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解放战争的第二年。眼见势如破竹的解放军战士们已经解放了许多城镇,自认为“优势在我”的蒋介石也慌乱起来。

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1)

解放战争

此时的蒋介石被迫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转为了对陕北、山东等地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将这两个战场之间的晋冀鲁豫战区的兵力抽掉了大半,以为有黄河这个天险所在,不会有任何问题。

但是他没有想到,刘邓大军会极其快速地强渡了黄河,一举夺得了鲁西南地区战斗的胜利,为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解放军主力打到外线奠定了良好基础。

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2)

刘邓大军为渡黄河做准备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国民革命军一一〇师师长廖运周的助攻。廖运周作为国军师长,为什么会对解放军网开一面呢?这还要从1927年说起。

作为黄埔军校第五期的毕业生,廖运周一直记得学校大门口的那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因此,即便1927年的“白色恐怖”笼罩在每一个革命者的头顶,廖运周还是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共产党。

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3)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叶挺等人带领着部分国民革命军在南昌打响了武装起义的第一枪,廖运周就在这一批最早起义的国民革命军当中。彼时的他正在担任着国民革命军二十五师第七十五团团部上尉参谋兼警卫连连长,是叶挺手底下的兵。

可惜的是,自起义军南下之后,部队就遭到了蒋介石部队的围剿。面对失败,廖运周只能无奈地辗转于全国各地,参与或组织了阜阳、正阳关等地的暴动,向许多地方的工人阶级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身为共产党员的廖运周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到革命根据地,和大部队一起进行革命事业。但是在周恩来等人看来,黄埔军校毕业、深得许多国军将领赏识的廖运周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那就是成为国军当中的地下党员,在敌人内部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与国民党顽固派抗衡。

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4)

早在黄埔军校的时候,廖运周就一直很佩服周恩来的运筹帷幄,如今听到周恩来对自己的安排,廖运周也觉得十分妥帖,于是他开始辗转于国军的各个部队,参与到这些部队中的地下党组织建设。

从三十三军学团兵中尉教育副官到第一集团军第四军团参谋处参谋,再到第九十六师参谋处上尉参谋。明面上的廖运周是一个会来事、深受各个部队的将领赏识的国民党军官,但是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廖运周为地下党组织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0年,冯玉祥决定组建西北军第二师的消息传到了中共地下组织。黄埔军校毕业的廖运周也很快就被拉到了这支队伍当中,担任起了重要职位,成为了冯玉祥的得力干将。但是没有人知道,表面上风光无限的团长,真实身份竟然是共产党员。

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5)

冯玉祥

尽管冯玉祥的这支队伍在此后的多次整编之后被分散到了不同的部队,但是廖运周费尽心力组织起来的地下党组织仍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被廖运周发展起来的共产党员和进步军官在各个队伍当中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进步力量,同国民党顽固派展开了抗衡。

“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让东三省的无辜百姓陷入人间炼狱,不仅是共产党的队伍对这种行为感到愤怒,军阀出身的冯玉祥也觉得无法接受。

为了打击日寇在东北地区的嚣张气焰,冯玉祥决定接受我党的帮助,成立抗日同盟军,和日寇展开较量。

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6)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得到了这个消息的廖运周异常兴奋,一来是看到了我党一直争取的西北军终于和共产党达成了合作。二来,身为军人的他早就看不惯日军侵略我国东北的丑恶行径,如今有了杀敌报国的机会,廖运周自然异常兴奋。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成立之后,廖运周担任第2师第9团的团长,在吉鸿昌和方振武的指挥下对收复康保、宝昌、沽源三城作出了巨大贡献。

正当抗日同盟军的战士们打算进一步收复更多被日寇占领的领土时,蒋介石竟然对抗日同盟军开展了武力镇压。逼得冯玉祥不得不出面发声,宣布停止了此次抗日军事行动。

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7)

