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

有关“遗嘱”的话题引发关注

微信留言入选通知入口 微信上这个操作(1)

微信留言入选通知入口 微信上这个操作(2)

00后开始立遗嘱 ?

90后遗嘱七成涉房产?

微信可以立遗嘱了?

最新数据公布

看看深圳人立遗嘱情况如何

日前,中华遗嘱库正式向社会发布《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根据数据报告,自 2017 年起,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中青年人群遗嘱总数 4190 份,其中深圳地区中青年立遗嘱为207份。显示逐年增长趋势,近4年翻了6倍之多。

此外,中华遗嘱库在去年疫情期间开通了“微信遗嘱”小程序。一年过去了,“微信遗嘱”近7万人留言,30岁以下占比超六成。

立遗嘱趋向年轻化

00后开始立遗嘱

2017 年起,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中青年人群遗嘱总数 4190 份,其中深圳地区中青年立遗嘱为207份。显示逐年增长趋势,近4年翻了6倍之多。其中,深圳中青年立遗嘱需求剧增,一年翻近两倍,98.5%为不动产。

微信留言入选通知入口 微信上这个操作(3)

纵观全国数据

有不少亮眼的地方

数据显示,“80后”订立遗嘱的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2020年比2019年增长了2倍多,该数据暴涨,与2020年爆发新冠疫情有一定关系。

80后的遗嘱中,有97.23%是涉及到房产。据了解,该人群中,超过一半的80后是通过自己和另一半的奋斗买房,有一部分人是通过父母的资助下买房。

此外,通过调查发现,80后人群非常懂得投资,有13.16%的遗嘱涉及到公司股权,有15.89%的遗嘱涉及到证券基金,这个比例远超其他年龄段的人群。经分析,80后订立遗嘱的原因主要是“避免财产下落不明”和“照顾家人”。

微信留言入选通知入口 微信上这个操作(4)

除了 8090 后以外,00 后也开始订立遗嘱了。数据显示,截止 2020年 12 月 31 日,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最年轻的遗嘱人是 17 周岁。(法律规定年满 16 周岁以上,有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来源,视为具有完全民 事行为能力人)。

微信留言入选通知入口 微信上这个操作(5)

90后遗嘱七成涉房产

虚拟财产常见

值得一提的是,“90后”人群立遗嘱备受关注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他们给遗嘱增加了更加丰富的财产种类。

与其他年龄段的立遗嘱人不同的是,“90后”的遗嘱中,“虚拟财产”的纳入和安排成为其一个突出的特征: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是“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其次就是证券基金。

微信留言入选通知入口 微信上这个操作(6)

此外,“90后”立遗嘱人中71.54%拥有独立住房。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表示,在实际工作中,他发现这部分“90后”,父母买房挂名在子女名下的现象比较普遍,还有的父母甚至会将自己的部分股权挂在子女名下。“这也是为什么这些人要订立遗嘱的重要原因,防止自己发生意外财产旁落他人,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避免财产下落不明。”

微信留言入选通知入口 微信上这个操作(7)

值得注意的是

中华遗嘱库在去年疫情期间

开通了“微信遗嘱”小程序

曾经高峰期一天上千份遗嘱

这项功能火了!

“微信遗嘱”一年近7万人留言

30岁以下占比超六成

自去年疫情爆发以来,中华遗嘱库上线“微信遗嘱”小程序留言功能,在2020年,中华遗嘱库一共收到将近7万份“微信遗嘱”。

数据显示,在疫情最严重时,即2月至3月份期间,全国人民留下“微信遗嘱”的数量最多,而最高峰时,中华遗嘱库小程序一天收到上千份“微信遗嘱”。

微信留言入选通知入口 微信上这个操作(8)

数据显示,留下微信遗嘱的人群中,大多数是年轻人群体,30岁以下的占比超六成。他们的年龄集中在20-30岁之间,占比38.7%,其次是20岁以下的人群,占比27.4%,该人群中有不少是在读学生。从数据来看,微信遗嘱颇受年轻人青睐,说明了年轻人对遗嘱并不抗拒、反感,反而愿意接受。

