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
开年国产片惊喜来自Sir的老家。
哈哈哈哈哈。
到底是不是Sir王婆卖瓜,看过就知道咯
《带你去见我妈》
先要老实说。
Sir作为胶几人,没有情怀分是不可能的。
《带你去见我妈》80%台词是潮阳话,70%演员是本土素人,60%场景摄于汕头南澳县。
可也别以为Sir只要是潮汕电影都一律买单。
导演前作《爸,我一定行的》,Sir也有过吐槽,但这部原班人马新作,看着看着还真的感动了。
不光因为拍摄和表演有了进步。
更在于:
不再是潮汕人的情怀专供。
在极致本土的故事下,说的是不管哪里都共通的感情。
带你去看看我们潮汕。
看看这里,会让你感到多意外,又多熟悉。
01
说到方言,先别摇头。
Sir不是因为潮汕人才这么讲,前不久的《爱情神话》,听不懂上海话的Sir同样听得津津有味。
各地不同的方言,本身就是我们文化宝藏。
方言电影给观众的也不是隔阂,而是进入一个地方真实风土人情最佳通道。
不一定听得懂。
但绝对够味。
为了拍纯正的方言电影,导演只好放弃了启用专业演员。
素人没有表演经验,那就只能不断重复。
——捕捉龅牙婶好玩的特写,NG四十多遍;想把全村人哄堂大笑的镜头拍生动,就要耗足一个晚上。
而这样的打磨,也让每一个角色都无比接近真实。
比如年过九旬的奶奶。
饭桌上,童言无忌,灵魂拷问:
你俩住一块吗
怎么还没有小孩
要不
我来教你们吧
以及,审美相当无国界的潮汕小舅。
你找外地
我找外国的不行吗
还有,承包大部分笑点的龅牙婶。
人称:情报中心特派员。
你家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她法眼。
没道德呀
儿子都有女朋友了
还给他找相亲
真是笑死人
又名:凡尔赛文学种子选手。
我儿子在深圳本来就有房
我那个亲家非说要多买一套
唉 只好轮流住呗
不过最有趣的,还是本片的大女主。
国产片拍妈妈,基本都是体贴温柔。
但这一位,人间真实了。
不轻易开口,一开口就致命。
还是你儿子命好
大龅牙还娶好媳妇
真替你高兴
献殷勤说好话,一样给你摆臭脸。
即便是自己儿子,也绝对不留情。
结果有网友评论说:
还。不。够。凶。
哈哈哈哈潮汕妈妈(婆婆)在你们心目中就那么可怕的吗。
怕什么来什么。
你们怕她。
她更怕外地人。
忙着给儿子介绍对象,条件就一个:潮汕本地的。
谁知道儿子已经有对象了,还谈了两年。
为什么不说?
还不是不敢说。
纸包不住火了,才把女朋友带回家,自我介绍:
“阿姨好,我叫静姗。”
弟弟一脸问号:吃……吃屎?(听懂潮汕话的就懂这谐音)
静姗来之前恶补了潮汕话,一开口还是立马破功:
外地人啊
整个屋子里的氛围紧张起来。
老爸打圆场:没事没事,漂亮就行。
奶奶赶紧附和:没事没事,能生娃就行。
看这气场就知道:
妈妈才是家里唯一话事人。
也难怪,妈妈是如此精明能干的一个人。
在外,她战斗力满格,骑着摩托东奔西走,几十年如一日打理卤鹅店。
在家,她有求必应,“垄断”全家的起居饮食、传统仪式。
捏桃粿,选贡品,烧纸钱,样样都是技术活。
在妈妈看来:
潮汕媳妇的一生,就是拜神的一生。
光是老爷就有几十个,还没算上祖宗的忌辰、乡里的节日,虽说是三天一小拜,五天一大拜,但每一次仪式要准备的料理、纸钱和祭拜顺序,都有讲究……
一个外地来的媳妇,哪能搞得定?
《带你去见我妈》,看的第一重就是传统风俗特色。
在这一个妈妈身上,你就能看完大半个潮汕。
但越传统,可能也就代表着越固执,跟这个变化的社会格格不入。
当你以为这又是一场地域大战时。
婆媳之间,更是两代人,两种不同生活观念的碰撞。
(p.s.:以下内容涉及部分剧透,想要保持新鲜感可以先保存文章,观影后阅读。)
02
面对这个外地准媳妇,妈妈也是在逐步接纳的。
起初,语言有隔阂,文化有差异。
后来,是口味的不习惯。
可再后来。
妈妈观察到,这未来媳妇有点厉害。
学得又快,脾气又好,做事也挺能干。
表面上还是放不下架子。
但心里的态度已经扭转了。
教静姗上香,她拿来软垫给人跪着(连儿子都没有)。
去庙里拜神,保佑他们永结同心。
甚至还拿出了秘密存折
这是给儿子在深圳买房用的。
看来是真要成了。
可也不知怎么,风声走漏,传到她的耳朵里:
“大姐,我真佩服你,没想到你这么开明,外地的能接受,离过婚的也能接受。”
离过婚?
