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褂是满族的常备服装之,据考证应该是满族人骑马时的常用服饰,清代赵毅《孩余丛考》中记载:凡息从及出使者皆服短褂、缺襟袍及战裙,短褂亦曰马褂,马上所服也。最早的时候,只有营兵才会穿这类衣服。到了康熙朝,一些富家子弟以此服为流行元素,穿在身上招摇过市还不免被旁人指指点点。到了雍正朝,这种服饰已经全面铺开,后则无人不服,游行街市,应接宾客,不烦更衣矣。

清朝古代武将排名(文臣武将追求最高荣誉象征)(1)

一、黄马褂的源流

由于政权逐步稳固的满洲贵族已经逐渐适应中原的生活的礼节和节奏,随着社会财富逐渐积累,马褂便于保暖以及穿脱便利便于生产生活的便利性特点被很好地利用和保留下来。清中期以后 , 马褂逐渐成为清代各个阶层男女咸宜的燕居便服。

马褂之中以黄马褂为最贵重,非特赏不能穿服。清代皇帝出门时,扈从、随从等内大臣和侍卫帽后戴孔雀翎,腰际佩刀,身穿没有花纹和彩绣的行褂。因行褂用明黄色的绸缎或纱制成,因此得名“黄马褂”。明黄就是淡黄,是当时帝王的专用颜色。

黄马褂由于是天子近侍的专用服饰,因此十分名贵,就像三眼花翎一样,引起清朝官员的艳羡和追捧,清初的大臣们都以得到黄马褂为无上荣幸。于是产生所谓“赏穿黄马褂”和“赏赐黄马褂”。

清朝古代武将排名(文臣武将追求最高荣誉象征)(2)

二、“赏穿黄马褂”和“赏赐黄马褂”

黄马褂这种高级货也不是赏了就能穿的,因为黄马褂也分为两种,即“赏穿黄马褂”和“赏赐黄马褂”。赏给黄马褂的意思是,只是赏给一件,平时不得自制服用。如遇到皇帝随行侍卫、行围、校射及比武得胜时所穿的黄马褂;属于皇帝一时高兴赏赐的一次性产物。

赏穿黄马褂则是皇帝赏赐给大臣经常穿黄马褂的权利,如果一件黄马褂穿旧了破了,可以自己找人照着御赐黄马褂的样子自制穿用,如一般只赏给有功高级文武大员的黄马褂。而能够常穿黄马褂的,只有三种人:

清朝古代武将排名(文臣武将追求最高荣誉象征)(3)

1,皇帝巡幸时随行扈从和侍卫们所穿的黄马褂。这种黄马褂属于皇家仪仗队,因为他的职任关系才能够穿戴,所以又被称“职任褂”,任职期满或解除职任即不能再穿。一般官员和扈从者不得穿黄马褂。这帮人的黄马褂平时也不能光明正大地穿回自己家去,遇到皇帝出巡的时候要到内务府支领,穿完之后再送回库房所以他们的黄马褂,多的是为了彰显皇家威仪。

清朝古代武将排名(文臣武将追求最高荣誉象征)(4)

2,皇帝围猎时赏赐的黄马褂。满清是在马背上取得的江山,为了不忘本皇帝要定期去围猎,随皇帝狩猎行围时射中目标或者在比武、射箭等比赛中获得赏赐时也可以得到黄马褂。清朝皇帝群体中,每年秋天要到木兰围场打猎。此时,就是获得黄马褂的最好时机了。骑士们在打猎时射到了指定猎物的,还有打猎完毕在路上进献自己射猎禽兽的,统统赏给黄马褂和其它奖品。

清朝古代武将排名(文臣武将追求最高荣誉象征)(5)

史料记载:行围有赏黄马褂者,随围则服之,常时不得服用。也就是说,这种黄马褂,也是能看不能穿的。

3,皇帝赏赐给立有勋绩的高级军事将领或统兵文职大员的黄马褂。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赏穿黄马褂”。清朝对于那些立下大功的文臣武将,除了加一般的加官晋爵外,还有赐予巴图鲁名号、赏戴花翎及赏穿黄马褂等。

清朝古代武将排名(文臣武将追求最高荣誉象征)(6)

这种荣誉在道光以前尚不普遍,咸丰以后因战事频发,获得战功者越来越多这才逐渐渐盛行起来。赏穿黄马褂属于“武功褂子”,起到了类似于“军功章”的效果。因为接受了这一殊荣的人,他的事迹注定了要被著书立传载入史册。

因此,清代官员将“赏穿黄马褂”作为毕生的追求,它代表着清代所能取得的最高荣誉。随着而来的来,还有地位与权力。清末在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的运动中,许多立下大功的文臣武将都得到了“赏穿黄马褂”这一荣誉。

清朝古代武将排名(文臣武将追求最高荣誉象征)(7)

就算被“赏穿黄马褂”,也不能说穿就穿。一般来说,获得这一荣誉的功臣们只有当国家举行重大大典时才能把国家赐予的那件黄马褂拿出来穿在身上。平时都是高高地供奉在祖宗祠堂里,以示自身和家族带来的荣耀。

平时,大家都是找来工匠,按照原物重新制作一件黄马褂,以备公务需要时穿用。当他们有过错或办事不利时,皇帝便要将黄马褂收回,称为“虢夺黄马褂”,以示惩罚。

清朝古代武将排名(文臣武将追求最高荣誉象征)(8)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朝政的腐败,到了道光、咸丰年间,黄马褂已经逐步泛滥。加上外敌入侵,太平军、捻军揭竿而起,内忧外患,国库空虚,为弥补财政收入之不足,大清皇帝突发奇想,颁诏公开出售黄马褂。最开始几万两银子赏一个人,后来几千两银子,再后来花个几百两甚至几十两银子托关系就能弄一件真正御赐的黄马褂穿穿了。

清朝古代武将排名(文臣武将追求最高荣誉象征)(9)

于是,那些达官贵人、土豪劣绅、纨绔子弟和地痞流氓,纷纷穿上黄马街招摇过市。

史料记载:“市井穿黄马褂者多矣,如草绳系腰,士绅令之失色,百姓多有话言。”

这种穿着购买黄马褂的人,腰里居然还系着草绳,不伦不类贻笑大方。据说,江宁城里有个屠夫竟然穿着黄马褂在卖狗肉,一时被传为笑谈。由此可见,皇帝出售黄马褂,可能增加了国库收入,但那些钱究竟是穿黄马褂的人从老百姓的身上搜刮而来,因此民怨鼎沸,清朝吏治腐败可见一斑。

清朝古代武将排名(文臣武将追求最高荣誉象征)(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