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但凡乱世,大多英雄辈出,固有言:“乱世出英雄。”

可英雄总是带有一些悲怀壮志的,很多英雄的结局都非常悲壮,令人扼腕叹息,因为很多时候,英雄在山穷水尽的最后关头,只能一洒热血,以激励后来人。

二十多岁战死的守边关大将(大将被俘一言不发)(1)

盛极反衰

话说唐朝先天元年,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接受唐睿宗李旦禅位,登基称帝,是为唐玄宗。

即位之初,李隆基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景等名相,内养民生、外治武略,逐渐开创了唐朝极盛的景象——开元盛世。

但也恰好是在先天元年,大唐魏州顿丘,有一人出生,名曰南霁云,或许是由于在家排行老八,也被称为“南八”。

二十多岁战死的守边关大将(大将被俘一言不发)(2)

这南霁云家中贫寒,小小的年纪便要给地主家打工,但是南霁云却是穷且益坚,每天闲下来之后,一起的人都早早休息去了,只有南霁云在这时要么拿起几本书埋头苦读,要么抡起自己做的木刀、木枪强身习武。

一旁的人笑他穷的都吃不起饭了,却还做这些,南霁云却也根本不理睬他们,颇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样子。

就这样,南霁云也算练出了一身好本事,据传他精通枪棒棍法,尤善骑射,可开五石硬弓,百步之内例无虚发。

到了后来,家中实在贫困,南极云便外出游历,最终成了一名船夫,但是谁知没过两天,他这船夫也当不成了,因为安禄山造反了。

二十多岁战死的守边关大将(大将被俘一言不发)(3)

唐玄宗执政前期,算得上政治清明,开元盛世空前绝后。

可在这之后,李隆基膨胀了,开始声色犬马、大建宫室,甚至骨肉相残,害死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将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策立为了贵妃。

对于那些忠诚的大臣,如张九龄等人,李隆基也是越看越烦,最终将他们罢官免职,任用了如李林甫、杨国忠等一班奸相。

对外,则是大封藩镇,致使尾大不掉,尤其胡人安禄山,被封为范阳、平卢、河东三个藩镇的节度使。

二十多岁战死的守边关大将(大将被俘一言不发)(4)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身兼三镇节度使,手握大权之后,安禄山也越来越不安分,这看似强盛的大唐其实早就已经千疮百孔了,只需要自己稍微一戳,那就能将其戳倒。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少数民族,组成十五万联军起兵造反,不过数日便攻陷了整个河北境地,得胜之后的安禄山一路势如破竹,又几日后便拿下了东都洛阳。

最终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燕。

李唐王朝的江山日益沦陷,李隆基也逃出长安,“西幸”四川,并且在马嵬驿,禁军将士哗变,要求诛杀“奸相妖妃”,一代美人杨玉环,被李隆基无奈赐死,就此香消玉陨。

外乱不止,内部也不安,太子李亨,于朔方灵武登基称帝,是为唐肃宗,李隆基被尊为太上皇。

李亨称帝后,调集郭子仪、李光弼等部队平乱,一场大战就此开始了。

二十多岁战死的守边关大将(大将被俘一言不发)(5)

张巡义兵

南霁云这时船夫当不成了,无奈之下四处流亡,却恰好碰到真源县令张巡。

张巡本是官宦出身,其兄张晓为在朝监察御史,但张巡不愿与官宦同流合污,所以选择当个县令。

安禄山起义后,谯郡太守杨万石贪生怕死,连打都没打就投降了,县令张巡就拉起千余义军,对抗安禄山的燕军。

当时张巡正在宁陵,看见流民中有一人器宇轩昂,便引到帐下。后来张巡军队与追兵杨朝宗展开了大战。南霁云身先士卒,一杆长枪虎虎生风,连斩十余员叛军将领,带动张巡部下以数千人人的战力。

张巡顿惊,封南霁云为将军。

二十多岁战死的守边关大将(大将被俘一言不发)(6)

没几天,张巡与雎阳太守许远一同商议,觉得宁陵城小,难以抵抗叛军,不如驻扎军事重镇,许远治下睢阳。

睢阳是睢阳渠的首要之地,可以说只要破了睢阳,那么江淮大地就将任由叛军蹂躏,整个江淮地区将再无宁日,能够守住睢阳,就能够把叛军拒在李唐半壁江山之外。

张巡等人准备就在睢阳死守不退,恰好在此时,安禄山叛军内部竟然不攻自乱,安禄山居然死了。

二十多岁战死的守边关大将(大将被俘一言不发)(7)

