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妇女走出院门的文案(带领妇女走出院门)(1)

文 | 月半悦读

看电视剧《功勋》,好喜欢《申纪兰的提案》这个篇章,总会让人想到“女权”两字!

本以为这一段会乏味,没想到拍得这么有意思,大兰子身上有太多的亮点,以前只知道她是共和国功勋,看后才知道她为什么被评为功勋。

带领妇女走出院门的文案(带领妇女走出院门)(2)

大兰子不仅带领妇女离开“三台”,走出院门,还倡导女性力争平等的权益,推动了把“男女同工同酬”的提案写入《宪法》。

这不是女权是什么?

大兰子这样的劳模,才真是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开出的最不凡的那朵花,才是真正的女权代表!

01、带领妇女离开“三台”,走出家门!

女权里面,除了婚恋生育自由的权利,男女同工同酬至关重要!

带领妇女走出院门的文案(带领妇女走出院门)(3)

无论在职场还是在生活中,男女同工同酬了,女性才能不受身份角色限定的性别歧视,才能拥有和男性平等对话的机会,也才能有更好的生存发展以及自由表达的权利!

这一点,哪怕放到现在,想要完全实现都有困难,更别说是解放前的偏远农村了,那真是个没人敢吃的螃蟹。

申纪兰,就是那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带领妇女走出院门的文案(带领妇女走出院门)(4)

刚嫁到西沟村,大兰子就办了个没有丈夫参加的婚礼,男人去前线打仗,女人在后方建设家乡,这种事,家在解放区的她见多了。

她的大海哥,在战火纷争中挤出时间写给她的家书里,更是给了她最坚定的支持和力量:

“我在前方打仗,你在后方劳动,都是闹革命,咱们一块进步吧。”

对此,大兰子有觉悟,能谅解,更能等待。

带领妇女走出院门的文案(带领妇女走出院门)(5)

纺花种田都是一把好手的大兰子,十四、五岁起,就积极参加解放区各种劳动,一双大脚什么苦都能受,更有决心搞好后方的劳动工作,做到随时支援前线战斗所需物质。

当时,最让她接受不了的,是西沟村封建落后的旧思想。

本来就山多地少,越是穷,越是臭规矩多,越是重男轻女,专爱讲究个“好男走到县,好女不出院”的古训。

带领妇女走出院门的文案(带领妇女走出院门)(6)

女人被拘在院子里,裹着一双小脚轻易出不了院门。

她们一辈子,除了生孩子带孩子,就只能守着锅台、炕台、碾台这“三台”转悠,这一转就过完了一生。

有了儿子还好,没生儿子的女人更得不到尊重,动辄就要被男人打骂,根本没有地位可言!

一道门槛,拦住了妇女解放参加劳动的脚步!

02、解放了脚步,还要解放思想!

眼看到了秋收,青壮却要集合去对付抓人抢粮的“还乡团”,村里只剩下妇女儿童和老人。

带领妇女走出院门的文案(带领妇女走出院门)(7)

再不收,庄稼就要烂到地里了,不光是一年的口粮要打水漂,就连支援前线的军粮都要受影响。

“这个国家不仅靠男人们顶着,咱女人也得出力!”

这时候,大兰子带着村里的女人们走出了院门,顶起了秋收的半边天,成功抢收了地里的庄稼。

带领妇女走出院门的文案(带领妇女走出院门)(8)

这也让赶回家抢收的男人们对她们另眼相看!

于是,大兰子开始动员村里的女人们成立纺花组,亲自跑到县里要任务,纺出来棉线换小米,让女人也能为家里挣口粮。

大兰子带领着女人们,走出了院门,解放了脚步。

这还不算完,她还带动女人们加入“妇救会”,下地干活参加劳动,进一步解放大家的思想,让姐妹们挺直腰杆做人,活出个人样来!

带领妇女走出院门的文案(带领妇女走出院门)(9)

大兰子一生生活在农村,可她那打破陈规的胆识,开拓进取的见识,哪怕是从跟风成性的现在看来,也实非寻常!

