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什么时候才能意识到平淡也是幸福?往往是在即将失去谁或者已经失去谁的时候,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祭奠我敬爱的母亲?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祭奠我敬爱的母亲(逝去的日子纪念我的母亲)

祭奠我敬爱的母亲

人什么时候才能意识到平淡也是幸福?往往是在即将失去谁或者已经失去谁的时候。

可那时候,已经无法回头去珍惜逝去的日子了。

近来沉迷于小说,一刻也离不开。我原也是以为小说的情节太过吸引人,才至于斯。

但是每次,只要我抬起头,视线触及之处,就无不会想起我的妈妈。即使没有看见什么,也会有压抑的情绪从胸膛沉缓地呼出:“妈妈”……

一股钝痛直击心脏,瞬间流入到四肢百骸,在身体里盘根错节,又蓦地凝聚在心头,涌向喉间,胸口憋闷,眼泪瞬间无法自控地涌出来。

每天下班回家,下了K59公交车,回家的路步行约40分钟,一路上都如此,忍不住地想,忍不住地流泪,忍不住地喃喃自语“妈妈”。路上僻静,反正也没有人看见,看见了也没有人在意,情绪可以肆意放任。

有时候也安慰自己,妈妈走得突然,却也安详,也算是修来的福分吧。她平日就曾说过,最不愿意年纪大了不能自理让人伺候。她真的是一天也不等我,不给我侍奉她的机会。

2021年12月1日11点38分,我站在公司阳台上给妈妈打电话,告诉她护城河边的柳树尚且绿着,还微信发了两帧照片给她看。妈妈说家乡已是隆冬季节,家里阳台上阳光甚好,暖阳阳地,照进半屋子,床上也是满床阳光,她坐在床上缝十字绣;外面气温却低,不愿意下楼了。

后来回去,邻居们也非常遗憾地说起母亲。说她老人家很招人,每天都习惯了看看她老人家下楼了没有,只要看见她往楼下那里一坐,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她身边,一起晒太阳,一起聊天,甚是惬意。还说母亲虽然上了年纪,但是有学识,懂得多,见识广,算计好,年轻人都比不了,都很爱听她讲各种典故。谁也没想到,早上还看见她拄着拐杖上了汽车,怎么就再也没有回来?如今每天还是习惯性地看看她曾经坐过晒太阳的地方,空落落地,人们也就不愿意出来了。

我眼前就浮现小的时候,住在化肥厂的宿舍区里,山脚下的一排排平房。夏天傍晚时分,房头沙土小路尽头的杨柳树下,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络绎而来,围坐在妈妈身旁,听她讲天南海北的事情。直到路灯亮起,直到夜风已凉,人们久久不忍散去。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爱读书的妈妈,当年三个县唯一高中班的女状元,就是小镇上的秀才,她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南北极的极昼极夜极光,热带雨林丰富多样的动植物,黄河底下的矿藏,煤炭未来的可利用前景,长庚星和启明星就是太白金星……

妈妈的娓娓话语,伴随着晚风夕阳,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爱上了读书,爱上了天文地理历史,爱上了幻想,成就了我一颗不安分的心,让我的心长上翅膀,飞到世界各地,飞遍祖国的江河山川,从此不再可能拘域于家乡这爿小小的、干旱的天地,甚至产生了浪迹天涯的梦想。

17岁,我便寻梦而去,选了绿树蓊郁的南方,选了苏州的大学。毕业后又落足泉城,远离了家乡和亲人。

妈妈说,我是代她去看外面的世界去了。我知道,外面绚烂缤纷的世界,只存在于妈妈的脑海里。内蒙古的风沙,黄河两岸荒芜的黄土高坡,喇嘛湾空气里飘荡的黑色煤渣,这些都不足以封锁妈妈内心世界里的热情与渴望。想带妈妈亲自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便成了我的理想。