睢阳之战

原来安禄山由于长得太胖,身上生有疮疖,并且自从叛乱之后,眼睛也开始出现了问题,不久几乎完全失明。

身体有毛病的安禄山,精神上也开始不正常,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就连他的主要谋士严庄,一次竟然也被安禄山出气似地拿皮鞭抽了一回。

严庄回到家里,看着身上的伤口,越想越气,同时也越想越怕,现在的安禄山简直就不可理喻了,根本就已经不是一个正常人了,恐怕哪天砍了自己,那自己也是白死,于是他找到了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

安庆绪被安禄山封为“晋王”,却一直想“继承大统”,心中也早就恨安禄山不死了,此刻和严庄一拍即合,决定干掉安禄山。

二十多岁战死的守边关大将(大将被俘一言不发)(8)

二人又找到了安禄山的侍从,宦官李猪儿,几人趁夜摸进了安禄山的宫中,李猪儿手起刀落,一刀捅进了安禄山的肚子,安禄山嚎啕大叫,想去摸刀,但旁边严庄等人怎会让他如愿,最终安禄山也只能喊了一句:“我被家贼所害!”

然后就死了。

安禄山死后,安庆绪登基为帝。

至德二年正月,安庆绪派出手下大将尹子琦,带领突厥等部精兵,再加上杨朝宗的人,将近20万大军猛攻张巡驻守的睢阳。

二十多岁战死的守边关大将(大将被俘一言不发)(9)

那时是五月,城外田地中的麦子熟了,叛军将麦子收割,张巡见后,下令城楼上擂鼓呐喊,做出要进攻的样子,城外叛军被吓得跑回营中,拿出刀枪准备战斗。

张巡此时却下令停止擂鼓,原地休息,叛军等了半天没人出城,随即又弯腰割起麦子来。

如是反复几次,到了最后张巡擂鼓,城下叛军也没什么反应,只当对方只是在虚张声势,张巡见状,当即玩了一手“狼来了”,擂鼓呐喊开城杀敌,叛军顿时被打的措手不及,节节败退,南霁云直冲尹子琦大寨,斩将拔旗无人可挡。

二十多岁战死的守边关大将(大将被俘一言不发)(10)

就这样又过了两个月,到了七月,期间张巡除了守城之外,那就是找机会主动出兵,袭击叛军,并且在一战中,一箭射瞎了尹子琦的一只眼睛。

但是张巡等人再怎么英勇,睢阳也不过是一座孤城,奈何不住“人是铁,饭是钢”,城中军粮越来越少,到了此时,每个士兵一天只能得到一勺米。

饿极了的士兵们,有的吃草根树皮和纸,有的向下挖老鼠,对天捕麻雀,硬是没有一个人要投降。

张巡知道这样死守下去不是一个办法,自己必须得到支援,一旦让叛军破城,不说这一城数千将士定然死于非命,自己背后的江淮大地必然生灵涂炭。

于是张巡派南霁云出城突围,寻找援军。

二十多岁战死的守边关大将(大将被俘一言不发)(11)

断指立箭,誓杀贺兰

南霁云单骑冲杀,突破敌军围困,一路到了彭城,找到了彭州驻军的许叔冀和尚衡。

许叔冀此时担心尹子琦叛军势大,拒不支援,只让人出城送南霁云数千匹绢布,以“聊表寸心”。

南霁云看着自己面前小山一样的绢布,又看了看自己单枪匹马,不由得一声冷笑,这许叔冀此刻就算送给自己一座金山,自己难道能搬得走吗?没想到在这时他竟然还想坐山观虎斗,保存实力。

南霁云枪指城上许叔冀,大声怒骂:“鼠胆匹夫,可敢下来与我决斗吗?”

