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肩部疼痛,活动受限,肩周炎找上身了。这是一种肩关节局部软组织的一些病变引起的以肩关节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在临床上,手法是治疗肩周炎的重要方法。很多小伙伴会想,手法真的有效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则医案。

古中医学无肩周炎病名,相关记载散见于《黄帝内经》。如《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气盛有余,则肩背痛……气虚则肩背痛寒”“大肠手阳明之脉……所生病者……肩前臑痛”“小肠手太阳之脉……是动则病……肩似拔”。其属“痹证”的范畴,亦称为肩凝症、五十肩、冻结肩等。

治肩周炎的较好方法(最直接高效的方法)(1)

【一诊】

魏某,男,55岁。2010年3月18日因右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5个月,加重3天就诊,5个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右侧肩部犟掣不适,逐渐加重,疼痛重着,活动后则疼痛加重,自行热敷、理疗后症状缓解,反复发作。3天前因感寒再度发作并加重。现症:右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舌淡,苔白微腻,脉弦紧。查体:右肩肌肉萎缩,肩部活动前屈50°,内收10°,后伸、外展受限。压痛点:三角肌下缘( ),冈下窝( )。右肩关节正侧位DR示:右肩关节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漏肩风(风寒湿痹)。

西医诊断:肩关节周围炎(粘连期)。

治则治法: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瘀,滑利关节。

处 方

(1)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侧,用㨰法、揉法、拿法等放松肩关节周围肌肉5~8分钟,重点在肩前部、三角肌部及肩后部。

(2)医者一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关节为轴心做环转摇动,幅度由小到大,反复10次;然后再做肩关节内收、外展、后伸及内旋的扳动各5次,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3)点按压痛点及合谷、手三里、曲池、臂臑、肩井、肩髃、天宗、阳陵泉等穴位,以酸胀为度;弹拨粘连部位及压痛点,解痉止痛,剥离粘连。

(4)用揉法、拿捏法放松肩关节周围,然后做肩关节牵拉提抖,用搓法从肩部到前臂上下搓动3~5遍,最后叩击肩关节周围。

进行手臂爬墙运动,做内收、外展、屈伸、耸肩运动,展翅飞翔势运动,梳头动作等。

治肩周炎的较好方法(最直接高效的方法)(2)

【二诊】

连续治疗10次后,肩关节疼痛减轻,但活动仍受限。查体:前屈60°,内收20°,后伸10°,外展30°。压痛点:三角肌下缘弱( ),冈下窝( )。续用前法,同时加大对腧穴刺激量。

【三诊】

连续治疗20次后,肩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活动范围尚可。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查体:前屈80°,内收40°,后伸40°,外展75°。

【治疗效果】

患者基本恢复正常,遇风寒后偶感隐隐作痛。

【按语】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三邪。其内因是发病的基础,而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因其易受外邪侵袭,且在感受风、寒、湿三邪后,易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而形成痹证。正如《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本案处方以局部推拿手法结合点穴,重点在肩周部位操作,并配合循经远部取穴。先以手法温通经脉、活血化瘀,再以穴位点按使渗透力更强,驱除体内寒邪,最后以牵抖、提拉等运动手法松解粘连,滑利关节。诸法合用以达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瘀、滑利关节之目的。

一诊后,患者疼痛减轻,说明气血得以运行,但粘连还在,故关节活动仍受限,主证未变,可按原法继续操作。

二诊后加大了手法刺激量,关键在于恢复组织深处气血运行。

三诊后,患者症状已基本消失。

本病为慢性病,切不可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以免给患者造成新的创伤。

经典医案读

学习中医,读医案必不可少。熟读医案,我们能积累知识,学习治疗思路,活跃临证思维。读医案,要选择这些经典医案——

治肩周炎的较好方法(最直接高效的方法)(3)

《中医临床带教经典医案》

本书辑录了长春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80余位博、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近300余份病案,并对病例的症因脉治深入浅出的讲解分析,为读者提供临床实践过程中学习借鉴的教学医案,快速提高学习者的临床能力。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医临床带教经典医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宫晓燕 王健 冷炎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