这就触到妈妈的禁区了:
你自己也不差,干嘛找个离过婚的女人。
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是全家的面子问题。
但妈妈的伤心,又不只这一点。
儿子从小一直很乖,很听他的话。
在她这代人的观念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儿子不能读文科,读了理科。
可现在呢?
儿子做了她不了解的电商,带回来一个外地女人,再也不把她的意见放在眼里。
你管我娶谁,我欢喜就好
妈妈的传统,不仅是风俗和信仰。
更在于——传统连接着她熟悉的过去,和她没有跟着时代挪动过的爱。
我们有时候很奇怪,明明是最亲近的人,有些话就是说不出口。
妈妈用她的固执,在抵抗那些正在离她远去的日子。
儿子感受到的是束缚。
但妈妈其实在说:
我们为什么不能回到以前的样子了?
你能不能不要走?
有些爱,好像只能用对抗的方式来表达。
这也是《带你去见我妈》的第二层:
表面上是“你”认识我妈。
但其实,到最后是“我”发现,自己已经太久没有去了解过妈妈。
《带你去见我妈》在年关上映,契合的是大家过年回家的心情:
回到家乡。
回到家人身边。
但仅仅是这样,电影还是显得……套。路。了。
当你以为这又是一部传统、亲情、团圆的年味电影时。
故事却调转了方向:
从回家来,变成了走出去。
03
妈妈和儿子大吵一架后。
撂下一句话:你要娶,那就别认我。
说罢,门被重重地关上。
妈妈对孩子的爱,哪能说关就关。
可是呢,我们的这位潮汕妈妈的flag不能倒
我说了不让你回来。
没说我不能去看你啊……
思来想去,妈妈决定到深圳去看儿子了。
从潮汕到深圳,别以为只有两个小时的动车而已。
妈妈离开潮汕,是离开一个她大显神通的宇宙。
去到深圳,是去到另一个秩序,让她一下子变得渺小和无助起来。
但。
不离开“传统”。
可能也就无法走进儿子的世界。
她来到儿子的出租屋,把所有的调料塞满了冰箱,每次儿子想带她出去吃饭,她都坚持要自己煮。
住久了她却发现。
儿子为了在这个陌生新鲜的城市站稳脚跟,好像已经用尽了所有力气。
一回家就是倒头大睡,一起床就是急着出门。
妈妈不理解吗?
不,她太理解了。
妈妈才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保守封闭。
当年,妈妈和老爸一起,揣着兜里几十块钱,也雄心勃勃想在这里闯出一片天。
结果,钱赔掉了,也就灰溜溜回汕头了。
儿子看上去已经走得很远。
其实还是走在父母走过的路上。
妈妈呢,说是去找儿子。
其实何尝不是找回封闭了太久的自己。
现在反过来,轮到她用蹩脚的普通话,给静姗送去小包的特产;
第一次坐飞机去杭州,高兴得像个孩子;
看到雷峰塔的第一反应,还是下意识要拜拜,求保佑……
回程的时候,她看着窗外蓝蓝的天,厚厚的云,看出了神。
然后笑着问儿子:
“你说,妈妈是不是很没用呀?”
Sir理解,这也许是妈妈迟来的“开悟时刻”。
就像《俗女养成记》。
外婆陈李月英,开始一笔一画地学着写“李月英“三个字;
陈嘉玲的妈妈,开始放下家里的大小事务,做回那个荡着秋千,傻傻看天的小女孩。
争执和误解都无法避免。
但仔细想,也许不需要避免。
因为矛盾能刺痛我们,也能治愈我们。
这也是这一次Sir比较欣赏《带你去见我妈》的原因,它提醒我们,都说回家是为了:
团圆,陪伴。
够了吗?
当我们总是习惯把亲近的人紧紧握住的时候,也许还忘了重要的一课:
鼓励TA,勇敢地成为自己。
儿子不是只有听妈妈的话,他的路,要他自己走。
妈妈也不是必须活在“潮汕妈妈”的框子里,更大的世界,其实一直向她开放。
Sir今年会带家人一起去看这部电影。
品味熟悉的潮汕。
看看大银幕上的家乡。
更是希望新的一年,带上温暖和清新,重新上路。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奇爱博士多店老板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