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携手这一年共奏发展最强音(东进西拓促发展)(1)

高滩园区企业服务中心 园区供图

罗之飏 封面新闻记者 汪仁洪

四川省广安市的固定电话区号是“0826”,重庆市固定电话区号“023”。然而今年6月底,在位于广安市邻水县的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简称“高滩园区”),正式启用重庆电话区号“023”。今后高滩园区固定电话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使用“023”或者“0826”。广安市有关负责人称,高滩园区使用广安、重庆区号,这是川渝人文相亲的的缩影,也是川渝经济协作、一体发展的产物。

这园区

90%的产品配套重庆

2012年11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提出“在川渝毗邻的广安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邻水县赓即搭建班子,成立高滩园区。2013年6月园区启动建设。选择在高滩建川渝合作示范园,广安和邻水方面自有想法:高滩处于重庆半小时经济圈内,紧邻重庆市渝北区,距离两江新区15公里、木耳国际物流分拨中心20公里、江北机场40公里、寸滩保税港区55公里、重庆火车北站58公里,“在这里建园区,是四川距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园区。”

此后几年中,邻水全面对接融入重庆,积极承接重庆产业转移,高滩园区成为川渝合作的重要载体。目前已有33家企业投产,在建企业19家,还有21家签约企业等待入驻。计划今年开工建设和投产企业将达到50家。园区企业中,80%的企业来自重庆、90%的产品配套重庆。

川渝携手这一年共奏发展最强音(东进西拓促发展)(2)

员工在生产汽车发动机外壳 摄影 张启富

迁移到外地的重庆企业,更换企业固话区号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高滩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认为:企业多年和客户联系都使用重庆的号码,迁移到高滩换成区号为0826的广安区号,给企业带来了不便,还可能因为迁移而导致客户不能及时联系上企业,“如今迁移到高滩园区的重庆企业,还可以保留之前的电话号码,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迁移成本。”

经过沟通,电信部门很快解决了技术问题:高滩园区固定电话用户可自由选择使用“023”或者“0826”。

开通023区号,为迁入高滩园区的重庆企业带来了便利。四川润美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精密模具设计及制造,为重庆长安等汽车企业配套。如今,这家公司用上了023区号的电话。该公司副总经理罗应超说,公司是从重庆迁过来的,和重庆企业的业务也非常多,销售部门、技术部门等都有业务需求。“用上023区号后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客户,有的客户甚至还以为公司仍然在重庆。”

今年以来,高滩园区动作不断,4月,邻水在高滩镇、子中乡和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同时开通川渝跨省农村客运班车,邻渝两地7万余名群众出行更加便利,跨省赶场仅需半小时;5月,高滩园区至重庆举人坝轻轨站直通车开通,将原来需要转3次车、耗时2小时以上的车程缩短为50分钟直达,广安正在全方面深入融入重庆。

在广安发展的重庆人不认为自己在外地创业,在渝安家的广安人也不认为自己在他乡定居……越来越多的四川人、重庆人都有这个想法。

川渝携手这一年共奏发展最强音(东进西拓促发展)(3)

生产汽车配件 张启富

一家亲

最大共识是合作

放眼川渝两地,类似高滩园区的创新之举并不鲜见:取消川渝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预留成渝超高速磁悬浮建设通道、开工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项目、开行“陆海新通道”万州/达州铁海联运班列……7月4日,四川广元港最大的货船首次进入重庆,标志着经过梯级渠化改造的嘉陵江正式全江通航,川渝之间又多了一条联系纽带。

川渝合作,政府有动作。从最初签订的“1 6”框架协议,到共同承担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再到共同推动成渝经济区区域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川渝携手这一年共奏发展最强音(东进西拓促发展)(4)

参观高滩园区企业 园区供图

春雨合作,民间有基础。从川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开通,到无障碍旅游区建立,再到文化广电、市场准入、边贸市场等方面的全面开放合作。

这些年,川渝之间的交通线不断“加密”。两地间高速公路通道已达10个,连接川渝各个主要城市的高铁、高速、航道、机场等项目进度不断加快,每天开行70多班的成渝高铁、动车,让川渝“双城生活”已成现实。

这些年,川渝两地在能源、信息、开放通道和平台等方面一体化趋势不断提升。中欧班列“一单制”运输、海关通关一体化等多项改革,川电入渝、百G数据链路等建设和规划,让川渝“同频共振”顺理成章。

这些年,川渝两地从实现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到启动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再到开启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合作,从出生到告老,巴蜀之人不再分川渝。

川渝携手这一年共奏发展最强音(东进西拓促发展)(5)

重庆合川文峰古镇

这些年,川渝两地从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到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两地共饮一江水,携手共建绿色新家园。

再登高

东进西拓促发展

系列创新举动都在为一个问题寻找答案——川渝合作如何携手再登高?

目光向内。虽有成都、重庆两城“双星闪耀”,但川渝两地基础设施短板明显,成渝城市群城市发展“月明星稀”等现象值得关注,川渝两地区域整体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仍是事实。

目光向外。不沿边、不靠海的川渝两地,要比肩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全国空间经济格局上“落下一子”,还有众多“急难险阻”待破。

寻求答案,有必要再次审视新时代发展宏观背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这是党中央赋予川渝两地共同的重大使命和任务,亦是两地共同的重大机遇和责任。

川渝携手这一年共奏发展最强音(东进西拓促发展)(6)

广安小平故里

寻求答案,双方再下深水区。2018年6月,川渝两省市签署《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一改以往签订框架协议或备忘录的形式,直接明确12个专项合作协议,列出三年行动计划。这为“共饮一江水”的川渝两地未来合作划定了路线图。

目光再一次投向川渝合作的主阵地——成渝城市群。在成渝轴线上,一项称为成都城市发展格局“千年之变”的“东进”战略,正引导重大项目布局不断往东朝重庆方向延伸;与此同时,重庆“西进”朝成都发展趋势同样明显,渝西片区已成为重庆工业化、城镇化最活跃的区域,2018年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