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皮人||责编:一默

关于垃圾分类的个人感想(随笔垃圾分类)(1)

社区负责人吴书记让我给居民讲一课,内容为“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为了引起我的重视,她特意强调说:“这项工作是北京市政府统一部署要求的,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为了讲好这一课,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走访了相关人员和部门。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对垃圾的认知,竟然颠覆了我几十年固有的传统观念,也使我对垃圾刮目相看。

首先,让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什么是垃圾?通过查阅资料,权威的解释:垃圾,是失去使用价值、无法利用的废弃物品,是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请务必注意:“失去使用价值、无法利用”这一概念!

关于垃圾分类的个人感想(随笔垃圾分类)(2)

可以说,垃圾是伴随人类生存而出现的附属品,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座城市,都要对它进行处理。那么,如何处理呢?首先,让我们大致回顾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垃圾处理的几个过程。

记得小时候,我居住的那一带都是平房,家家户户都配置了一个垃圾桶,随时将生活的废弃物收集于桶内。每天的上、下午两次,都有环卫工人拉着车,边走边摇动手铃,召唤人们倒垃圾。那车是长方形箱式的,口朝上,可供人们将垃圾直接倒入箱内。每当这个时候,人们便提着垃圾桶纷纷走出家门,像赶集似的蜂拥而至,那阵势也颇为壮观。

一时间,垃圾车汤滴水漏,尘土飞扬,臭气熏天。路人捂住口鼻远而避之,那些倒垃圾的人们则紧闭嘴唇,屏住呼吸,尽可能地仰着头脖,扭过脸庞,伸长胳膊,倒完垃圾便立即撤退。于是,垃圾车停在谁家门口谁都竭力反对,常常因此而扯皮打架。

后来住进了楼房,为了方便住户,在每层楼都设置了一个垃圾口,连接着垃圾通道。人们不用下楼,只需将垃圾倾倒入口内,垃圾便顺着通道由上往下落于一楼地面。于是,倒霉的是住在一楼的人,终日伴着垃圾生活,天长日久便对此举提出了强烈抗议。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后来将垃圾口封闭了,在小区设置了几处固定投放点,要求将垃圾装进塑料袋后再进行投放。

上述方法,是多年来许多城市采用的处理垃圾的管理模式,一直沿袭至今。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最终需要有人将垃圾运送到转运站。这些转运站往往都设置在城市里,一般都是露天的,好的有堵围墙,不好的四面敞开。于是,这里垃圾堆积如山,终日尘土蔽日,污水横流,蚊蝇狂舞,鼠虫乱窜。

关于垃圾分类的个人感想(随笔垃圾分类)(3)

那么,一个城市,一天乃至于一年要产生多少垃圾呢?说起来令人震惊!

资料显示:一个城市市民平均每天要产生1.2公斤垃圾,1000个人就是1200公斤,也就是1.2吨。一个拥有1000万人口的城市,每天产生12000吨垃圾,一年要产生430万吨垃圾,相当于北京的两座景山。

这么多垃圾如何处理呢?多年来采取两种方式:填埋和焚烧。这样处理的结果可直接导致以下五种危害:

一是占地过多。填埋需要大量的土地,只有占用城市以外的农田,于是形成了“垃圾围城”。许多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很长,不易溶解,如烟头、羊毛织物的溶解时间为1至5年;橘子皮2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

二是污染空气。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物。多年前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柴静制作了一部片子,名为《穹顶之下》,反映大气污染导致中国每年约有50万人致癌。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生活的人群,现在癌症患者似乎也是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趋向年轻人。

三是污染水体。垃圾中的有害成份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污染水源;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垃圾直接弃入河流、湖泊或海洋中,则会引起更为严重的污染。2019年,一种名为山竹的台风袭击了广东、香港以及澳门,海水侵入陆地。台风过后,海水退却,香港许多地方堆满厚厚的垃圾。街面上,房屋里,到处都是塑料瓶和饭盒,甚至树枝上挂着塑料袋和面包纸等。当时,媒体普遍报导,说大自然给人类还回了一座“垃圾山”

四是火灾隐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造成重大损失。由于垃圾堆放容易产生可燃气体,现烟头、煤球等明火,会导致火灾,此类事例时有发生。如2018年广东清远市一小区垃圾收集点,在楼梯间堆放了大量烟花盒等纸皮杂物,其中有未燃尽的烟花爆竹引起火灾,造成9人死亡。

五是有害生物的巢穴。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这也是传染疾病的根源。大家一定有这种体会,凡是有垃圾的地方,必定有蚊蝇,老鼠,谁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鉴于上述五种危害,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国家提出要进行垃圾分类呢?”