可惜,我努力半生,带着妈妈去旅游的地方却是极其有限的。妈妈却很容易满足,她说,大海也看了,飞机也坐了,女儿的大学也见过了。

妈妈特别喜欢看各种盛开的花,尤其是开花的树,像玉兰,在北方高原上的家乡,是极其罕见的。即便有一些,也不够多样,不够多姿多彩。还有春天冒出的嫩芽,比如石楠的新叶,红得似火炬、如鲜花,看着就令人欣喜。

如今我再看到这些随处可见的景致,就会想起妈妈,想告诉她春天又来了,柳丝又绿了,腊梅和迎春逼退了严寒,杏梅扮粉了河岸,玉兰绚染了天际,连翘点黄了墙角,石楠的新叶红遍了沿街。同时也因为没有在她腿脚方便的时候,带着她到更多的地方去走走、去看看而痛悔愧疚。

妈妈,愿天堂开满鲜花,温暖如春,善良的你身体健朗,喜悦安详。

12月3日白天,妹妹打电话妈妈还好好的。下午人们看到她推着小车(轮椅)去街上买东西,回来后在邻居家坐了会儿,说是有点恶心,以为是感冒了,就回家去了。

晚上,妈妈说肚子不舒服,叫了同在小区院子里住的二姨来陪她,却没有给我们打电话。

我知道妈妈向来忍耐力极强,能忍住的绝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她能叫二姨过来陪她,就一定是难受极了的。我知道老母亲远在家乡,故而夜里不会关机。她那么难受,却也没有给我打个电话,一定是不舍得扰我安眠,可见疼我心切。

妈妈平时除了膝盖疼痛,近年腿有点弯曲变形,其它没什么大毛病。以为是着凉了,主动吐了几次,还说胸口有点憋闷。二姨担心会不会是心梗,让她吃了几片阿司匹林。妈妈之前心脏是没有问题的,因此不以为然。

疼痛稍轻了点,她就催促二姨回去。二姨说,当时妈妈小寐了片刻,忽然坐起来,说:“你咋还不回家?赶快回去吧!”那语气和神态,像极了过世多年的姥姥,当时心里一怔。

妈妈不肯给我打电话,一来是不忍心打搅我,怕我工作忙,知我一时半会儿回不去;二来是不以为严重,以为是一般的肠胃不舒服,过几天就好了。以前生病也是这样,拖几天就好了,甚至都不用上医院,免得花了无畏的钱,再不济,吃几片布洛芬止痛。总之,她是很能忍的。

第二天早上,她能决定雇一辆车,去远在托克托县的医院去看看,想来一定是夜里疼痛未减,折腾得不轻,否则她如何舍得?

夜里没有人陪她,我无法想象,我的妈妈,到底经历了一夜怎样的疼痛折磨,才让她肯花钱去医院看看?

早上出门前,只是喝了一碗冲泡的奶茶粉,还有一片布洛芬。二姨一直后悔,没有坚持让她再吃一片阿司匹林。

改革开放已然40多年,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也已经30余年了,曾经是人民教师的妈妈,却依然清贫!

妈妈是小学一级教师退休的,退休前是一校之长,也是全县出了名的好教师,教学成绩数一数二,一提白老师无人不知,无人不敬。

当年,学校几乎半数民办教师,他们收入不高,生活不易。妈妈为给他们创造转正的机会,一年年的评优都让给了别人,以至于直到退休,自己也没评到高级职称,退休金因而少了许多。内蒙财政困难,长工资往往也是政策性长,落不到个人账户。

同样是人民教师,同样的受人尊敬,但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很难体会到远在穷乡僻壤的教师之艰难。

儿时的记忆里,妈妈放下饭碗就匆匆走入黑漆漆的夜色,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往学生家里。有时是辅导功课,有时是帮一两个母亲患病的女孩做家务;还有很多时候,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家长们让孩子去上学。

当城里的学校在追求升学率的时候,山村里的学校还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入学率。

山村里的孩子,那些渴望的眼神,那些寂寞的灵魂,那些对外面世界的憧憬,那些对人生命运的抗争,都深深地牵绊着她,让她抛却了尘世的繁华,舍弃了物质的欲望,专心专注于她热爱的教育事业。辛苦自不必说,但当一个又一个学生被送出去读中专读大学时,妈妈那种幸福满足的表情是多么地感染人啊!