经分析发现,年轻人群体留下的微信遗嘱中,所表达的内容颇为丰富:有向现任、前任、暗恋对象表白的、有向闺蜜好友倾诉的、也有向父母倾诉等等,反映出了当代年轻人对美好、纯真感情的向往。

微信留言入选通知入口 微信上这个操作(9)

据统计,有32.72%的市民,在微信遗嘱中“向爱人、配偶表白”;有31.41%的市民,在微信遗嘱中“对爱人和家人作祝福、祈祷”;有19.66%的市民,在微信遗嘱中写下了“人生经历和未来期望”;有11.38%的市民写下了“对自己或亲友的鼓励语”;剩下4.83%的市民则写下了“立遗嘱的原因和想法”。

另外,有69.2%的市民,会在微信遗嘱附上自己和爱人、家人合照。

“微信遗嘱”对象爱人超三成

70后财产分割占比最大

根据数据显示,大部分市民留下的微信遗嘱传递对象是“爱人”,占比达36.76%,其次是“子女”和“父母”,分别占比为24.43%、21.24%。

❏ 70后的网友,留言的大部分是,对子女的叮咛嘱咐,也有写下对爱人说不出的甜言蜜语,一句“下辈子依然非你不娶”。他们也是微信遗嘱中的财产分割最多的一代人,大部分网友也很有法治意见,会把自己的财产注明属于儿女的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 90后的网友正处在一个三十而立的状态,感情比较丰富的时期,有对自己暗恋的人表白,对放不下的初恋感情作收藏纪念。对自己做过错事的忏悔,面对面对爱人说不出口的那句“对不起我错了”,终于释怀放手对TA说“祝福”。

❏00后就很酷,祝自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祝自己和喜欢心的人上同一所大学,希望一年后自己有勇气对TA说“我喜欢你”。

而这样一份“微信遗嘱”

是否有法律效应呢?

事实上,微信遗嘱主要是表达对家人的叮咛、嘱托和祝福等情感方面的,而并非法律意义上的遗嘱。

“《民法典》继承编对遗嘱的形式有严格的要求,通过微信订立遗嘱并不符合法律规定,因此微信遗嘱仅适用于处理非财产性的事务,例如传递关爱或者叮嘱某些个人事务。中华遗嘱库开通该功能的目的在于让大家通过这种更加温馨的方式传递情感。”相关人员表示。

线上操作,不少人打开心扉

一些网友的微信遗嘱

看完让人爆哭

征得网友同意,摘录了其中几条:

❏“请不要给我穿寿衣,平时穿的普通衣物就好。不要给我画得花花绿绿的,淡妆就好。用‘杨树林’那个口红吧,那个是我最喜欢的。”

❏有女儿对妈妈说出感激:“作为母女可以像朋友一样相处,彼此有共同语言,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只要是方向正确的事你从来不会阻拦我,爱你哦。顺便说一句,我那些专辑、海报、各种周边都是限量的,千万别误扔。”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你们俩都要勇敢面对,妈妈爱你们。我所有的银行卡都放在深棕色花纹钱包和驾驶证卡包里,密码大部分都是你们的阴历生日。”

看完文章,你会立遗嘱吗?

有网友表示会!

带着希望继续前行

敬畏生命热爱生活

微信留言入选通知入口 微信上这个操作(10)

微信留言入选通知入口 微信上这个操作(11)

微信留言入选通知入口 微信上这个操作(12)

微信留言入选通知入口 微信上这个操作(13)

而对于立遗嘱越来越年轻化

不少人表示很正常

大家的法律意识很强

微信留言入选通知入口 微信上这个操作(14)

微信留言入选通知入口 微信上这个操作(15)

微信留言入选通知入口 微信上这个操作(16)

微信留言入选通知入口 微信上这个操作(17)

微信留言入选通知入口 微信上这个操作(18)

微信留言入选通知入口 微信上这个操作(19)

来源: 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