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美食数不胜数,到了大理各种各样的美食让人流连忘返,尤其是对于吃货们来说大理可以说是美食的天堂。各种小吃应有尽有,可以让吃货们大饱口福
永平黄焖鸡
在滇西,说到吃,首推大理。而在大理,说起“第一名菜”,人们首先联想到的便是“永平黄焖鸡”。永平黄焖鸡号称“滇西一只鸡”,选材十分讲究,必须是当地的优质土鸡,且不能圈养,让鸡有充分的时间可以自由活动,保证鸡肉鲜嫩柔韧的口感,再配以优质花椒、草果、大蒜、干辣椒、生姜等十几种配料,经旺火翻炒,文火慢煮后即可装盘食用。烹饪好的永平黄焖鸡色泽金黄,外表酥脆、鸡肉滑嫩鲜美,不禁让人食指大动,流连忘返,广受众多食客的青睐
巍山扒肉饵丝
巍山扒肉饵丝是大理特色小吃之一,饵丝是由黄谷米经过蒸、舂、揉最后切成丝,将饵丝拌上肉汤汁,加入扒肉、葱、香菜等即可食用。本菜饵丝筋道、肉质鲜美、汤汁浓稠,适合各种人群食用。
独产于巍山的扒肉饵丝,一眼望去黄白分明、红黄相映,汤白而稠,肉肥而不腻,瘦肉细嫩回甜,饵丝又白又细腻,端到桌上,热气腾腾,满座清香袭鼻,吃到嘴里润滋滋,香喷喷,回味无穷。
大理的生皮
大理生皮是云南白民族的一道传统菜肴。生皮,白语 herl gerd [音:黑格, 即 herl (生) gerd (肉)]。逢年过节或者日常小聚,白族人总会以凉拌生皮作为自己的招牌菜和特色菜。一般生皮生肉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生皮和佐料不搁一起,吃时就着佐料一起吃;一种是将佐料与生皮生肉拌匀,直接做成一道凉拌菜。两种吃法各有各的特色和口感。
生皮的讲究
大理一般盛行吃生皮的地区有洱源、鹤庆、大理市周边乡镇等几处,其中洱源的生皮为上品,选材与制作都特别讲究。上好的生皮选取猪后腿肉和里脊、腰脊作为主料,生皮要切得细而不碎,蘸水选取地道的梅子老醋、野花椒、糊辣子、大麻籽还有蒜末、生姜、芫荽(香菜)、冷开水、白糖、盐巴、酱油、如果能有山胡椒那更好,蘸水的配制是非常讲究的,如果蘸水不好,那生皮立马降格了。
最地道的生皮是生的,没有经过任何熟化加工。吃生皮的地区多温泉,猪杀后,一般用松毛烧掉毛,然后用热水洗尽。这样猪皮金黄,肉质细嫩。
蘸过汁水的生肉片吃到口里,绝对感觉不出平时生猪肉片具有的腥味,感到的只是从未感受过的鲜嫩可口和满口溢香。
在大理有三种猪肉是不能用来吃生皮的,即米砂猪(寄生虫)、病猪和老母猪。

洱源梅子
洱源的梅子久负盛名,品种繁多,宜梅区域广阔、栽培、加工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洱源县茈碧湖镇松鹤村素称“梅果之乡”,所产梅果肉厚、核小、味佳,各种营养成分指标居全国之冠,全村梅果种植面积达上万亩,鲜梅产量达180万公斤,被列为第三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农民生产主要从事以梅子种植为主的经果业。改革开放以来,该村根据种梅历史悠久的优势,开始大量种梅,培育了3000亩优质梅子示范基地,被列为第三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鲜梅产量从原来的一万多公斤发展到目前的180万公斤,主要供给大理洱宝果品公司。2008年,全村梅果收入超过700万元,全村人吃的、用的基本都是梅子经济。随着梅果生态支柱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全村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和村容村貌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全村呈现出一派讲文明、树新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漾濞卷粉和核桃
漾濞卷粉是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的特色小吃。漾濞卷粉,用优质大米做成,味美可口,可当餐食。距今大概有30年左右的历史,是漾濞一道很受欢迎的地方小吃。
漾濞卷粉的发源地属越南,当年滇越铁路运行后,一些越南百姓为了谋求生计,开始在滇越线上卖卷粉。后来传到云南开运、贵州、广西一带。那时候它的制作和加工方法经过,演变已经和现在的卷粉差不多了。只是在配料上还有一点点差距。到了1980奶奶左右,漾濞当地认为了谋求生计,在贵州亲属的鼓励下在漾濞小街开始了第一家卷粉的加工制作和销售,逐渐在漾濞流行开来。
