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孩子:平时像个小话痨,开口就是“芭比Q、栓Q、YYDS”等等一些网络热门词,一旦脱离网络用语,正式发言或是写作的时候,就表达不出来了。

这样的孩子,可能想法不少,但因为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表达总是言不由衷,词不达意。这都是典型的“语言贫乏症”的表现,家长往往也很担忧,语言匮乏的起因是什么?它的背后说明了什么?作为家长我们又应该如何引导孩子使用正确的语言文字呢?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为什么孩子如此喜欢网络用语?

相信大家在上学期间都做过这样的事情:在面对写不出答案的考题时,不想空在那里,就选择了一通胡写。

类似的“小学生离谱答案”,一直以来都是互联网上的热点之一。孩子们的种种“急中生智”,总能让我们回忆起自己曾在考场上绞尽脑汁的过往时光。

但在近些年开始,情况却变得略有不同。在大量胡写的案例中,一种特定的答案类型开始更频繁出现:网络用语

婴儿神级对话(开口就是拴Q)(1)

在豆瓣上,有一个名叫“那些年我改过的卷子”的小组。在该小组内,作为组员的老师们会不时贴出自己批改到的奇葩卷面与作业答案。

而从近些年老师们发布的大量帖子中,一个趋势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网络用语,开始出现在了学生们的试卷上。

婴儿神级对话(开口就是拴Q)(2)

比如英语中e开头的单词,学生会立马想到emo(网络用语,表示忧郁);

婴儿神级对话(开口就是拴Q)(3)

用舔来组词,也会脱笔而出写下“舔狗”。

婴儿神级对话(开口就是拴Q)(4)

在互联网词语无孔不入的当下,一些词语早就刻在了大家的DNA里,成人尚且如此,容易追随网络潮流的孩子就更是这样。

这也导致了如今的场景,哪怕只是试卷上的胡写乱写,也正在随着时代一同变化。

“厉害”的同义词是“666”。

婴儿神级对话(开口就是拴Q)(5)

“无微不至”可以解读成“没有微信的地方不要去”。

婴儿神级对话(开口就是拴Q)(6)

一部分学生或许是分不清网络词语的使用环境,总能在组词造句的环节给老师们造成精神上的痛击。

婴儿神级对话(开口就是拴Q)(7)

在这个全民上网的时代,网络用语的普及和渗透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

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一些事件和现象都浓缩成这种被简化的网络语句中,然后在传播、互相模仿的过程中寻求宣泄与共鸣。

而最年轻、最具学习能力的孩子们则成为了最热情参与的群体,他们重复着这些语言的空壳,作业本上的热词换了一批又一批。

这些“网络梗”就像《孤勇者》一样,是这届孩子们的接头“暗号”。

婴儿神级对话(开口就是拴Q)(8)

在这之前,家长和老师们还会担心孩子们的思维不够开阔,但放到现在,更令人担心的是,网络对现在孩子的影响是不是太大了?这些网络用语在作文里使用,是不是不太合适?

现在好多孩子张口“芭比Q”,闭嘴“栓Q”,操场上疯跑都会大喊“奥利给”……连正式的书面语,比如写作文,各种梗,各种网络词汇,纸上满天飞。

婴儿神级对话(开口就是拴Q)(9)

不过,比起分数,小编觉得更值得警惕的是:过分依赖于网络上“短平快”的语境,孩子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深度思考能力将不断退化。

滥用网络用语会造成“语言贫乏症”

网络语言仿佛就是新时代的“摩斯密码”,只有刷过短视频的人,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但对于很多刚刚开始学中文的孩子来说,在还没有接触中文的正确用法之前,仅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分辨出中文正确用法和网络用词之间的界限,这些汉字畸形的组合用法,可能就成了他们对中文语义的第一印象。

婴儿神级对话(开口就是拴Q)(10)

很多时候,一些字用错或读错后,无意中能借此“造”出一个新的网络热梗,以此占据网友们的心智而快速出圈,虽然成年人早已见怪不怪,但当这些互联网黑话渐渐渗透到日常交流中,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刚刚接触汉字以及正在学习期的孩子。