关于垃圾分类的个人感想(随笔垃圾分类)(4)

国际上普遍认为:垃圾分类是有效处置垃圾的最佳管理方法。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可将可回收物再次利用,变废为宝,同时也保障了垃圾回收渠道的正常运行,垃圾分类还能减少占地面积、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也是最有效解决垃圾的最好途径。

变废为宝: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废塑料占生活垃圾的4—7%。那么,回收1吨废塑料可提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回收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生产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产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制作笔盒,既环保,又节约资源。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垃圾已经成为再生资源,随着地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资源的不断减少,科学、合理处理垃圾已经迫在眉睫。而我们的权威部门也应该对垃圾的概念进行重新定义,再也不要认为它是“失去使用价值、无法利用”的废弃物了。

关于垃圾分类的个人感想(随笔垃圾分类)(5)

回过头,我们再来看看当今国外先进国家是如何进行垃圾处理的?

发达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也随着处理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比如近三十年来,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垃圾发电方面的发展相当迅速。其中做得比较好的是瑞典,2008年,近50%的垃圾通过全国22个垃圾焚烧中心进行焚烧发电处理,产生的能量为81万户居民家庭取暖,为25万户家庭提供日常用电。

日本是资源小国,在高度的危机意识下,日本把垃圾分类做到了极致,共分10类。每一类垃圾都必须先按要求处理再装入指定颜色大小的垃圾袋内,按照指定的时间,进行回收。周一回收塑料类;周二回收可燃垃圾和玻璃瓶类;周三回收纸和废旧衣物;周四,单周回收塑料瓶,双周回收不可燃垃圾及有害物。周五回收可燃垃圾和金属罐。除此之外,日本非常重视对国民的宣传教育,小孩从小就接受家长和学校里的教育,如果谁家有执行不力的,就会受到政府部门和周围邻里的说服和指责。

日本素以干净整洁闻名,这绝对离不开国民在垃圾分类回收上付出的巨大努力。我在日本旅游期间,就亲眼目睹了日本民众的做法。居民出门时,随身带一个塑料袋,一路产生的所有垃圾放入塑料袋里,待回家后进行分类处理。我在日本旅游其间,导游每天给游人发放一个塑料带,要求游人将垃圾投放入塑料袋里,返程后及时回收处理。

长期以来,国人有一种观念,认为我们国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虽然提倡节约,但从没有忧患意识。如今,刚刚起步,因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先进国家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关于垃圾分类的个人感想(随笔垃圾分类)(6)

由此可见,垃圾分类是实现减量、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能不能做到垃圾分类,直接反映一个人,乃至一座城市的生态素养和文明程度。

2003年10月,国家出台了《生活垃圾规则条例》。根据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志,生活垃圾被划分为四类,分别是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而北京市正式施行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为2020年5月1日。

为了在实际操作中便于人们识别,分别以4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加以区分:

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以红色标志表示;

厨余垃圾是指易腐的、含有机质的生活废弃物,包括居民家庭产生的厨余垃圾,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食堂和餐饮经营企业产生的餐厨垃圾,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产生的其他厨余垃圾等,以绿色标志表示;

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以蓝色标志表示;

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以灰色标志表示。

关于垃圾分类的个人感想(随笔垃圾分类)(7)

然而,自接受了社区负责人吴书记交给的任何后,尤其是了解了许多实情后,我感到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我有义务要把相关的情况,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垃圾分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因为这项工作刚刚开始,面临的困难相当大,如果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那么我们为共同生存的地球、为子孙后代做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

垃圾分类,源头在家庭,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环节。然而,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会有一段适应过程,因为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有人替我们考虑和解决。这是其一,其二是垃圾分为四类,不好掌握,谁又愿意每天在肮脏恶臭的垃圾里挑来拈去呢?

于是,社区组织了一批退休的共产党员承担了垃圾投放引导员工作。每天,他们都要站在垃圾投放点,引导居民正确投放。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他们始终值守在岗位上。这项工作确实不容易,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环境恶劣,肮脏劳累倒是其次,最难忍受的是刚开始有些人的不理解,对他们进行讽刺、挖苦。因为确实太麻烦了,几十年都是“一包打”,轻松随意惯了,现在却要“一分为四”。于是,将怨气、牢骚和不满之气全都撒在引导员的身上。

然而,这些引导员早有思想准备,总是以不变应万变,“笑脸相迎”。他们不需要任何报酬,都是义务服务,得到的最好回报就是“分类投放”。日久天长,垃圾投放走入正规,引导员的工作得到了所有人的理解和尊重!相信不久的将来,垃圾分类会在全国推广施行。

关于垃圾分类的个人感想(随笔垃圾分类)(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