一开始的漾濞卷粉用豆芽、香菇、辣酱等做馅,因为漾濞盛产核桃,后来改用核桃。由于当时的漾濞交通落后,百姓上街赶集多由骡马代步。那时候的漾濞卷粉多是山上的百姓喜欢吃,为了骑马赶路,就只加核桃酱、自家腌制的老坛酸菜(葡菜),有的人喜欢辣椒就再加一点点的辣椒,卷起来方便快捷,还可以边赶马边吃。于是漾濞卷粉就基本成型,流传至今……
漾濞卷粉的做法(原料):优质大米、苍山雪水、核桃(或花生)仁末、酸腌菜、花椒油、大蒜油、味精、酱油、芫荽等佐料。制作要诀:①将优质大米用水浸泡2-4小时;②把浸泡的大米磨成米浆;③把米浆倒入圆形平底锅模具内,放入沸水中蒸熟或煮熟后再晾放在簸箕中;④把已蒸熟或煮熟成圆形的卷粉平放于菜板上,用菜刀平分为2;⑤将切分后的卷粉抹上核桃(或花生)仁末和放上适量酸腌菜及其佐料,将其卷成卷短切后,即可食用。
漾濞核桃,主产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漾濞县在大理州西部,以盛产核桃著称。清代安徽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说:“核桃以漾濞江为上,壳薄可掐而破之。”漾濞核桃果大、壳薄、仁厚、味香、出油率高,是云南省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漾濞核桃主要种植品种有大泡核桃、拉乌核桃、圆菠萝核桃、娘青核桃、桐子果核桃等。2012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漾濞核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大理乳扇
乳扇是云南省的特产,为大理白族人民的风味食品。当地少数民族利用剩余的牛奶制成。由于美味可口,不但是当地人们喜爱的小吃,也是宴席中的名点。
制作方法:
1.先在锅内加入半勺由木瓜制成的酸水,加温至70℃左右,再以碗(约500毫升)盛奶倒入锅内,牛乳在酸和热的作用下迅速凝固。此时迅速加以搅拌,使乳变为丝状凝块。
2.然后把凝块用竹筷夹出并用手揉成饼状,再将其两翼卷入筷子上,并将筷子的一端向外撑大,使凝块大致变为扇状,最后把它挂在固定的架子上晾干,即成乳扇。在晾挂中间必须用手松动一次,使干固后容易取下。
按此法制造乳扇时,在每制一张乳扇后,需将锅内酸水倒出,重新放入新酸水。但使用过的酸水收集起来,经发酵后还可以备用。一般放入锅内的酸水与鲜乳的比例约为1∶2,每10千克鲜乳约可制1千克乳扇。
3.酸水的制备:利用鲜木瓜或干木瓜加水煮沸后,经一定时间取其酸液即为酸水。在没有木瓜的季节或北方地区,可用乌梅代替木瓜。制作时可按乌梅与水1∶3的比例煮沸半小时,然后取其清液即为酸水。
产品特点:乳白色,呈半透明状。光滑油润,形如扇子,故名乳扇。产品含水分5.5%、脂肪49.3%、蛋白质35.0%、乳糖6.8%、灰分2.5%。

大理乳饼
乳饼一名是参考乳扇一名起的。 乳饼的白语名称 yond bap 字面意思是羊(yond) 奶(bap),取其块状,形如月饼之故。
乳饼历史
乳饼的历史不可考。 不过可以大概有两个线索。
1. 云南只有滇西北大理白族和滇东南彝族撒尼人有制作乳饼的工艺。
2. 撒尼人的长篇叙事里记载他们来自大理。这个传说在史料中能找到对映。 成书于唐朝中期的《蛮书》 记载了南诏攻打洱海周围的河蛮后强行将河蛮迁至今昆明附近(离路南不远)。河蛮是公认的白族先民之一。所以今天撒尼人制作的乳饼和白族人制作的乳饼很可能是同一起源。因此,乳饼出现的时间不会晚于9世纪。
3.路南乳饼是云南彝族的传统食品。其中以路南彝族自治县的乳饼最为正宗。乳饼长约25~30厘米,宽10~12厘米,呈斜长扇形,两扇叠套在一起,称为“一对”。相传彝族牧人长期赶着羊群到水草丰盛的地方去放牧,由于远离村镇,每天都要把吃不完的雪白羊奶倒掉。一位年轻聪明的牧人,眼看琼浆玉液般的羊奶倾倒于地,心中十分惋惜,后来,他从邻居制作豆腐中得到启示,经过反复实践,创制出用酸浆点羊奶制作乳饼。
乳饼制作方法
取鲜奶,兑入一种从当地山上采集的酸果榨汁液,酸化乳液。酪蛋白遇酸析出。经过滤,压实,适度脱水后成品。 其工艺原理和工序跟制作豆腐有异曲同工之妙,惟豆腐是大豆植物蛋白,而乳饼为牛羊酪蛋白。
火腿蒸乳饼
由此,乳饼其实应该称为“奶豆腐”。有人认为豆腐的发明实际上是胡汉交流中受到乳饼生产工艺的启发所致。
一种较新的生产乳饼的工艺参数为: 凝乳温度80℃,CaCl2的添加量为0.025%,加酸凝乳剂(pH=3.85)的量为25%。