每当瓜果蔬菜熟了的季节,家里几乎每天都有人送过来一些。作为白老师的女儿,我一个小孩子在十里八乡都会受到礼遇。人们看到我就会微笑着说:“这是白老师的女儿。”

一路走来,筚路蓝缕,妈妈的善良与付出没能让她过上富足的生活,但人尽皆知的“白老师”,却为我幼小的心灵,埋下了做人民教师的理想的火种。

此刻,我却痛感自己做人的失败!

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当年的天之骄子,在陌生的城市努力奋斗三十多年,仍然背负着巨额的房贷,混迹在城市的社会底层。为没有能力给妈妈在城市里购置一套商品房而深深自责。好不容易买了一套公寓想给妈妈居住,却遭遇恒大危机,至今交房遥遥无期。

我工作的前十年半,是遵循了从小的理想,当一名人民教师,也的确用心做了一名成绩优异的好教师。收入从第一年的每月66元,至2001年离职时大约700元。

辞职的原因说来也惭愧,好不容易从单位的临时房,熬到了上单元楼的机会,却赶上了房改房,一万元的定金,竟然凑不齐。

所以工作的前十多年,我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几乎是无偿奉献了。真正为生活而奋斗,是从三十多岁辞职之后开始的。这期间物价飞涨,房价飞涨。我毫无根基,一切靠自己,攒钱买房的艰辛自不必说。

妈妈在济南生活这几年,带着弟弟,带着孙子,始终借住在妹妹家。一大家子人,日子久了,难免龃龉,妈妈活得小心翼翼。再者,异地语言交流不通,别人听不懂妈妈的家乡话,又没有熟人朋友,妈妈是孤独寂寞的。

也许是落叶归根的想法,也许是妈妈实在不愿意挤在子女的房子里纠结地生活,三年前看好了家乡一套三居室楼房,妈妈明显是喜欢的,却踌躇不决。我知她是因为钱不凑手,又不想跟我们提。最终,我和妹妹帮助她买了下来。现在看来,这或许是我们最英明的决定。

这里是妈妈的父母之乡,是她出生长大的地方,是她成家立业的地方。这里有她的至亲姐妹,有她的同事朋友。妈妈在她自己的楼房里,自由自在地做饭,自由自在地缝十字绣,自由自在地享受着阳光,自由自在地和熟人朋友聚会聊天。那是这三年来,她最惬意的幸福时光。

电话里,妈妈经常给我描述她眼前的生活:站在阳台上就能看到黄河落日了,院子里的花开了,北边窗外远处的跨黄大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天气晴朗,房间亮堂堂地,阳光晒到半屋子;今天做了油炸糕,明天吃莜面,买了新被子等你们回来住;这里开发了旅游区,回来吧,夏天凉快,不像济南那么闷热,你们全都回来也够住的。

我却没有回去。国庆节的时候,很想带着家人一起去看妈妈,但女儿有事,老公也走不开,我就有所顾虑。一个有家室的人,千里迢迢回乡却独自一人,会不会让妈妈猜测担忧?这么拖延着,时间就过去了。

记得那几天阴郁沉闷,当时心里是很忧伤的,因此下了决心,如果妈妈不来济南,过年无论如何我也要回家。可妈妈,因为疫情拖延了没来,且也不等过年了。这是我永生的痛悔和遗憾,是我永生无法弥补的过错。

妈妈的电话号码如今给外甥女用了,但我始终不舍得更改标注。偶尔有时候忍不住就想拨个电话,想叫一声“妈妈”,想听到妈妈的声音,听她说一说今天的天气,听她说一说又做了什么好吃的。

12月4日星期六,冬月初一,辛丑牛年己亥月丙戌日。

当天,我正在未来公寓的邻居家,和大家一起商讨如何应对恒大财富中心公寓停工,逾期无法交房的危机。买这公寓,原本是让妈妈和弟弟在泉城能有个安居之所的。按照合同,应该是10月31日交房。

