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孙泽宇

通讯员 郝利红

“这颗树今年长得更大了,我们来给它浇浇水,培上新土。”在武汉龙泉山孝恩园里,有一颗生长茂盛的柏树,在树下有一块石牌,上面刻着一位故人的名字——解广润。他生前是我国高电压领域泰斗、著名高电压领域专家、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解广润逝世后,他的爱人陈慈萱让他安眠于柏树下,寓意“松柏长青”。今年清明时节,陈慈萱带着家人来到这里,深切缅怀三年前去世的老伴。这对我国雷电领域的深情伉俪,虽然相隔两世,但生死不渝。

高电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如何 高电压领域泰斗(1)

陈慈萱将解广润用松柏树葬于龙泉山

树葬龙泉山,愿他“松柏长青”

2018年2月22日,我国高电压领域泰斗、著名高电压领域专家、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离休教授解广润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9岁。解老一生淡泊名利,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高电压技术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与他相爱一生的老伴陈慈萱,此前两人同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这对情深伉俪从同学到同事,一生都在致力于研制出高效的防直击雷装置——消雷器。1978年,他们提出了半导体少长针消雷器。实践证明,半导体少长针消雷器的实验室消雷电流比美国多短针消雷器大46倍,保护面积比避雷针大10倍。此项研究获得了中、日、美专利,列入了国家标准,并被国内外广泛应用。日本专家堀并称之为“中国式消雷器”,新加坡防雷委员会主席刘亚财称之为“革命性的发明”。

由于他们在雷电领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夫妻两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雷公电母”。解广润逝世后,陈慈萱决定用生态殡葬的方式,让可降解容器将骨灰直接与土地融在一起,葬入树下,入土为安。“看着墓碑我会不舒服,土地也紧张。”陈慈萱便在此处种了一棵柏树,意味着“松柏长青”。

今年的清明时节,陈慈萱和女儿带着家人一起来到龙泉山孝恩园,为这颗越来越茂盛的柏树浇水培土。“我们将他生前编写的教材放在了这里,愿他的毕生学识和园丁般的教育精神,能万古长青,照耀后世。”陈慈萱说。

解广润的女儿谢小燕告诉记者,在父亲小时候,爷爷变卖家产供他读书,重视教育的这一良好家风,也被父亲很好地传承了下来,她们这一代的四个孩子,也都考上了大学,“当年在农村插队时,家具和一些生活用品都卖了,但成箱的书还一直都保留了下来。”

高电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如何 高电压领域泰斗(2)

防空洞里开窍 ,“学渣”变成“学霸”

1929年,解广润出生在安徽阜阳。在他的中学阶段,日寇不断轰炸进攻阜阳,加上年年黄水泛滥成灾,生活及学习都极端困难。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我国高电压领域的学术泰斗,并非从小就是成绩优异的“学霸”,时至高一,仍处在比较糊涂的状态中,例如连cos300°为什么会是个常数,解广润当时都搞不清楚。但在高二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解广润开了窍。

当年日寇飞机轰炸,跑警报、钻防空洞是家常便饭。有一次防空警报解除后,大家纷纷离开,而解广润走到防空洞口时却发现,那里的光线恰好可以看书。他感到这里极端安静,便背朝洞口,拿出了随身携带的书,认真学习了起来。除了书被从洞口外射进来的光线照亮以外,面对的前方则是一片黑暗,在这种既无“声”的干扰,又无“光”的干扰的环境里,解广润觉得脑筋特别好使,没有一会就复习完了半本书。从未体验过如此高效学习的他,不由自主手舞足蹈起来,并模仿老师讲课,很快,就把整本书的内容都讲完了。

这样尝到了甜头之后,解广润就时常到防空洞口去学习。后来,他进清华大学以后,就常常找个无人的小教室或暗室学习,效率非常之高。往往一天就把一本书看完了,而且理解透彻,还能够复讲一遍。

偶然间顿悟的良好学习方法,让解广润在高二上学期居然考了个总成绩,全班第一名。同学们按每人的成绩单看名次,找来找去找不到第一名,因为谁也不会想到,过去成绩中下而且又不见用功的解广润能考第一名。

高电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如何 高电压领域泰斗(3)

朱镕基(左)、解广润(中)、陈慈萱(右)

情定清华校园,朱镕基是媒人

1947年,解广润考取了清华电机系。时隔70余年,陈慈萱提起自己收到的第一封来自解广润的情书时,依然笑意盈盈。两人是清华大学同系不同级的校友,谈起两人的缘分,陈慈萱说:“朱镕基算我们半个媒人。”

原来,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解广润与朱镕基是同班同学。1950年冬天,为了声援抗美援朝,清华学生要前往农村演出宣传。时任校民间歌舞社社长的解广润找到班长朱镕基,请他到低年级借调一些女生来帮忙,陈慈萱就在其中。

“我就喜欢‘学霸’,在专业上,他也引导了我不少!”陈慈萱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正当此时,朝鲜局势日渐紧张,解广润报名参加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报名后,他鼓起勇气找到陈慈萱要求确立两人的关系,陈慈萱爽快地答应了。后来因国家要求理科生不能上战场,解广润没能去成朝鲜,却顺利成为了陈慈萱的男朋友。

高电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如何 高电压领域泰斗(4)

解广润送给陈慈萱的第一封情书

解广润送给陈慈萱的第一封情书,是自己的一张照片,背面写着“给慈萱同志:在科学道路上是没有平安的大道可走的,只有那在攀登上不畏劳苦不畏险阻的人,才有希望攀到光辉的顶点。谁只要肯认真地去做,就可以有很多成就,就能够出人头地。愿共勉之。”

1953年,解广润在清华大学提前一年研究生毕业,去哈工大工作。陈慈萱大学毕业后陪着他辗转千里,也来到哈工大读研究生。1954年,在哈工大的集体婚礼上,两人终成眷属。1965年,夫妻俩又同时调到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开始了在珞珈山的科研历程。转眼几十年,他们不仅在生活上相互扶持,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佳搭档。

高电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如何 高电压领域泰斗(5)

陈慈萱与解广润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

极目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将奉酬谢。报料微信请关注:ctdsbgfwx,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