乳制食品名。《初学记》卷二六引 晋 卢谌 《祭法》:“夏祠别用乳饼,冬祠用环饼。”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清明节》:“节日坊市卖稠饧、麦餻、乳酪、乳饼之类。”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上:“营盘风软浄无沙,乳饼羊酥当啜茶。” 郭沫若 《孔雀胆》附录《昆明景物》:“ 邓川 乳扇与 路南 乳饼,均 云南 名产,为羊奶所制,素食妙品也。甜食咸食均可。”
乳饼食用
乳饼的吃法很多,可煎、煮、蒸、烤,亦可生吃。和宣威火腿片合在一起熟制,就成了云南名菜“火夹饼”,在滇味莱中,乳饼菜肴有生煎乳饼、套炸乳饼、粉蒸乳饼、鲜肉蒸乳饼、青豆米烩乳饼等家常菜式,还是锅贴乳饼、火夹清蒸乳饼、太极乳饼、竹荪烩乳饼、三鲜烩乳饼以及甜食的金钱夹沙乳饼等筵席名贵莱式,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乳饼营养分析
乳饼是一种高蛋白、高脂肪的滋补营养食品,与西方的奶酪有异曲同功之妙。经分析,乳饼含水40%,优质蛋白质达20%以上,脂肪约30%,乳饼中的蛋白质是全价蛋白质,含有人体所需的八种必需氨基酸,消化率达98%左右;乳饼中的脂肪品质好,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乳饼还含有大量的脂溶性维生素A和钙等。

大理饵块
饵块是云南大理常见的传统食品。其制作过程是将大米淘洗、浸泡、蒸熟、冲捣、揉制成各种形状。是使用优质大米加工而成的。饵块的形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块状、丝状、片状。制作方法也很多样,烧煮煎炸都可以。
云南烧饵块典故
烧铒块用做成薄饼形的饵块在无烟炭火上烤,到微焦黄时,在表面涂芝麻酱、辣酱、油辣椒等,还可夹入牛、羊肉冷片或油条,是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饵块切成一寸见方小薄片加云腿丝、肉片、鸡蛋、蔬菜等炒,就成了既可做主可以佐餐的炒饵块,其中最出名的要称“大救驾”。传说永历帝在被吴三桂追击,一路奔波到腾冲时,已数餐未进,腾冲的村老以饵块加自己家中仅有的一点好东西凑合在一起炒一炒,进献永历帝。哪知道这“急就章”因腾冲饵块质地上佳而为永历帝赞赏,说是“救了孤的大驾”,后这种炒饵块就被叫做“大救驾”,如今昆明有售。
云南烧饵块做法
《急就篇》有“饼饵麦饭甘豆羹”,颜师古注了一条“溲米面蒸之则为饵”;五代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说“粉米蒸屑”,米是弄碎的。现在的做法是把米泡了蒸熟,上碓去舂,舂透就是饵,当然也可以用机器,但仍
是米蒸为饭后做,与米先磨粉榨出的米线、蒸成的卷粉都不同。饵的原料是饭米为主,若是糯米做,是“糍粑”,糯米磨粉做,是年糕,都有别于饵。如今江浙一事,这饵块在农村是在过年时大伙热热闹闹来做,不捏成各种花样,在城市则制成每个寸把宽五寸长左右的小条在菜市出售,但名字就叫年糕,混于糯米制品,失了古意。
云南烧饵块制作
饵块的原料就是大米,只是需选取品质好、有香味、有黏性的大米。在旧时,舂饵块可是一景。春节前,先将泡过的米放到木甑里蒸,蒸到六七成熟时取出,就可以放进碓窝里舂了。待熟米舂打成面状后,就可以取出放到案板上搓揉,然后做成砖状,这就是饵块了。也有用木模压制成饼状的,木模上有喜字、寿字、福字、鱼、喜鹊等之类的图案,压制出的饵块饼也就有各种花样了。
云南烧饵块食用
饵丝的吃法主要是如米线、面条般做成“汤”的,腾冲饵丝以氽肉为鲜汤,倾入饵丝中便成。这是由于腾冲
饵丝用所谓“浆米”做成,质地既有“筋骨”又软,汤一烫便入口柔糯。巍山粑肉饵丝是用猪后腿烧后刮洗,再大块不放盐炖到极烂,瘦肉成纤维肥肉不感油腻,云南人称“粑”,粑肉做饵丝的“罩帽”,饵丝用当地有名的“黄皮谷”制成,洁白无瑕而柔韧不易断,加肉、油辣子等,鲜香可口。
云南烧饵块起源
饵块的起源有着很多不同的说法,广西、贵州、云南都有人称为饵块的发源地。
不过有个故事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据说很久以前,知府的衙门不知道为何被火烧了,知府下令三个月内所有人家不得生火做饭,突然有一个人心生一记,既然不让我们做饭,我们就在炉子上烤粑粑吃!渐渐的这个就传开了。又因为当时有一句话这么说:“溲米面蒸之则为饵” 因此,人们把这个粑粑叫做“饵块”,并流传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