好不容易,从一人到两人再到二十多人,妇女们都被动员起来了,她的追随者秀芝却难产去世了。

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大兰子自责愧疚被误解的同时,也充分明白了知识的可贵,更见识了接生技术进步对女人生产的重要性。

带领妇女走出院门的文案(带领妇女走出院门)(10)

她学认字的目的,不再只是为了看懂大海寄回的信,而是为了维持好不容易拉起来的妇女互助会,更为了在落后的农村推广新的接生法。

为此,她接下了李队长的医疗急救箱,到区里培训学习后,成了十里八乡走家串户的新接生员。

这份工作,很光荣也很辛苦!

不过,为了妇女互助会的宣传教育工作,为了推广更安全进步的新接生法,也为了带领更多的妇女走出院门,她什么苦都能受!

带领妇女走出院门的文案(带领妇女走出院门)(11)

有了这个经历,接受了更多的教育和知识,她一个大姑娘,都能给那些小媳妇们普及生育知识了。

她让女人们明白:

“女人不是专门生娃的,新社会男女都一样,女人就应该走出家门!”

“生娃是两口子的事儿,生不出男娃,凭甚光怨女人呀?”

“现在不是旧社会,不兴歧视妇女,往后,女娃也能上学,能养家,照样顶门立户!”

带领妇女走出院门的文案(带领妇女走出院门)(12)

在她看来,新社会妇女迎来了解放,就该有个解放的样子,不能只待在家里生孩子,活在男人的阴影下。

女人想要获得尊重,不让男人想打就打,就要改变老思想,更要敢于走出家门,参加劳动补贴家用。

自己挣自己的口粮,才能让人把自己当回事儿!

03、发起劳动竞赛,力争男女同工同酬!

大兰子和姐妹们的一番努力之下,村里的老大难李大嘴都被攻坚下来。

带领妇女走出院门的文案(带领妇女走出院门)(13)

她终于看清了现实,不再听男人的话固执地在家生男娃,而是走出家门加入了妇女们劳动的队伍,并很快成为主力。

当时,农村合作社刚开始成立,轰轰烈烈地搞起了集体生产劳动。

然而,矛盾也很快就出现了。

那时候,按照社里的规定,男人下地一天,按壮劳力计算,能给记10个工分,妇女下地一天,却只给记5个工分,只能算半个人。

自古以来,不患寡而患不均。

带领妇女走出院门的文案(带领妇女走出院门)(14)

男女同工不同酬,太能打击人了,也极大地挫伤了妇女们参加劳动的积极性。

不公平的待遇,让女人们心凉了半截,她们宁愿在家纺花、纳鞋底去换小米,也不愿下地干活被人看扁了。

“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

为了争取男女平等的待遇,解决妇女劳动的记工问题,大兰子带领西沟村的妇女,发起男女“劳动竞赛”。

带领妇女走出院门的文案(带领妇女走出院门)(15)

事实证明,西沟村妇女们和男人们同台竞技,无论是除草、犁田、耙地、播种,她们都不落下风,同工同酬的要求合情合理!

起初,这群女人不过是为了争口气。

她们根本没想到,此举竟然会戳中当时社会的痛点,揭开一个很普遍存在的问题,更没想到会登上报纸。

带领妇女走出院门的文案(带领妇女走出院门)(16)

西沟村妇女们,勇敢力争男女同工同酬的平等待遇。

这不仅在当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果,更是把“妇女能顶半边天”,写进了新中国农村的发展史,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申纪兰靠着大海哥寄来的信学认字,也从原来的目不识丁,一点点进步到能写会读,还当选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带领妇女走出院门的文案(带领妇女走出院门)(17)

1954年9月,申纪兰关于《男女同工同酬》的提案,被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平凡中的不平凡,不平凡中的平凡”。

大兰子的一生,生活过得平淡,工作做得却极不平凡。

她在最基础的岗位上,干了一件件最不平凡的大事,又在最平凡的劳动中,干成了英雄模范,成为了共和国的功勋!

对比现在,那些所谓的各种“媛”,那些片面浅薄的“田园女权”,大兰子这样的真女权代表,到底打脸了多少人?

带领妇女走出院门的文案(带领妇女走出院门)(18)

前人已经为我们争取到了公平的待遇,女人要想受到尊重,要想和男性平等对话,就更要自立、自强、自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