,就变成一把锋利的宝剑。
张天师跨上猛虎,提着宝剑,正与去寻那“青城魔君”,谁知忽然狂风大作,黑烟四起,接着从洞旁的白果树后,闪出一个黑脸大汉。
黑脸大汉奇丑无比,胯下骑着不知从哪偷来的黄牛,手上握着一把明晃晃的宝剑,正是张天师的降魔宝剑!
黑脸大汉自称“青城魔君”,嘴里叫嚣着,提刀向张天师迎面砍来,张天师丝毫不惧,驱虎举剑便上前迎战。
在山洞门口,有一棵棕树,长得笔直,二人绕着棕树左右厮杀。那青城魔君见砍不中张天师,便气急败坏,朝着棕树从上往下直接砍去,将树劈成两半。
天师见树向两边倒去,便急忙扶住,念了几句咒语,大喊一声:“活”!
被劈成两半的棕树立马站了起来,恢复了生机,成了一棵分叉的棕树。
棕树
青城魔君见此更气了,手上的剑法也变得杂乱无章,渐渐落了下风,眼看在张天师手上占不得便宜,便直接扔下黄牛,跳到洞旁的杂草堆里。
张天师紧随其后,却在杂草堆里,寻不得青城魔君的踪迹。
突然,张天师听得头顶有一声巨响,抬头望去,竟是一颗巨石,直直地朝张天师砸去,张天师眼疾身快,一个扭身闪到一旁,蒲剑一挥便将巨石砍的粉碎。
青城魔君见偷袭不得,就化成一缕黑烟向后山遁去。
张天师掏出朱笔黄签,迅速画了几张符,命二徒弟携此符前去追捕魔君。
两个徒弟走后,张天师听到山洞后面有一阵放肆的笑声。
原来青城魔君用假身遁走,真身却偷偷藏在山洞后面继续等待偷袭,他看到张天师用朱笔画符,企图凭借此符降伏自己,觉得十分可笑。
天师大怒,直接将手中朱笔向魔君扔去,魔君来不及躲闪,被朱笔砸中,身受重伤,当即现出原形。
原来竟是一只“麻黑壳壳虫”,天师哈哈大笑,什么“青城魔君”,也不过如此。
接着张天师命他滚出青城山,不准再危害百姓,这个虫子便慢吞吞爬着离去,它的屁股在战斗中受了点伤,所以一边爬,一边放臭屁。
艾虎看它爬得太慢,就怒吼一声,扑了上去。虫子一害怕,放的屁更多了,把艾虎熏得松开了爪,这虫子钻进石缝中溜走了。
所以人们又将这种虫子叫做“屁斑虫”。
青城魔君被从青城山赶走以后,人人敲锣打鼓,青城山终于又恢复太平,张天师也和两个徒弟在这住下了。
过了一段时间,张天师骑着艾虎去为村民治病,屁斑虫趁着天师不在,到他的洞府大闹一番,两个徒弟道行尚浅,打不过屁斑虫,就等天师回来,将此事转告天师。
天师没有说什么,转身取了一些菖蒲和艾草,挂在洞门两侧,然后自己就骑着艾虎去云游四方。
几天后,屁斑虫又纠集了一堆大虫小虫、飞虫毒虫来捣乱,走到门口,只看见洞门左边艾虎在嘶吼,右边挂着菖蒲剑,便吓得屁滚尿流,再也不敢踏足青城山。
后来天师便再也没有回过青城山,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他,就将他居住过的洞府称为天师洞,在洞前为他修建了一座道观,叫做“常道观”,将他用法术救活的那棵棕树称为“奇棕”。
常道观
四川地区空气潮湿,常常有毒虫咬人,于是人们就在端午节这天,
故事中的魔君散布瘟疫,让村民们生病,实际上就是一种“病魔”,古时的劳动人民对瘟疫疾病并没有正确的认识,于是就假借妖怪的形象,将道士治病看作是仙师降妖伏魔。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道士在传教的时候,通过将疾病妖魔化,能够吸引更多的信徒。
在葛洪的《神仙传》中,就有这么一段话:忽有天人下……授陵以正一盟威之道,陵受之,能治病。于是,百姓翕(xī )然奉事之以为师,弟子户至数万。
这个故事和史传记载的大致吻合,因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它所刻画的张天师关心百姓、降妖除魔、治病救人的人物形象,不仅反映出百姓对张天师的尊敬与崇拜,也有利于道教文化在民间的兴起与传播。
道士下山
尽管道教在民间的形象一直是超凡脱俗,远离尘世,但是当国家面临危亡时刻的时候,他们也会挺身而出,济万民于水火。
提起道士,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在林正英的影视作品中,身穿黄袍,一手拿桃木剑,一手拿黄符降伏僵尸的茅山道士。
茅山道士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据传是在汉朝的时候,茅家三兄弟在茅山得道,然后开宗立派,创立了茅山派,三人也被茅山派奉为祖师爷,合称“三茅真君”。
