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管理的“五驾马车”,即饮食、运动、糖尿病教育、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其中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很重要。

血糖监测使糖尿病患者能够充分地了解自己的血糖波动情况,也可以使医生能够有依据地调整降糖药物剂量和胰岛素剂量。通过血糖监测也可以及时发现低血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血糖监测指标

糖尿病晚期患者要不要测血糖了(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测血糖)(1)

血糖监测的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白蛋白(GA)、动态血糖监测(CGM)和患者利用血糖仪进行的自我指尖血糖监测(SMBG)。

1、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是评价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指标,医生可以据此调整患者的降糖方案。对于患有贫血和血红蛋白异常疾病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不可靠。

2、糖化血清白蛋白(GA):反映2-3周的血糖平均水平,是评价短期血糖控制水平的指标。低蛋白血症对其的测定有一定的影响,不能用于评价该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动态血糖监测(CGM):能发现不易测到的血糖波动情况,尤其是发现隐匿的高血糖及低血糖(例如餐后高血糖和夜间的无症状性低血糖),是传统血糖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

4、患者利用血糖仪进行的自我指尖血糖监测(SMBG):能反映实时血糖水平,评估用餐、运动及情绪应激和降糖药物等对血糖的影响,是最基本的检测手段。总共包括7个时间点,分别为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和睡前。

二、血糖监测的基本原则

糖尿病晚期患者要不要测血糖了(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测血糖)(2)

血糖控制非常差或住院治疗者应每天监测4-7次血糖或根据治疗需要监测血糖。

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控制糖尿病的患者,可根据需要通过血糖监测有目的地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来调整饮食和运动。

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或在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3天,每天监测7个点的血糖(分别为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和睡前)。

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可根据胰岛素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血糖监测:

例如: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注意监测空腹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的剂量;

使用预混胰岛素者应注意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根据晚餐前血糖调整第二天早餐前胰岛素剂量;

使用餐时胰岛素者应注意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或餐前血糖,并根据餐后2小时血糖和下一餐前血糖调整上一餐前的胰岛素剂量。

围手术期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等的血糖监测应遵循以上血糖监测的基本原则,实行个体化的监测方案。

三、使用血糖仪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晚期患者要不要测血糖了(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测血糖)(3)

测试前:准备好采血器、血糖仪和血糖试纸,应严格按照血糖仪操作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在血糖仪产品适宜的操作温度范围内进行测量;

清洁采血部位(如指腹侧面),可用肥皂和温水将手(尤其是采血部位)洗干净,并用干净的餐巾纸或棉球擦干;清洁后将采血部位所在的手臂自然下垂片刻,然后按摩采血部位并使用适当的采血器获得足量的血样,切勿以挤压采血部位获得血样,否则组织间液进入会稀释血样而干扰血糖测试结果。

测试中:建议一次性吸取足量的血样量(某些满足二次加样设计的血糖仪可以允许吸二次血样);在测试中不要按压或移动血糖试纸、血糖仪等。

测试后:记录血糖测试结果(如果测试结果可疑,则建议重新测试一次。若仍有疑问,则应咨询医护人员或与血糖仪产品厂家联系);取下测试用的血糖试纸,并与针头一起丢弃在适当的容器中;将血糖测试用品(血糖仪、血糖试纸、采血器等)存放在干燥清洁处。

特别提示:糖尿病患者还需结合自身状况、自身降糖方案及治疗需要科学监测血糖。

重在科普知识传播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