11点39分,我得到消息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已经从托县的医院检查完毕,在去呼市的路上。

她的声音是洪亮的,语气是轻松的,她说医生说是心梗,但不在紧要部位,做个支架就好了。医生还说,昨天晚上没事,今天就不会有事。让我放心。

弟弟也在车上,他原本就说不清楚,却又总在旁边插话。妈妈想要阻止他,急切中声如洪钟。我吓了一跳,赶紧劝妈妈别着急,心脏病不能着急的。我不敢多说,通话仅仅1分34秒。

弟弟沉疴已久,性格乖戾,像个孩童一样不谙世事。我自尊心作祟,从不愿意在人前提起,甚至对他多有苛责,感觉他是家庭的负累。尤其是妈妈,走到哪里都需得带着他,像呵护三岁的孩童,劳累且不得自由。但现在想来,唯有弟弟常年陪伴在妈妈身边,让她精神有所寄托。这是我这个女儿没能做到的。

放下电话,想了想还是不放心。11点50分又拨过去,妈妈说就快到了。我长话短说,问了去哪家医院,嘱咐安顿下来即给我来个电话;又嘱咐不要着急,如今医学发达,做支架只是小手术,明天我休年假回去陪她,叫她放心。

说起年假,未免伤心。

我工龄32年,每年可用年假15天,却几乎没怎么用过。营销工作月月归零,月月有新的目标,新的任务,循环往复,日复一日,不能停歇。公司的特殊性,肩上的责任,以及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让自己不敢请假。久而久之,怠慢了父母,疏远了亲情,一朝惊觉,痛悔晚矣!

人生,何其短暂。说来说去,我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忙忙碌碌的一介草民。广阔的生活,于我而言,只是梦寐憧憬的理想而已。

14点30分,再打过去,没有人接。我担心也许正在打点滴,不方便接听却又让她着急,就挂断了。

15点19分打给弟弟,也未接通。或许弟弟正忙进忙出,排队交费呢吧?

再等到弟弟打过来,16点48分,就一句话说“妈妈没了”。

我人是懵的,以为自己听错了。怎么可能?不是说好好的吗?不就是放个支架吗?多少人都放了没事的,不会有事的呀!

我正筹划着休个年假,期待着明天赶回去,就此借机会好好陪伴陪伴妈妈,给她擦擦脸,洗洗脚,说说话,跟妈妈亲近亲近,尽一尽做女儿的义务呢。怎么可能突然就没了?我想不明白!

后来才知道,到医院后各种检查、各种缴费、各种排队,打上吊针了,却还没有手术。我不明白,到医院都四五个小时了,怎么还没做手术?之前在托县医院已经确诊是心梗了,为何还如此拖延?心梗抢救,素来讲求时效,众所周知,医生难道不知?!

电话里,弟弟说,好不容易楼上楼下做完各种检查,当时同行的司机去缴费了,交上钱就去做手术。妈妈打着吊针,忽然胸口憋闷喘不上气来,想让扶她坐起来。弟弟手不利索扶不动,是医生在旁边扶起来的。妈妈当时跟他说,戒指掉地上了,示意他捡起来装在手提的小包里,把包推给他,只说了一句“给你二姐”,就……

我不能想象,妈妈当时是清醒的,她知道自己就要走了,她还来不及嘱咐什么,她最不放心身患残疾的儿子,最不放心还在读书的孙子,她也许还有许多话要托付我,却再也来不及了。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

我不能想象,妈妈当时害怕了没有?她是带着怎样的遗憾和担忧离开的?那一刻,她在想什么?她在牵挂谁?她有多少的不舍来不及述说?

