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一天我在做什么#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那么关键的几年。我的关键年是1997。那年,中国政府从英国人的手中收回香港,举国欢庆。我高中毕业,第一次高考,心事重重。

那年高考的名落孙山,是意料中的事情。艺术高考前40天吧,三中的王老师介绍我认识了一中的江老师。因为当时一中有美术班,艺考在当时,确实还是“上本”的一条捷径。考文化课是没有指望的。

第一次登江老师的门,我买了一些水果,在我当时以为,是名贵的。那时我已经很喜欢读书,其中有一本,读得很认真,好像还批注了,书名和内容我忘了。从江老师家出来,我发现书和水果一起给江老师了。不好意思回去拿,就这样吧。

这大概也是江老师收到的很特殊的一份“礼”吧!比较的奇葩。书应该是盗版的,当时我们看的主要是盗版书。盗版不盗版,我闻味儿就可以分辨出来。正版书有一种书香,盗版则没有。尽管是盗版,但后来的经历说明,这打动了江老师,他成了继王老师后,第二位改变我命运的老师。

97年艺术高考前夕,江老师带我去了曲师,记得那是他阔别母校一二十年之后,第一次回去。找了自己老师的门子,一位美术系的教授。还有一位一中毕业的师哥。师哥显然是当事干了,艺考前夜,很认真地教我画石膏。记得画的是高尔基,这也是第二天艺考的题目。辅导时,师哥反复叮咛我一句话:你找准明暗交界线,使劲刻画就行了。我记住他的话,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素描答卷,就剩下一条黑亮的“明暗交界线”了。

自然是名落孙山。

有了江老师的照应,我成为一中美术班的学生了。当时的关键是美术拿证。97年寒假,我和其他同学一起去济南王官庄学画。山艺的赵勇老师,连年在此办班,名气很大。起初入班学习时,我被班里的“老油子”震了——画得那么好?都赶上一中的老师了!学生带学生,效果最好。我跟在“老油子”的后面一起画,进步很快。

那年冬天,应该是济南历史上最冷的一个冬天吧,至少我认为。租住的房子,三面不靠,一面是走廊。我从屋里的裂缝可以窥视外面的巷道。隆冬季节,屋内的温度倒比屋外还冷,因为屋外有太阳照射,屋内则阴冷。一次,晚上,我用“热得快”烧了一暖瓶水,灌到太空杯中,烫得没法喝。就去附近的画室转了一圈,也就是十几分钟吧,回来看见太空杯整个被冻实了。我用茶匙捣,留下白印儿。可见冻得有多结实。回头拿暖瓶,没有拿起来,烧水时溢出的水结成冰,把暖瓶冻在地上了。

我使了使劲,“啪”的把暖瓶揭起来,眼泪不由自主的淌下来。

寒冷,是我对济南的冬天的第一印象。老舍《济南的冬天》说,济南的冬天可暖和了,像春天。老爷子欺骗了我。夜里更冷,记得我当时从家里带的只有一床被子,卷成一卷儿,既当被子又当褥子,下面就是铁床,铁床的钢丝网。夜里冻醒,我把窗帘以及打扫卫生的拖把布儿解下来,缠在身上取暖。蜷缩着熬夜。

后来实在冻得受不了了,与当时一起画画的同学一起,去山艺找同学借被子了。

尽管我拼尽全力,98年高考,依然是名落孙山。

美术证倒是拿了一个,印象中是苏州大学。但名次太差,用老师的话说是“垃圾证”,还未考文化课,实际上已经出局。

98年暑期,一个溽热的时节。已经确定没有考上的我,在家百无聊赖。初中同学宝强带着我,去青岛打工,进了工地。使我有了打工的体验。工种是啥,我已经全忘了,也没有正式上工。带入“宿舍”的第一眼,把我震了。房屋是用砖摞起来的,砖与砖之间没有粘合,看上去一推就倒。床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木架,床板上铺着“青岛电视机”的纸卡,酷夏的时节,没有被褥。我和大家一起,光膀子躺在纸卡上,睡了一夜。

改变我命运的,是一本书吧。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记得我当时读了20几遍吧。被孙少平、孙少安兄弟的苦难和奋斗深深感染。以致到今天,我还能大段大段背诵其中的段落,像“坐到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省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奔向前方”,等等。当时的境遇,使我联想起孙少平在大亚湾煤矿中的经历,我俩惺惺相惜。此后那几年,我对孙少平受伤后那一身“铁灰色风衣”印象深刻。试着买了一身穿着。

98年青岛的夏夜,是躁动的,人心思变。对我而言,则是透着一股子汗酸味和尿臊气的。工友们并不考虑明天,及时行乐,过得优哉游哉。晚上,一起到青岛的过街天桥、广场,看青岛的老娘们儿跳舞,很过瘾。回来做一晚上的春梦,是很惬意的。当时的城市和农村,是横亘在我面前的一条大江大河,何其遥远!但我当时觉得,看跳舞太无聊了。给宝强说一声,一个人留在宿舍里,翻来覆去地看《平凡的世界》。