当然,被语言表达问题困扰的,不只小学生这一个群体。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

词不达意、语言贫乏,这些都是典型的“语言贫乏症”的表现,属于一种新型的社会病。

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信息都是碎片化的,可以借图片和短视频来传播。这样的方式,直观又高效,能让人获取更多的信息。但同时,它也消磨了人们沉淀下来,遣词造句、深度阅读、深度思考的耐心。

而现在大部分网络用语的共性就是——简单粗暴,没有语境。它们更多代表的是一种情感和态度,像“卧槽”、“AWSL”、“YYDS”这些词,也是因为这一点,才流行起来的。

婴儿神级对话(开口就是拴Q)(11)

当孩子被这种网络语言和爆梗架着飞奔,慢慢的,表达方式会越来越单一,抒发的感情也会越来越模糊,他们不愿去深入思考,不懂得更细致的表达感受。

语言和思考,作为大脑的功能之一,都是用进废退的。就像不写字的人会提笔忘字,长时间不自主思考、表达的人,表达力自然会弱。

网络用语的过度滥用,正在严重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成长。

如何防止孩子语言能力退化?

但面对网络流行语对孩子语言系统的冲击,想要孩子隔绝一切,不受到干扰,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面对网络用语的泛滥,我们应当如何防止孩子语言能力退化呢?

小编认为各位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01

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

当一个人语言匮乏,除了受环境的影响,更本质的原因,还是思想的贫瘠,有输入才有输出。无论何时,读书永远是提升人最好的方式。

让孩子爱上阅读,一定要有持续性和连贯性,培养出习惯。父母可以在家里搭建一个专用的读书角,把孩子的书归置在一起,建立起孩子对书的归属感。

还可以和孩子约定,每天有固定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一到点,全家人要放下手机,关掉电子产品,专心读书。

婴儿神级对话(开口就是拴Q)(12)

对不爱读书的孩子来说,家庭的氛围,父母的示范,会起到不言而教的作用。

等到孩子逐渐长大,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习惯,可以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来阅读,如果孩子对它感兴趣,阅读的作用才能达到最高效。

02

和孩子常对话,扩充词汇量

除了阅读,孩子的词汇量,更多都是在父母的对话中扩充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新颖有趣的词汇,试着把这些单词与孩子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容易理解词语的意思和语境。

当孩子足够大的时候,让他们想出一个用词的方法,试着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个词,或者在白天让孩子尽可能多方面的使用这个词进行造句,这样也能帮助孩子词汇量的积累。

婴儿神级对话(开口就是拴Q)(13)

另外还有一点,是大家在和孩子聊天时,少使用“不能”、“不行”等禁止类的词汇,或是比较“负面”的评价。一个孩子,只有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认可,才愿意敞开心扉,说心里话。拒绝和打断,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沉默寡言,失去沟通的勇气。

03

鼓励孩子多表达,多练习

组织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实也是一个思考过程,多多鼓励孩子去描述自己身边的事物,让孩子自发的去探索和观察,用更丰富的语言去描述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这样孩子的语言就会日益丰富起来。

同时,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也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在白底黑字中锻炼文字和表达的美感。

婴儿神级对话(开口就是拴Q)(14)

04

引导孩子了解,区分网络用语

并不是所有网络用语都是积极向上,值得传播使用的。2021年,人民日报就发表过一篇文章,点名批评了“伞兵”一词,里面提到:

网络造梗,大多时候是无伤大雅的,但不意味着没有限度、没有底线。“伞兵”被乱用,就是对英雄队伍的污名化,更是对语言环境的污染。

很多网络词汇,不仅没有什么价值,甚至还恶俗低劣,这类词汇是需要坚决抵制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提前给孩子打好预防针,明确网络用语使用的界限和场合。教会孩子如何区分网络用语,抵制不良用语,发现孩子用不良用语的时候也要及时纠正。

总的来说,网络用语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我们无法去做割裂,也无法阻止。对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很容易被流行语反过来裹挟。

网络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其中积极的一面,应鼓励并促进其发展;对于其消极的一面,要采取措施防控。

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帮孩子保持深度阅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孩子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网络的大染缸里始终做自己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