蒋介石冯玉祥

此次抗日行动的失败,严重冲击了廖运周所在的队伍,甚至到了他所在的党组织被迫解散,同时因为联络员的牺牲,廖运周还中断了和周恩来等人的联系。

尽管此时廖运周所在的部队被改编到了独立团第46旅,此时的他还被任命为了78团团长,但是廖运周的内心却十分苦闷。比起在国民党内部升官发财,他更想和同志们一起,建设一个崭新的中国。

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廖运周才重新和地下党组织的同志们恢复了联系。重新回到了党组织怀抱的廖运周此时的任务仍然是:“长期隐蔽,掌握部队,团结军内进步人士,坚持抗日。”

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8)

廖运周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945年的10月,这一年的日本宣布战败投降,国共两党达成了“双十协定”,仿佛一些都在想着好的方向发展,人民群众“和平建国”的愿望就要实现。

但是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一一〇师副师长的廖运周却逐渐不安起来。尽管第一一〇师并不属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但是此时的廖运周也已经收到了国民党反动派针对当前共产党的军队形式所做的战略部署,其中就包括国民党军队下发的《1946年作战总结和1947年重点进攻计划》。

拿到这份协议的廖运周心情复杂,看着国民党反动派一心发动内战的丑恶嘴脸,他只觉得无比恶心。不愿意这些人同流合污的他,当即就想带领着被他一手带起来的一一〇师起义,同无耻的国民党反动派开展斗争。

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9)

只是起义这件事非同小可,绝对不是换个旗子就能完成的事情。思前想后,党中央决定派遣廖运周的联系人刘浩前往一一〇师,协助廖运周组织此次的起义活动。

可是谁都没想到,1946年底,正在准备起义工作的廖运周突然接到了蒋介石的命令,让他前往山东,驻守徐州等地。

蒋介石的这个命令,就像是一颗重磅炸弹炸在了辛苦筹备起义工作的地下党组织当中。此时还属于蒋介石部下的廖运周知道国民党高层一直怀疑自己是地下党,只好放缓了起义计划,带着部队急匆匆地开往前线。

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10)

但是廖运周到底是心有不甘,为了“恶心”一下蒋介石,廖运周决定放松对一一〇师的管理。原本的廖运周一心想着以共产党对队伍的标准要求手下人,绝对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但是现在,他不仅“纵容”底下的小兵向别的国民党部队看齐,走到哪里就吃到哪里,搅得当地的老百姓不得安宁。

更是让自己的亲信在队伍当中带着战士们到当地的地主老财或者土豪劣绅家中大吃大喝,吃不完、喝不完的就大摇大摆地强取豪夺,将一一〇师路过的许多地方的地主老财或乡绅搅得家宅不宁。

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11)

而后,这些被官兵们抢来的粮食,再由队伍当中的地下党员或进步官兵组织起来,发放给当地的穷苦百姓。如果有穷苦百姓也受到了一一〇师战士们的伤害,地下党员们也会全部记录下来,有共产党的相应部门进行补贴。

如此一招“劫富济贫”,让一一〇师将驻地新乡到徐州一路上的地主老财和土豪劣绅们整得叫苦不迭,最终将一一〇师告到了国民党政府。接到了消息的蒋介石直接对廖运周的顶头上司吴绍周破口大骂,还给廖运周拟定了一个“纵兵殃民”的罪名。

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12)

可惜廖运周并不放在心上,毕竟此时的国民党内部人才紧缺,能够听蒋介石指挥得更是少之又少,他料定了蒋介石不敢对他轻举妄动。果不其然,蒋介石除了往一一〇师当中派遣了一个所谓的“人民服务队”的特务组织,再没有其他任何行动。

1947年2月,一一〇师已经在徐州站稳脚跟。此时正在一一〇师副官处担任要职的刘浩觉得时机成熟,便同廖运周商量,由他前去阳谷县和邓小平、刘伯承同志见面,商定下一步计划。

而这次见面,也为刘邓大军在此后的鲁西南一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13)

鲁西南战役纪念碑

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损失了几十万大军。国共内战前,蒋介石手里的430万大军,如今已经锐减到了373万人,就连所谓的国民党正规军,也从200万人减少到了150万人,能够用于机能的主要兵力也只剩下40个旅。