看着看着,我感觉额头上的血管在汩汩的流,奔涌,发烫。那时候真是血气方刚的年龄,精力过剩,搞得我常干一些让人吃惊的奇事、蠢事。

多年后,我在济南的单位里,看到省旅发委明池主任高考回忆文章,有太多太多的感慨。他说,作为一名农村孩子,只有通过高考这条独木桥,才能娶到“城里穿着高跟鞋”的姑娘。他说得太好了!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伟大的书。多年以后,我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系杨守森博导,因为写作关于高密的一本书坐在一起。谈莫言,论贾平凹,说起文坛上的那些人儿。我说,他们都不如路遥先生伟大。不论艺术成就和造诣,先生的著作,是真正能改变能改变几代青年命运的,最能体现文学作品的力量。当时,杨教授对我的说法很认可,路遥成为那顿饭的主题。

读到二十几遍的时候,我找到宝强,说,你继续打工吧,我要回一中复读了。

当时,有点“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意思。品起来,有点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滋味。

记得当时我娘问了我一句:再让你复读一年,能好好地学吗?

我对娘说,能。

第三次迎战高考,横在面前的依然是先拿美术证。比较好玩的是,当时对于我们美术生来说,复读并不是多么不好意思的事情。因为艺考不过关,和我一起复读的不少,以至于面对低年级的学弟学妹,并无“外人”之感。学校和老师甚至很欢迎复读生,因为可以拉高升学率啊。在大家的概念中,艺考生复读是很正常的事情。我有一位同学,大号叫“兔子”,真名在此就不讲了。与我同是天涯沦落人,一起到济南学画,与人干仗。当时好像是受电影影响吧,兔子平时随身携带一条二截棍防身,一次真派上了大用场。当时,我们与潍坊安丘一帮哥们儿一道儿在王官庄学画,后来发生矛盾,打起来了。我们人少,被打的四散奔逃。兔子在胡同“运动战”过程中,突然发现对方一哥们儿正在四处逡巡,悄悄上前,抡起二截棍从后脑就来了一下。此兄倒地时,上身还转了半圈,回头充满哀怨的望了兔子一眼才倒下。兔子撒腿就跑,跑了几条街,心想不会出人命吧!不放心,又绕回去看,发现此兄已经不在了。应是没死,才放心的离去。

兔子兄弟在我大学毕业,在报社干了四五年记者之后,依然在复读。一次,领导安排我采访艺考,我到了铁路职业技院,讶异的碰见兔子了!拿着画板、画架,参加他的艺考。算下来,从我们一起复读的两年,到我大学四年毕业,工作又四五年,兄弟已经复读了有十年了吧!你为他着急吗?人家才不急呢——年年都是“老油子”,年年交到女朋友。另外,美术班对于这些能够传帮带的“老油子”又不收学费,何乐而不为啊!

兔子玩得疯的那年,我和同学曾亲眼见到,给山艺女同学送回去的被子,上面带着血迹。我又气又恨的教训他:这些年被你祸害的女生有一个加强排了吧!积点儿阴德吧!兔子笑笑。在我工作差不多十年后,兔子到报社找我玩,此时,他已经考上北京印刷学院,上大三了。身边,又换了一个女生,明眸皓齿,身材苗条,小鸟依人,真是青葱一般的芳华。

学画的第三个年头,我也是“老油子”啦!记得当年在王官庄画画时,身后围着不少人,学我画画。心里很是自得。参加美术班,跟老师学习倒在其次,关键是学生带学生。回到一中,老师更是惊为天人。其中有一位吴老师,曾经在我第一年参加艺考时放言:“你要是能拿到美术证,其他学了三年、四年的同学还不该死了?”“我们这帮老师也不活啦!到马山营房弄一捆手榴弹,围在一起,坐下,把手榴弹揭盖,拉线,扔在中间,全炸死了得了。”“再弄一挺机关枪,把班里的同学都突突了——你想啊,你才学了几个月都能拿证,他们画了三四年还拿不到证,还活着干什么!”

惹得同学爆笑。

还有另外一位胡老师,教英语,当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你要是今年能拿到美术证,我把眼珠子抠下来!”

当年,我真拿证了,而两位老师都食言了。说话真不算数。

我们老师,多幽默!!

多年后,我一直以当年我们美术班这样活色生香的教学为傲。他让我面红耳赤,让我手足无措,让我无地自容,也让我无所畏惧,自强自立,迎难而上。

多年后,我已经在齐鲁晚报从事新闻记者的工作,当年的班主任、英语胡老师,通过报社96706电话找到我,说家里订的齐鲁晚报,看到上面有个名字,像自己当年的学生,问是不是。我说就是我。胡老师特开心,认为自己的学生出息了。老师都是为学生好的,你有点滴的进步都足以令他们高兴。

第三次迎接高考,现实已经不允许我再有任何的失误。我进入癫狂般的画画状态,已经分不清白天黑夜。记得有太多的夜晚,每天连续画画在20多个小时以上。有一回,一个人在画室画石膏像,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凌晨三四点钟,精神十分亢奋,注意力十分集中。考虑到6点半就要上早操了,强令自己关灯回宿舍睡觉。当时,宿舍院夜里是锁门的,我们那些喜欢“开夜车”画画的兄弟,每每都需要爬墙入院,练就了一身飞檐走壁的好功夫。

