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传承人蔡雅艺(南音访津雅艺当歌)(1)

我们,是南音的孩子;我们,是音乐的孩子。

数周前,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陈乐昌先生,邀我关注即将来津的泉州南音讲座与公益演出,加上对南音的好奇与兴趣,我与诸位同好从不同城市赶来,在六月一个晴空暖午,满怀期待赴这场“南音之约”。

此次活动主办方是音乐学系,席间著名教授、演奏家、非遗传承人静听讲座;现场还有不少旁系师生,校外师生,媒体朋友,一间不小的教室显得有些拥挤。

南音传承人蔡雅艺(南音访津雅艺当歌)(2)

主讲人:南音世家出身,科班专业受训,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泉州市级非遗南音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蔡雅艺。 外表像男孩子一样的蔡老师,开口却是娇滴滴的“福建普通话”,让听众感受到来自闽地的温和与亲切。

在雅艺眼中,南音似乎是一场关于音乐的未残棋局,被数代泉州少年玩了千年,从未告终,玩性有增无减,闽南人在商潮中各得其所,而音乐人的视线从未从南音移开。

雅艺讲横琵琶构造口诀。

南音传承人蔡雅艺(南音访津雅艺当歌)(3)

二人组展示南音。

南音传承人蔡雅艺(南音访津雅艺当歌)(4)

被雅艺冠名“小开胃菜”的南音曲《风打梨》。

南音传承人蔡雅艺(南音访津雅艺当歌)(5)

纤细的手指与沉着的眼神。

南音传承人蔡雅艺(南音访津雅艺当歌)(6)

南音传承人蔡雅艺(南音访津雅艺当歌)(7)

南音传承人蔡雅艺(南音访津雅艺当歌)(8)

南音传承人蔡雅艺(南音访津雅艺当歌)(9)

南音传承人蔡雅艺(南音访津雅艺当歌)(10)

南音传承人蔡雅艺(南音访津雅艺当歌)(11)

今生 | 极简置艺

在天津音乐学院的音乐会舞台上,闭上眼睛的刹那,她的世界也瞬间安静。她讲解的南音虽仍带有神秘色彩,但观众似乎能通过对曲词的聆听获得一些答案。雅艺唱奏并融,将自己作为吸引观众的全部内容,无一丝脂粉,半点绫罗,“赤足”上阵,生怕束缚了用来即兴打拍子的双脚,我猜如果是开放性的露天剧场,他们一定能真正赤起足来。

南音传承人蔡雅艺(南音访津雅艺当歌)(12)

雅艺根据自己对南音的理解,营造视觉的自在与随意,首先降低了观众因陌生而引发的距离感。极简的舞台表达,传递出从业者对艺术的淳朴敬畏,远胜华光万束,反衬着她们因从事南音而毫不掩饰的自信,决胜千里。

马可波罗曾赞誉泉州为“光明之城”,地理位置的优越决定了她的包容与开放,在唐朝以世界四大口岸的身份亮相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最东端。沧海茫茫,世代中原人南迁,不同的思维意识配合生产发展的共同作用,朝代更迭,文化有幸作为一系主脉生发出多元精髓,形成闽南文化的源头,形成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最有古朴气质的弦管锦曲。

泉州人按照南音独特的“指、谱、曲”分类撰写传习书卷,使之定腔定板,有规可循。拍板、唐横琵琶、南音洞箫等乐器的“长、幼”更是界定有序,最后借助群唱、合奏的娱乐方式,南音曲词传遍闽南。时至今日,闽人外乡热聚,同好小坐,如能吹弹清歌一回,这惬意的生活情趣像复刻前世古人的情感交流,完整保存。在与宝岛台湾音乐血脉遥相对话的同时,南音更滋养着人心中的家乡情愫,南去北归。

