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唯物主义者英文(我是唯物主义者)(1)

文|五月的晴天


纸短情长,吻你万千。

浪漫的细胞因子仿佛天生自带,周总理总是能对他的一生挚爱邓颖超,说出许多专属于她的浪漫情话。

二人特殊的身份也许早就代表了未来聚少离多的现状。

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生平不过多解释,二人都为了国家革命放弃了小家,为了大家而奋斗。

就连二人自己都说过,他们是先有战友,才有伴侣这层身份。

我是唯物主义者英文(我是唯物主义者)(2)

01

邓颖超的家庭是地方官吏,父亲邓庭忠较为古板,而母亲杨振德出身官宦世家。

三年后邓颖超出生了,可是由于传统的"重男轻女"的老旧思想,邓庭忠想要将女儿送人,杨振德抵死相争,这才没有后续。

不过在邓颖超三岁时,父亲因为被流放到边疆,客死他乡。

邓颖超和母亲杨振德只好过上了颠沛流离的日子,这也和她日后充满魅力的独立性格有很大关系。

虽然日子清贫,但杨振德丝毫没有放松对邓颖超的教育,邓颖超的性格也深受母亲的影响。

邓颖超中学在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就读,也是在这个阶段,遇到了她的一生挚爱。

我是唯物主义者英文(我是唯物主义者)(3)

而周恩来,出生于江苏淮安城内驸马巷,与鲁迅(即周树人)同宗。

1910年春,周恩来随伯父到东北学习,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后来到了天津南开学校读书,因为他的表现非常优异,所以成为了当时唯一一个免费生。

我是唯物主义者英文(我是唯物主义者)(4)

02

周恩来先生与邓颖超女士正是这个时段相识的。

二人同样有参演学校的话剧团,因为学校的特殊性,在话剧社中,女校没男生饰演男角/男校没女生饰演女角和二人相貌的关系情况下,二人都选择了反串角色。

后来周恩来赴法国求学后,二人仍有保持书信往来。

直到1923年的某一天,邓颖超收到了来自周恩来的一张明信片。

上面印有德国青年运动的带领人,是著名的宣传鼓动家和组织家。

在明信片上周恩来的一句话,二人才正式确认了关系。"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表达了周恩来愿与邓颖超一并为祖国努力献身的思想。

我是唯物主义者英文(我是唯物主义者)(5)

两年后,在周恩来回国后不久,1925年8月8日,是邓颖超和周恩来结婚的日子。

但那一天,没有满座高朋,只有久别重逢后的惊喜,而第二天,两人就因为繁忙的事务各自出门工作了。

不过或许这个聚少离多的生活,从一开始二人的以国家为主的革命意识时,就已经注定了吧。

我是唯物主义者英文(我是唯物主义者)(6)

03

那个年代的爱情,大概就是"一生很短,只够爱一个人"的最好证明了吧。

即使二人在繁忙之际,也会互相通信互诉想念。

周总理会抱怨邓颖超为什么不想他,可以在心中看得出对邓颖超一心一意的爱恋,而邓颖超则会讲因为他太忙,哪里有时间想她。

二人即使是在乱世中相爱,也仍然保持着内心对爱情的单纯与美好。

我是唯物主义者英文(我是唯物主义者)(7)

他们责任重大,深知现如今的中国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容不得半点闪失,他们为国家而放弃小家,为了心中的信仰,只得靠那一方纸来寄予相思之情。

周总理:"望你珍摄,吻你万千。"

邓颖超:"情长纸短,还吻万千。"

当周总理离开她多年后,他们共同所爱的海棠花开了,她写下一段话,聊表自己思念爱人的想法。

但正是这份深沉的爱陪伴着她渡过了漫长的岁月,从青年相识,携手走过困难,哪怕为了革命献身,换来大家的安康,一生都是值得的。

他们为了共同的信仰而努力,相爱于乱世,但二人的心却一直稳固。

一起携手看心系的国家的未来,再一起携手看花。

我是唯物主义者英文(我是唯物主义者)(8)

总结

周总理曾说过:我这一生都是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

我想,邓颖超也是这般想的吧,愿来生相爱平和,安稳。到那时,仍然是"一生只爱一个人。


--end--

五月的晴天:专注于两性情感观点,书评影评,成长励志类文章创作,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所有人都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