1938年,陈毅元帅带领新四军在茅山设立了革命根据地,总部就在茅山的乾元观,茅山的道士和百姓们对于新四军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道士们积极参与,为新四军的抗日工作提供帮助。其中有一位道长,叫做黎遇航,他就在新四军在茅山驻扎时期,担任过新四军的粮食保管员和情报传递员。
后来,日军攻占了茅山,不仅将松风阁、宰相堂等千年古建筑付之一炬,还残忍杀害了当地的百姓和道士,其中就包括了黎遇航道长的父亲。
面对国恨家仇,黎遇航道长怒而下山,加入新四军,投入到抗日工作之中。
黎遇航
还有一位李圆通道长,曾经在军阀吴佩孚的手下当过营长,后来看破尘世,跑到狼牙山入道静修。
后来日军进攻狼牙山,狼牙山五壮士抵抗至最后跳下悬崖,英勇就义。但其实牺牲的有三位,有两位挂到树上,被搜救的群众救了下来。
在搜救的人中,就包括道长李圆通。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后来日军又攻向狼牙山,打破了道长李圆通静修的生活,在目睹了日军对同胞们的残忍行为之后,李圆通道长决定再次入世,“除魔卫道”!
李道长久居狼牙山,对狼牙山的地形地势了如指掌,就加入八路军和敌人打游击,他还常常带领八路军,躲藏在一些较为隐蔽的山洞和道观,为当时八路军的游击战做出巨大贡献。
杨成武将军在后来的回忆中,就多次提到了李圆通道长对八路军的帮助。
李圆通道长与八路军战士合影
道教发展现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旧社会的道教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将其中不合理的陈规陋习和文化糟粕剔除出来,并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对道教发展进行管理,黎遇航道长就担任了第三届和第四届的中国道教协会会长。
在新时代中国宗教政策的影响下,道教的教务活动也合法合规有序开展,道教也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对道教文化的研究呈现出一篇繁荣热闹的景象。
道教思想的现实意义
虽说我国鼓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不鼓励信仰宗教。但道教作为我国第一大本土宗教,在国家的引导下,发展已经步入正轨,也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其道教思想还是有许多地方,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主张崇敬自然,自然而然,不要过度人为干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思想也与我们当下保护环境,尊重自然,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现如今的我们太过浮躁,对名与利的追逐让我们渐渐迷失了本心,倘若我们能够静心修行,闭目反省,于尘世中寻得一片心灵净土,这也是能够算得上是一种发展与进步。
总结
道教文化的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地位,道教思想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道教文化和道教事业的发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道教事业的发展能够更好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需要。
封建迷信不可取,我们还是要相信科学,用科学去解释一些“奇异”事件背后的真相,不要将希望寄托在一些“怪力乱神”身上,要相信只有自己的双手才能把握命运!
参考文献:
《道教史》
《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
《神仙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