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解析(经典文言文赏析)(1)

原文

郗公①值②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③。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④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⑤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

公于是独往食,辄⑥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令,解职归,席苫⑦于公灵床头,心丧⑧终三年。

注释
  1. 郗(xī)公:指郗鉴,东晋重臣。
  2. :遇到,碰上。
  3. 馁(něi):饥饿。
  4. :同“饲”。
  5. 外生:即外甥。
  6. 辄(zhé):总是,每次。
  7. 席苫(shān):坐卧于草垫上,古代居丧的礼节。
  8. 心丧:指不穿丧服,在心中悼念。古时弟子为师长守丧,不著丧服而心存哀悼,称为“心丧”。
译文

郗鉴遭遇永嘉之乱,到乡下躲避,非常穷困,甚至要挨饿。乡里人因为郗鉴的名望和德行,就轮流给他提供食物。郗鉴经常带着哥哥的儿子郗迈和外甥周翼一起去吃饭。乡里人说:“大家都饥饿穷困,因为您的贤德,所以我们打算一起帮助您,恐怕不能再兼顾更多的人了。”

郗鉴于是就一个人去吃饭,总是把饭含在两个腮帮子里,回到家里再吐出来,给两个孩子吃。后来,郗鉴与两个孩子都活了下来,一同渡过长江南下。郗鉴去世时,周翼担任剡县的县令,他辞职回家,在郗鉴灵床前铺设草垫,为郗鉴守丧,整整三年。

文言知识

小古文解析(经典文言文赏析)(2)

说“辄”:“辄”的本义是“车箱左右板上端向外翻出的部分”,亦称“车耳”。

“辄”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文化常识

郗鉴,字道徽,高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金乡县)人,是东晋时期的重臣,并且还是一位书法家。

郗鉴的父亲去世的早,所以他小时候家里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郗鉴从没有放弃过学习,即使耕作时仍然坚持读书。后来郗鉴博览群书,以儒雅而著名。

也许郗鉴并不为人们所熟知,但是要提到他的女婿“书圣”王羲之,那可就人尽皆知了。

当初郗鉴为何会将还未成名的王羲之选为女婿,这其中还有一段千古佳话。

小古文解析(经典文言文赏析)(3)

东床快婿

郗鉴有一个女儿,名叫郗璿,字子房,郗鉴爱如掌上明珠。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郗鉴想尽快给女儿找个好婆家。他的同僚王导,是名门望族“琅琊王氏”之后,家中子侄众多,郗鉴就想与王导结为亲家。

于是郗鉴找到王导,把这个想法提了出来。王导满口答应,说:“我们王家的人丁众多,你自己去挑吧。”

郗鉴就选了一个佳期,命管家带上厚礼到王府去。王导就让管家去东厢房随便选择。

王家的众位公子早就认真打扮一番,在那里等候,因为他们早就听说郗璿美貌多才,都希望自己能被选中。

管家来到了东厢房,看到王家子弟果然个个都是青年才俊。这时,管家发现东边的床上有一位年轻人,没有刻意打扮不说,还袒胸露怀地在那里吃胡饼,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管家回来后,将在王家看到的一切如实禀报。郗鉴听完眼睛一亮,说:“我要选的就是那个袒腹东床的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正是王羲之,由此可见郗鉴的眼光的确非常独到。

后来,“东床快婿”“坦腹东床”就成为了女婿的美称。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