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一天从豆浆油条开始,成都人的一天从肥肠粉开始,这款重口味小吃就像清晨的太阳,照亮蓉城美好的一天。
说起来,肥肠粉其实起源于成都双流的白家镇,清朝末年间开始在街上挑担摆摊儿,时至今日,双流仍是四川的肥肠重镇。
许多成都市里的人会专门开车到双流吃肥肠,接送旅客到机场的司机会特地弯过来嗦碗粉,我们呢,从上海出发降落双流机场,直奔东明街与草鞋市巷交汇口的罗老十肥肠粉,传说这家老板继承了双流肥肠光荣的传统。
罗老十每天一大早开始卖肥肠粉,过了十二点就没得了,我们的早班机刚刚好赶上他们家的晚市。
跟中心城区肥肠粉店的画风不同,这里给人感觉更家常也更纯粹,小肠打个结,做成冒结子,往下还细分出了二节子和头子,专业。
屋里一口大锅,猪骨与肥肠同煮,紧实的结子浮现锅边,肠头另起一锅,看着可白净了。
红苕粉养在水缸里,安安静静的,外头一下单,里头竹勺起,捞出来,是黯淡的草木灰色,透出点点晶莹,对头。
一眨眼的功夫,一碗资格的肥肠粉就摆在了面前。
头子就是肠头,这里做了不常见的竖切,一缕缕的,肠壁下,平滑肌内侧的环形肌和外侧的纵行肌,都清晰可见,吃起来有韧性又带嚼劲。
二节子是双流当地的叫法,我猜是间于大肠和小肠中间的部位,筋膜和油脂去得干干净净的,切成了片状,口感与肠头不同,一瓣瓣更软糯。
吃一块肥肠,嗦一口红苕粉,细细的爽利,吃口滴溜溜。
一旁的斗笠下,盖着甑子饭,本地人叫碗冒结子,能下三碗白米饭。
店里还做拌肉,都算肥肠的副产品,一起试试呗!
小罗老板这就拌了起来,不锈钢脸盆一抖,香气就飘散出来,红油啊是成都厨房的终极秘密!
拐肉就是猪肘,肘子打拐嘛,白肉用了靠近猪屁股的二刀肉,三分肥来七分瘦,跟回锅肉同理,红油里埋藏着无数深红色小颗粒,特有一股迷人的煳辣味儿。
耳片猪拱嘴,一片片半透明,红油里滚一滚,脆口或韧口,美不胜收。
我向老板娘夸赞:“你们家的红油也太好吃了!”
“哈哈我们家的蘸水肥肠要不要试试?”
话音没落多久就来了,白嫩的二结子铺在青黄的莲白上,空口可以感受到内脏的气息,点蘸水又是另一番境地。
这一桌,红油带着甜而蘸水稍许咸,拌肉下面还藏着豆芽,肥肠粉撩完了还有莲白,吃得人喜上眉梢。
店里有规矩,消费满100送水果一斤,我们让老板娘结账,一算94块,“再来碗素粉就够100咯。”
“来嘛!”
小碗素粉到手,我把剩下的菜都拌了进去,粉丝吸收了红油,肉碎夹带着小葱……荤菜素菜、汤汤水水,是浑然天成的美味。
店门口的水果摊儿,其实是在帮衬小妹的生意,葡萄给了我们老大一串,都没上秤,我说这一斤多了我们加钱吧,姑娘甜甜一笑:“没事的,你们吃嘛!”
就这样,吃饱了双流的肥肠,还带着新鲜的水果,我们上路了,在双流镇的美好回忆伴随了我们后来自驾318川藏线的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