记得有一次,我在凌晨三点多回宿舍睡觉,天空飘着小雨,将世界淋个精湿。翻上院墙的那一刻,我清晰的听到前院女生宿舍内传出的酣睡之声,呼呼的,很有韵律。我顿住了,静听了有数秒,从墙上翻下来。那一刻,雨水伴着眼泪流了下来。

那年还发生一件大事,美国人将我们的大使馆给炸了。喜欢听收音机的我,第一个得悉此事,回到教室,兀自上了讲台,用粉笔写下:“打倒美帝国主义!”不明就里的同学被惊得七荤八素。后来明白了,大伙撺掇着出去游行示威。

99年春,艺考,顺利拿证。名次都不错。两年来跑了有二十趟西安,终于拿到了西安美院的美术证。可惜省外院校英语开始限分,逐年提高英语单科的分数线。关键时候,省内也拿证了,说是限英语,后来因为艺术生英语普遍差,基本是不限制的。

在一中的最后一次高考摸底考试,我的语文全班第一,超过第二名20几分,政治全班第一,超过第二名十几分,历史全班第一,超过第二名几分。

英语?前三科均考了第二名的女生超了我80多分——记得当时是120分制吧。

对于狗日的英语,我真的已经无话可说。它差点坑死一个有志青年的上进之路。我的长达十年的英语学习是一部血泪史,打开历史,闻到腥臭。对它,我耗费太多,回报太少。我常想,教育部安排英语这门高考重要科目,就是来折磨、羞臊、侮辱我们这些英语瘸腿生的。毛爷爷早在1949年就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此言振聋发聩,世界为之震惊。而我,还要遭受英美帝国主义语言的奴役。

以至于,参加工作后,考职称需要靠英语,我心里发狠:去死吧,职称考试。就像前些年的汽车“养路费”,我会看着你去死。

也是多年以后,杯具落到济南社科院副书记、副院长,大名鼎鼎的齐长城研究专家、齐鲁文化学者张华松身上,他向我吐槽:我一个研究齐鲁文化的,进个破教授还要考英语?中国老祖宗那些事,英国人美国人懂个屁!

怕归怕,我的第三次文化科高考,又来了。

高考的地点在青岛六中。

我考语文、政治、历史的自信,在考英语时,消失殆尽。瞬间被打回“差生”的原型。考试完,同学们都走了,我一个人躲在青岛六中校园内,痛哭流涕。

三年高考,一路走来,家庭和自己已经山穷水尽,再也耗不起了。

屡败屡战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无奈。谁甘心呢?

一位好心的老师走过来,安慰我:你咋知道考的不行?

一句话让我的心情好多了。起身擦擦眼泪,回即墨一中,卷铺盖离校。

多年来,我对这位不知名的甚至没好意思看上一眼的老师心存感恩。在他的话语中,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感情。

99年暑期,村里组织人手,到湍湾村修铁道,干一天给60元钱。上小学的时候,爹曾经用自行车带着我,骑行十几里来看火车。那里有两道黑黢黢的铁轨,从家乡延伸向远方,带给我无限的憧憬。

记得我曾经尝试在铁轨上放上一分钱和五分钱的硬币,火车的铁轮一压,成了锋利的薄饼儿。

修铁路时,用铁锨除起石子,装到藤条编的框里,拎到铁轨枕木处,倒下。周而复始。一遍又一遍。

用铁锨除石子,我想想不出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无聊的活儿。

铁锨除泥土尚好,除石子很难插入。像我当时的力气,一次只能除起几个。恨不得用手抓石子。

一边干,一边淌汗,糊住了我的眼。

我身边,是同班的乔绪伟,他陪我复读了一年,在三中吧。村里公认,他学习成绩比我好。第三次高考,他放弃了我因为有娘的坚强后盾,又坚持了一年。一起干活的还有村里一些四五十岁的男人,大家说笑着。我和绪伟,应该是大家的谈资之一。

下午接着干,烈日当头。

14点多,村里来了一辆车,下来一人朝我喊:“乔显佳,济南来通知书了!”

我想不出一个词儿,用来描述当时心里的滋味。只记得把铁锨一贯,说:“俺不干了,俺要去上学咧!工钱也不要哩。”

我没有注意到当时绪伟的心情,哪管得了啊。

2017年,济南某大学旅游系请我去做讲座,要聘我为客座教授。我发现台下的孩子们,完全没了我们当年对求学的渴望了。大学也不再是“象牙塔”了。心里很失望,连续多年扩招后,考大学已不再神圣。

2017年最后一天,高三五班毕业二十周年在即墨聚会。

填志愿滑档是什么意思(高考那些事)(1)

2017年底高中同学会

开车经过湍湾铁路桥时,我指着当年除石子的地方对身边“城里穿着高跟鞋的姑娘”说,咱俩算起来,是从这里开始认识的。20年前,我是从这里出发的。

妻说,你胡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