奇的是,出殡前一晚,我最后看到妈妈的脸,却跟活着时一模一样。眼睛微睁着,唇角上翘,露出上齿,就像她平时摘下眼镜,笑眯眯地看着我。

妈妈的微笑,定格在她慈祥的面容上,铭刻在我的心底,也印刻在邻居们的记忆里。那天早上,她拄着拐杖,上了汽车,回过头,笑着和邻居打招呼……

妈妈是热爱生活的。她如此精心布置她的新房子。

2021年6月29日,妈妈依照她心爱的模式,订做好了玄关柜,花格子上错落有致地摆放了彩色琉璃球,和青花瓷长颈花瓶。妈妈还学会了拍照片发微信给我看。

10月27日换了新的油烟机,也学会了在网上买菜购物。有一次竟然无师自通地跟我视频通话了。

生活,正以她绚丽多姿的色彩逐渐铺呈开来,妈妈却猝不及防地走了。

百日忌日前夕,妹妹梦里跟着妈妈回到小时候居住的化肥厂宿舍老宅,遇见邻居刘老师。

刘老师很高兴见到妈妈,问候说“白老师回来了啊。”又道:“可惜明天天不亮你就得走啦。”

妈妈本来笑若春风,闻此,不禁潸然落泪,说了句“我也不想走,可是也没办法。”

画面恍若眼前,言语清晰可闻,音容笑貌宛如在世。

我很庆幸,家乡还可以土葬。我遵从了妈妈生前的愿望,把她的遗体和父亲合葬在家乡的土地里。

家乡的黄土啊,绵软,厚实,抓一把,心就会踏实。我跪在上面,祈求上苍保佑,保佑我今生苦难的父母啊,来世能安详喜乐!

我想,我要从沉重的悲伤中走出来。我要从近年来不顺利的沉沦中走出来。我沉浸在迷惘的黑暗中实在太久太久了。

我不能辜负妈妈养育我的千辛万苦,我要像妈妈希望的那样,要擦去眼泪,抬起头看看灿烂的阳光,欣赏明艳的花儿,呼吸天空的湛蓝。否则,再活五百年又有何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扮演,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就像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棵草,它们都会努力地吸取阳光雨露,汲取风的力量,雨的滋润,长成自己该有的模样,站在自己该在的地方,默默地吐露芳华,哪怕在广阔大自然中,只是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色。

这个世界,从来就不乏有伟岸的存在,却也从来离不开平凡的微尘。这一粒粒微尘,组成了一个个家庭,组成了整个社会,组成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时代。

妈妈走了,我知道,是一代人走了,一个时代即将逝去了。

他们那一代人,从战乱动荡的年代走进和平的新中国。他们挨过饿,下过乡,出过力,流过汗。他们以艰苦卓绝的勇气,豪情万丈地建设家乡,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描绘美好的蓝图。

他们那一代人,见证了生活物资从极度匮乏,到极端丰沛的飞跃。其间,无论是贫富的急剧分化,还是社会思潮的演变,都发生了质的跨越。

这让他们既应接不暇,又产生迷茫。但他们固有的刻在骨子里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始终保持勤劳极简的生活态度,始终懂得感恩,始终为别人着想。他们承受了诸多委屈,却依然感恩社会感恩生活。

诚如伟人所说,“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但历史的车轮,亦是滚滚向前的。一个个个体的人,悄无声息地湮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

新一代人,享受着今天的繁荣,可谁会记得他们存在过,奋斗过,奉献过?谁能理解他们为何那样流汗流泪?又为何依然感恩?以新生代年轻人的视角,很难理解他们勤俭节约的习惯,甚至认为那是愚昧,岂知不是“何不食肉糜”的重演?

历史,究竟将如何延续变迁,孰是孰非,还是留给后世之人评说去罢。

我要从沉重的悲伤中走出来。不敢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却也不愿“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人生尚有几十年,谁能预知契机和奇迹,不会出现?

人间四月,是农历的烟花三月,大江南北草长莺飞。

人间四月,是花开花又落的时节,绿肥红瘦青杏尚小。

人间四月,是飞絮飘花的季节,暖风熏过夏雨即来。

四月清明,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往生,更预示着盎然生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我的心,虽然还是湿漉漉地沉重,但我也会像妈妈一样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人,尽我所能活出精彩,把微笑留给世界,把美好渗入人间。

2022年4月14日星期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