再加上蒋介石此时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导致国民党军队的排兵布阵十分不合理。

除却山东部分地区和陕北地区的解放区,剩下的地区国民党驻军兵力全部减少。为了弥补自身防御系统的缺失,蒋介石迅速让黄河回归故道,让黄河这道“天险”守着风陵渡到济南一线。

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14)

此时的刘邓大军,就被困在黄河以北的位置,和身处黄河以西的陈毅、粟裕的军队遥遥相望。

此时的蒋介石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自己的军队能将共产党困死在这样的境地里。可他不知道的是,毛泽东等人不仅识破了他的计谋,更打算利用黄河一线薄弱的守卫,将我军的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将主力打到外线,顺利进入解放全国的新阶段。

此时的刘伯承和邓小平等人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决定率领大军在鲁西南地区强渡黄河,争取在消灭鲁西南地区的敌人之后,逐步向豫皖苏和大别山等地进攻,为长江以北地区的解放奠定基础。

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15)

蒋介石更没有想到,自己苦心孤诣在徐州等地布下的“天罗地网”竟然会有一个“大漏洞”,那就是身为一一〇师师长的廖运周竟然是一个共产党员。

尽管刘邓大军遭受了其他国民党官兵的围剿,但是好歹有廖运周的接应。经过了两夜一天的艰苦奋战,直到7月2日凌晨,刘伯承和邓小平带领着12万晋冀鲁豫野战军顺利地突破了“黄河防线”。

当国民党的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槐拿着空军侦察情报匆匆忙忙地抵达蒋介石的办公室时,蒋介石正在优哉游哉的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一同享用晚餐。

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16)

不过看完情报之后,蒋介石已经没有了丝毫吃饭的闲情逸致,一张脸涨的铁青,只是碍于司徒雷登在场,口中那句“娘希匹”憋了半天也没好意思骂出口。

直到司徒雷登走出门口,已经气得胸口都快爆炸的蒋介石一下就将桌子上的所有餐具全部砸到了地上,大骂国民党军官不中用。

蒋介石并不知道这一切还是多亏了廖运周的功劳。直到1948年,淮海战役在华东地区拉开帷幕,廖运周的阵前起义,才将这一切的谜底揭开。

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17)

1948年11月,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已经被我军打得节节败退,就连南京国民政府也已经岌岌可危。

1948年11月6日,刘伯承和邓小平带领的第二、第三野战军决定发动淮海战役,将驻守在该地区的60多万国民党军队分割包围,为解放全国的进度条增进了一大步。

淮海战役的打响,让已经潜伏了将近二十年的廖运周终于看到了起义的希望,他是多么渴望能够大声宣布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啊!

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18)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蒋介石的嫡系,黄维率领的十万大军,在面对我军的围困之下,决定实施突围战术。

黄维此人同样是黄埔军校毕业,作战经验丰富,且对兵法十分熟悉。尽管此时的他已经深陷解放军的围困之中,他却丝毫不慌,在观察到我军的工事修建并未完成,意识到或许解放军在此地立足未稳,如果选择四个师强攻,未必不能突破封锁。

黄维是廖运周的上司,这样的作战计划,黄维自然是要和廖运周等下属沟通的。

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19)

听到了黄维的介绍,廖运周心知起义的最好时机已经到来。他一边派自己的亲信和潜伏在一一〇师当中的地下党员们游说战士们,一边派人和邓小平取得联系,决定在11月27日,率领一一〇师起义。

廖运周的起义,让黄维率领的第十二兵团进一步滑向了被解放军歼灭的结局,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20)

淮海战役当中的民兵

在廖运周的帮助下,12月6日,我军各野战军对黄维的兵团开始发动总攻。十天之后,黄维的十万精兵就全部被我军全部歼灭。

而廖运周也终于如愿,回到了“革命大家庭”,此刻的他终于可以向所有人大声宣告,他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刘伯承邓小平深陷绝境)(21)

晚年时期的廖运周和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