雅艺北上,是返本溯源,以“结交乐友”的渴望来到音乐最高学府。三天完成三场演出、两场讲座,辗转城市之间。雅艺的言谈折射着她的一丝不苟,她善聆听,舒徐讲述。古老的南音稀缺资料,这是研究与传承的最大难题;雅艺很早就开始了愚公移山式的工作。她的严谨态度,从侧面带领大家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欣赏南音本体上,静听,从吟唱中找寻文化星火。

天津音乐学院陈乐昌教授用“言有易,言无难”来形容雅艺的对答。

南音传承人蔡雅艺(南音访津雅艺当歌)(13)

在她看来,南音濒临灭绝是“南音以外”的人的看法和理解,她自己,是在“南音里面的人”,南音实实在在的存在,“活得好好的”。在我看来,这更是她身体力行的闪光所在。用她的话说,历史为闽南留下了南音,如今我们能发现研究的,已是不可复制的孤本,那是历代南音人用生命写就的唱本依据,虽无名姓,却将音乐与精神永载史册。倘或再经历一段长久的历史,让我们的后人在南音中找寻当下的南音人为南音留下了什么,如果我不做点实在探索和整理,只向南音索取,不知回报,我会良心不安。

南音传承人蔡雅艺(南音访津雅艺当歌)(14)

传承 | 敬畏致艺

在天津音乐学院的讲座和演出中,我们在观众席发现了诸多熟悉的身影。非遗传承人、演奏家王建欣、李凤云教授,作曲家、作曲系教授鲍元恺、陈乐昌,声乐教授赵振岭,文学专业教授周义……看到诸位教授的身影,感觉到南音文化天性中的元素召唤着各路专家学者,在文学性、音乐性、演唱性方面,南音都具备中国式文化营养,以供跨学科、跨年代的交流。

音乐会由鲍元恺老师客串主持,他参加了前一天在北京的讲座对话,又在第二天的天津站现身,向观众介绍他这位不可多得的得意门生,作为师父的他亲来助阵,这让雅艺感恩、幸福。

南音传承人蔡雅艺(南音访津雅艺当歌)(15)

在演出到来之前,我特别邀请了在京剧音乐演奏方面的时代领军人、“京胡玩家”王悦老师同赏音乐会,作为有近四十年丰富现场演出经验的演奏型专家,他生发了将心比心的感慨。首先,从表演上来说,雅艺与生活、工作上的同伴在舞台上“琴瑟和鸣”,自然流露着成熟的表演技术,不愧南音世家传授、音乐学府科班出身的背景。表演中集吹奏、弹拨、演唱于一身,证明南音艺人必然具备的全面能力,这恰恰是在传承者对艺术、对作品应有的风范,而这种风范,是衡量一位优秀民族音乐家的重要条件。两所京津名牌音乐学府不惜将雅艺南音远道请来,说明雅艺南音所代表的闽南文化具有极大的艺术与交流价值。

雅艺南音以公益公开课的形式推荐民族古老音乐,这对年轻人有良好的创业与奉献意识,张扬着艺术气质与个性,是令人尊敬的艺术行为。

南音传承人蔡雅艺(南音访津雅艺当歌)(16)

结束了在津两日的充实行程,雅艺回到南音兴盛的土壤,为下一次演出和旅行计划着,安排着;南音仿佛也随着渐行渐远。幸而有陈老师的割爱,把《南音清歌》转赠,让我驱车穿梭于城市的喧嚣中时,耳边回响着雅艺南音。一路听来,思绪绵长,记为小文,作为再会的一次邀请与约定。

——————————————————————————

推荐阅读

南音传承人蔡雅艺(南音访津雅艺当歌)(17)

在中华戏曲微信平台

回复关键词623

申请演出入场券

南音传承人蔡雅艺(南音访津雅艺当歌)(18)

版权:本文为【中华戏曲】微信公众号原创文章

如需转载请联系主编微信【339410986】

撰文:李妮(来稿)

欢迎关注【中华戏曲】微信公众号,搜索【zhonghuaxiqu】即可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