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璀璨醇厚的传统文化中,传统节日以及民间习俗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之外,民间还有很多极具民族特色的重要节日。

十月一的讲究(老话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1)

农历十月,在古时被称为“冬月”,是进入冬季的标志,届时有盛大的祭祖习俗。流传至今的“寒衣节”,就是在十月一日,这一天是子女给故去的亲人送衣物的日子,有些地区也流行举行祭祖仪式。转眼到了十月十五,这天又是什么节日呢?

民间流传有这样的谚语“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是啥意思呢,十月半到底是啥节日?

“十月半”,半是指过半,中间的意思,十月半,顾名思义就是指十月十五。每月十五是月圆之日,而在古代每逢月圆之日,往往充满神秘色彩。其实农历十月十五是民间传统的下元节。

十月一的讲究(老话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2)

“牵砻团子斋三官”

团子,是象征团圆的食物,十月正值秋收后不久,人们会用当季新收获的谷米磨成米粉制作薄饼,包入素菜的馅心,通过油炸,做成润可口的油炸食品团子,作为贡品,盛放到大门外,意为“斋三官大帝”。

三官,这与民间的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有关,三元分别有所指,也就对应着三官,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三个节日分别是三官的生日,民间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说法。

下元节,其实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的日子,俗称“是日”,届时水官会考察民间,向天庭奏报,为世人解除厄运。在这一天,道观通常会做道场,而在民间则流传着祭拜亡灵的习俗,同时会祈求下元水官能够为家人排忧解难,保佑平安。在古代朝廷,这一天,有禁止屠杀以及延缓执行死刑日期的规定。

十月一的讲究(老话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3)

下元节是鬼节吗?别误解

我国民间祭祖的传统,这是表达孝的一种方式。每年的清明节,三月三,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等是民间祭祖的节日,而下元节在民间也流行祭祖,那么下元节是鬼节吗?不是,以中元节来说,这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祭祖节日,这一天地府的门会敞开,鬼魂们会出来,在中元节所祭祀的一般是自家里故去的亲人。而下元节是来源于道教,主要是来祭天的,民间主要是祭祀祖宗先人以及下元水官。这一天不是超度亡魂的日子,而是消灾祈福解厄的日子。

十月一的讲究(老话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4)

平时我们看古代电视剧,经常会出现放水灯的情景,其实就是下元节祈福,下元节是三官中水官的生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祈愿三官赐福,祈祷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主要与我国的农业生产有关。下元节这一天是比较轻松的一天,人们忙碌了一年,在这一天要放松休息。

我国的鬼节主要有三个,清明节,中元节以及寒衣节,下元节不是鬼节,别误解了。

十月一的讲究(老话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5)

下元节传统习俗

祭祖

下元节是祭拜先祖的日子,在这一天,很多地区的人们会准备丰盛的菜肴,来享祭祖先亡灵,同时祈愿福禄吉祥。祭祖是对祖宗先人的追思怀念,既蕴含了人类对祖先的虔敬,其实也是对人类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传承孝文化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祈祷祖先庇护,保佑子孙平安。

十月一的讲究(老话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6)

祈愿丰收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事关民生,在很多节气节日都要祈祷丰收。而下元节也融入了与农耕有关的含义,使其演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农祭节日。在莆田地区,十月十五这天傍晚,人们要举行祭拜水神的仪式,祈祷在寒凉的冬日里能够滋润土里的庄稼,祈祷农作物平安过冬,来年五谷丰登。

十月一的讲究(老话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7)

牵砻[lóng] 团子

“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这是客家农村流行的一句俗语,说的就是下元节这一天,人们有做糍粑的食俗。人们会取当季新收获的上等糯谷,优先选择壳薄质软的红谷糯,脱壳制成白净的糯米。然后用清水将糯米充分浸泡,随后放进木甑里蒸成糯米饭,最后放进石臼里,用杵槌舂制而成,俗称“打糍粑”。

十月一的讲究(老话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8)

【小茉莉有话说】

随着时代的变迁,下元节已经慢慢被很多人遗忘,但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有必要了解并传承。当然祭祖有很多形式,我们也要跟随时代发展,选择绿色节约的祭祖方式。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欢迎大家关注和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