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路梆子老旦唱段(宋玉芬中路梆子北路味唱腔)(1)

汗淋淋叩一头谢龙恩,

谢过万岁爷将我封。

奉旨调回朝来不为别的事,

单只为那潘杨两家判官司审他不清。

我本是七品官小县令,

谁想起一步登天在朝中。

我站在那殿前用目睁,

那青龙牌上写分明。

头一家忠臣吕蒙正,

保国大将杨家兵。

掌朝太师潘仁美,

还有那南清宫八王贤君。

寇准虽然官职小,

那青龙牌上也有我的名。

迈步儿我把殿阶下,

午门外暂歇片刻好面君。

(最后一句是七岁红马素琴唱)

陈怀智老师记谱时,也是写着金龙牌和青龙牌,但具体不知道哪个字,一般这个戏称为清官册,老艺人们都是听着唱,难免有自我改词的情况。

北路梆子老旦唱段(宋玉芬中路梆子北路味唱腔)(2)

北路梆子老旦唱段(宋玉芬中路梆子北路味唱腔)(3)

北路梆子老旦唱段(宋玉芬中路梆子北路味唱腔)(4)

北路梆子老旦唱段(宋玉芬中路梆子北路味唱腔)(5)

三女红的唱腔,在北路梆子里唱法也比较特殊,就是她的衬字,哪呀啊,不好掌握。但是在按现在的唱法,把的衬字唱成如今的北路托腔,那个味道就全变了,好像原来是方言变成普通话,感情找不到了。在梆子腔中,大部分慢板有个帽子头三个字后,都是能喊出高的啊、哎、呀、依、哪等衬字,也就是人所遇到特殊情况尖叫的意味,就是让情感迸发出来一样,极具爆发力。唱北路梆子必须有一种粗犷苍凉且自豪的情怀,有种站到黄土高原,看到沟壑万千,群山突起的感觉,文似看山不喜平,北路梆子尤其这样,必须起伏有致,层次分明。

北路梆子老旦唱段(宋玉芬中路梆子北路味唱腔)(6)

北路梆子老旦唱段(宋玉芬中路梆子北路味唱腔)(7)

北路梆子老旦唱段(宋玉芬中路梆子北路味唱腔)(8)

三女红 宋玉芬 (1914—1969),艺名“三女红”,山西省浑源县人。幼年家贫,11岁时与其姐宋翠芬(二女红)投师“老鼠旦”(名不详)学艺,14岁时登台演出。初次露演便显出其艺术才华,几年后则名震山西关南二州五县,当地有民谚云:“金兰、二奴、十三旦,二、三女子武玉莲”。青年时代的玉芬已跻身于北路梆子名家之列。民国二十二年(1933)应李永胜之邀,到包头魁华舞台演出。后因日军占领晋北,“三女红”一度辍演。民国二十六年(1937),玉芬流落到归绥(今呼和浩特),入归绥亢西成(亢二)的茂盛班,在土默川一带演出。民国二十八年(1939)经李子健推荐,随茂胜班部分演员与包头的张玉玺(狮子黑)等搭班赴北平在广德楼演出《玉虎坠》等剧目。

建国后玉芬加入新绥剧社。1956年新绥剧社改名为新蒙实验晋剧团后,任副团长。1962年又调任包头晋剧一团,协助王玉山(水上漂)恢复演出北路梆子。1964年退休,次年返回呼和浩特。玉芬从艺近40年,尤擅纱帽戏。《困雪山》、《鞭打芦花》、《调寇》、《三疑计》、《杀楼》、《辕门斩子》、《南天门》、《回龙阁》、《打金枝》等,均为久演不衰的看家戏。她原唱北路梆子,后曾改唱中路梆子,并将北路梆子的唱腔与中路梆子的伴奏和谐地融为一体,唱腔高亢激越,音色圆润甜美,吐字清晰纯正,擅用鼻腔共鸣,虚字托腔,其风格独特,自成一派。

三女红的表演以舒展大方、潇洒自如著称,靴子功尤为出色。土默川(内蒙古西部)有“水上漂看不出男人唱旦,三女红看不出女人唱红”之谚 。她重刻画人物性格,成功地塑造了寇准、宋江、王允、薛平贵、闵德仁等众多人物形象。观众和行家评价玉芬:演谁像谁是谁。1955年参加自治区第一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戏剧观摩会演,她在《小宴》中饰王允,获演员一等奖。先后灌制过《调寇》、《打金枝》、《辕门斩子》等剧目的唱片,流传甚广。宋玉芬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呼和浩特市政协委员。1969年8月病逝,终年55岁。

注:在关于三女红去世的资料,有三种不同记载,据去世年岁推断。

七岁红 马素琴 小名喜花,大同天镇人。从小学艺,九岁时被继父卖给武彩林作养女,养母又授其须生戏《九件衣》、《三疑计》、《斩子》、《杀府》、《走边》等。其嗓音宏亮,唱腔大气,作戏大方,以唱功见长。常年在晋北搭班以“七岁红”挂牌演出,1945年参加革命后,与“七百生”陈云山结合,参加了长城剧社,随后转入绥蒙再到晋绥人民剧社,是剧社主要须生演员,积极显应边区政府排演新戏,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如《三打祝家庄》中孙立,《潞安州》中王佐,《河伯娶妻》中西门豹,《八大锤》中岳飞,现代戏《保卫延安》。1948年在兴县北坡,同“二梅兰”、筱玉馨为毛主席及中央首长演出了传统戏《打金枝》,受到中央首长的表扬。1950年4月调入内蒙古呼市二团,后受忻州艺校邀请,为忻州培养了众多后备人才。

下这段是三女红与贾桂林合唱一段打金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