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个女孩儿聊天,她说要嫁就嫁拆迁户,虽然素质不高,但是有钱,要少奋斗几十年。我认识的拆迁户不多,小姨似乎是唯一的一个。想起她从几十年前一个普通的西安近郊农民变成如今的拆迁户的经历,让人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

  外婆家在商洛一条小山沟里,小时候去玩时,经常能看到小姨赶着牛满山跑,有时会给我摘八月炸、猕猴桃。等我上小学时,听说小姨和我们邻村一个男的订了婚。如果一切正常,那她可能就一辈子和我母亲一样,呆在山沟里了吧。

家乡拆迁的经历(从村姑到西安拆迁户)(1)

  不过,后来不知为何,两人闹翻了,小姨坐车去西安打工,车子经过那个村子时,男人跳上车,打了小姨两巴掌。从此之后,小姨很少回家。

  和小姨一起出去打工的两个女孩子,一个被贩卖到了江苏,另一个回村嫁人了,唯有小姨坚持了下来。

  几年后,小姨嫁到了西安。

家乡拆迁的经历(从村姑到西安拆迁户)(2)

  在上中学时,放暑假,跟着小姨去西安玩。大巴车开到西安后,再坐着公交颠簸半天,穿过路边大片的玉米地,来到长安县一个村子里。

  那个村子离西安市区有十几里路,家家是平房,朱红色大铁门。门前是土路,每次一下雨,就满地泥泞。

  而且村子里还几棵树都没有,夏天酷热难当,夜里要爬上屋顶去纳凉。

  更让我感觉奇怪的是,在老家山里,人们喜欢相互串门,吃个饭,也要端个碗坐到树下,围成一圈聊天。而在小姨村里,人们相互之间似乎并不亲近,老死不相往来的那种。

家乡拆迁的经历(从村姑到西安拆迁户)(3)

  因为不用去地里干活,小姨和姨夫平时的主要营生就是开着车,从窑场将砖装上车,拉到鱼化寨,卖给各个工地。

  此外,在小姨村子里还有一些小型工厂,有果冻厂、炒货厂、辣条厂,村里的女人、孩子们有空就会去厂子里干活。

  有几次,小姨想将老家的表妹、我妹妹介绍到村子里,都被拒绝了。在大家看来,

  这里除了种庄稼用机器而不是镰刀锄头,做饭用蜂窝煤而不是柴禾外,似乎并不比我老家强多少。嫁过来,也只是从老家的农村嫁到西安的农村。

家乡拆迁的经历(从村姑到西安拆迁户)(4)

  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以及老家的亲戚有很多也已定居西安。小姨的村子前几年拆了,原来一望无际的庄稼地全换成了高楼大厦,这里不再叫镐京,而有了个新名字,叫沣东。那个叫斗门的小镇旁修建了昆明池、诗经里等景区。在宽阔的路边上,碧桂园国湖、湖光山色等一批高档小区正快速崛起。

  而小姨家也搬进了一个新的小区。这里安置着她们村和附近几个村子的农民。据说每家分了五六套房子,有的人更多。

家乡拆迁的经历(从村姑到西安拆迁户)(5)

  因为房子太多,小姨选择了将几套二居室的小户型租了出去,剩下几套一百多平米的大房子,给自己和表弟住。有几次建议小姨将多余的房子卖了,反正也住不了那么多。她说,我孙子以后也要住,孙子的儿子也要住啊!

  在2016年的时候,听说小区有很多空的房子,无人问津。但随着房价的暴涨,这些没有五证的房子也被村民们售卖一空。

  表弟初中毕业后,上过技校,后来在上海打工。在拆迁的前一年,娶了一个在校大学生。

家乡拆迁的经历(从村姑到西安拆迁户)(6)

  如今小姨已不再搬砖,每天在家带孙子,有时会跟着别人上寺庙烧香。也买了电子琴,以打发时间。

  现在逢年过节我还会去小姨家。因为她家房子太多,又不在一座楼,所以也不知道她住哪里,每次去,都要提前打招呼。

家乡拆迁的经历(从村姑到西安拆迁户)(7)

  和老家的一些农民相比,小姨算是比较幸运的。当一些人和小姨年龄一样大,还要出来打工,贴补家用;或者留守在家,下地干活的同时,还要照顾孙子时,小姨仅靠房租就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当一些人为一套房子花尽一生的积蓄,负债几十年时,小姨轻松就有了几套房子。当老家的人们每天为儿子娶不上媳妇,愁眉苦脸的时候,小姨不但有了大学生儿媳妇,还早早就抱上了孙子。

家乡拆迁的经历(从村姑到西安拆迁户)(8)

  想到这里,我也有点明白了,为何有那么多女孩子想要给富二代、拆二代,有时选择对了,真的可以过得更安逸、更轻松。

  而穷人们想靠着自己的努力、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真的不是一件易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