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去章丘区官庄街道的小山村水峪村,在村子西北角一处废弃多年的老宅院大门前,有一溜整齐的长方青石排列在街边。
青石上刻着的的一些花纹引起了我的注意。仔细一看,原来是小时候经常玩的石子棋的棋盘。
青石上刻着的棋盘一共六种,有的玩过,有的没玩过。
这一种叫堵和尚,甲方有一个大棋子放在中间的“米”字交叉点上,乙方有20个小棋子,平均分成四堆,分别放在周围的4个“米”字交叉点上。甲方先走,跳过乙方的棋子就可以吃掉乙方一个棋子。乙方要尽量不要让甲方的棋子跳起来,并最后把甲方堵在菱形小框的顶点,就算乙方获胜。如果被甲方跳来跳去吃掉过多的棋子,不够封堵菱形小框了,则甲方获胜。
这一种叫做下联儿,下棋分为两个步骤,一个是下子阶段即布局,另一个是行棋阶段。下子阶段,由双方轮流布子,布子时要想方设法组成三子一线,并尽量阻止对方组成三子一线,组成三子一线的一方可以用自己多余的棋子压住对方在棋盘上的任意一子,在布子结束以后,压的棋子和被压的棋子都要清理出棋盘。在行棋阶段,双方轮流行子,谁先三子成一线,谁就可以踢掉对方的棋盘上任意一颗棋子,谁的棋子无法走成三子一线或无路可走时即为输棋。
这种棋盘叫憋死牛,双方各有两子,一方先走(只能沿直线或斜线走),一次走一个交叉点。先走一方不能一步把对方“憋死”(即对方没路可走了)。此后,双方轮流走棋,如果谁判断错误被逼得无路可走,就是“憋死”,算输。
这种叫做二顶一,棋盘为四横四竖八条线组成的九宮格,对弈两人将棋子分别摆在棋盘一端,猜拳决出先走者,每次只准走一个棋子,沿线走一步,纵横进退皆可以。若一方主动(被动无效)走成相邻两个棋子顶着对方一个棋子,则能吃掉对方这枚棋子,并将被吃掉的棋子拿出局。依次进行,直到一方只剩一个棋子,无法对阵则为输棋。
这种棋盘为两个长方形格子垂直交叉呈“十字状”,怎么玩想不起来了。
这种棋盘没玩过,不知道怎么玩。
小时候还玩过一种堵牛角,这里没刻上,棋盘是类似牛角形状的,一方有两个棋子,放在牛角的最底端,另一方一个棋子。两个棋子的一方把对方的一个棋子堵在牛角的最顶端无路可走,即获胜。
还有一种能夹能担吃对方棋子的,忘记棋盘的样子了。
石子棋要求简单,在地上随手一画,找几块小石子、小土块就能玩,而且玩法多种多样。石子棋究竟起源于何时无人知晓,据说比围棋的起源还早。围棋起源于尧舜时期,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可见石子棋更加的历史悠久,是我国劳动人民古老智慧的结晶。
石子棋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非常普及,是人们农闲时节、茶余饭后的消闲方式。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石子棋这种“古老”的游戏逐渐开始不能满足人们对娱乐活动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产生于过去的游戏已经慢慢淡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从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人,石子棋带给人们的快乐还留在记忆深处,有的地方已经将石子棋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章丘的有心人不妨也搜集整理一下曾经在章丘农村流行的石子棋玩法,说不定也能申报一下非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