许叔冀只缩在城头上,也不敢回话。

二十多岁战死的守边关大将(大将被俘一言不发)(12)

南霁云一路拼杀,回了睢阳,张巡见一个援兵没有带来,不由心中悲凉,随即又让南霁云到临淮找李巨告急。

南霁云再次冲入敌阵,遭到了上万敌军阻拦,但只见南霁云面无惧色,一杆长枪舞地泼水不进,杀的周围敌军七零八落,又见前有围堵、后有追兵,便取下弓箭,左右开弓,弓弦响处,敌军应声而倒,无一例外。

叛军见状,都驻马远观,不敢上前。

不过一日,南霁云跑到临淮,而此时御史大夫贺兰进明已经接替李巨为节度使了,他也不肯出兵,只是叹气道:“睢阳城破那是早晚的事情,出不出兵的恐怕也没什么用吧。”

南霁云痛哭道:“城池尚未失守,您只管出兵救援,倘若城池已经失陷,我愿以死谢罪。”

二十多岁战死的守边关大将(大将被俘一言不发)(13)

但此时贺兰进明却还在担心,自己出兵后,在彭城的许叔冀会抢占临淮,又见张巡原本不过一县令,短短数年之间,已被唐肃宗李亨升任御史中丞了,心中不由嫉妒,怎么可能出兵相助。

但他看到南霁云时,却又眼前一亮:“壮士,且随我用饭。”

随即摆开酒宴,招待南霁云,席间贺兰进明道:“壮士孤身一人,冲出数万叛军重围,想必勇武过人,睢阳早晚必陷,张巡早晚必死,壮士何不留在此处,若能得壮士效力,吾必然保你加官进爵。”

南霁云看着面前正在“劝降”自己的贺兰进明,不由心如死灰。

完了,大唐完了,大唐朝廷烂透了,这等生死关头,手握兵权的节度使不思报国,反想着招自己为部曲,趁国难扩大自己的实力,朝中难道都是这种人吗!

二十多岁战死的守边关大将(大将被俘一言不发)(14)

南霁云仰天流泪:“昨日我拼死杀出,睢阳城中的将士别说这等酒宴了,就连麸糠都已经一个月吃不到了,我是来向您求救兵的,不是来吃宴席的,您这桌饭从道义上我是真的吃不下去。”

“但是我不能就这么回去啊,这是我第二次没完成任务了,我无颜面见主将,今天我必须要留下点东西,证明我来过。”

说罢,抬手将左手小指送入口中,一使劲儿,鲜血顺着嘴角流下,南霁云竟然是将小指咬了下来,吐在地上。(霁云既不能达主将之意,请啮一指,留于大夫,示之以信,归报本州——《旧唐书·张巡传》)

满座公卿大臣早已呆若木鸡,更有数人为南霁云此等壮举黯然流泪。

二十多岁战死的守边关大将(大将被俘一言不发)(15)

随后,南霁云单枪匹马出了临淮,看着身后这座城池,南霁云不由咬牙切齿,扭头弯弓搭箭,一箭射中了城中寺院的佛塔,半支箭都深深没入了由岩石堆砌的宝塔之中,随即南霁云怒道:“如果我能剿灭叛贼,归来之日,定要诛灭贺兰进明,在此立箭为誓。”

之后南霁云又跑到周围唐军处求援,最终一直跑回宁陵时,才得到了廉坦的三千援兵,南霁云带着援兵一路杀回睢阳时,三千士兵只剩一千余人了。

张巡听到战斗的声音大喜:“南霁云回来了。”

便出城接应,南霁云带手下千余将士,此时又从叛军手里抢来了几百头牛,一起赶入了睢阳城中。

二十多岁战死的守边关大将(大将被俘一言不发)(16)

将以有为

此时张巡的部下不足万人(也有6000人一说),却从年初一直守到了十月初九,守了整整十个月,大小交战四百余次,终于守不住了,城上士兵饿的弓都拉不开了。

张巡对着西方重重叩头,那是李唐皇帝所在:“我再也想不出来什么办法守卫睢阳了,活着的时候我不能报答圣上,死后但愿变成厉鬼杀贼。”

终于城破,尹子琦将张巡带到面前:“听说你督战声嘶力竭,气得连牙都咬碎了,我和你哪来那么大仇啊。”

张巡怒声道:“吾一身正气,正欲杀贼,奈何力不从心。”

尹子琦闻言大怒,令人撬开他的嘴:“我要看看他的牙有多硬!”

但是却发现,此刻张巡口中不过剩下三四颗牙了,尹子琦被张巡此等气节折服,劝他投降,张巡不应,尹子琦见状,又逼迫南霁云投降,南霁云却只是低着头一声不吭。

二十多岁战死的守边关大将(大将被俘一言不发)(17)

张巡见状,心中一惊,莫非南霁云害怕了不成,不由对南霁云大叫:“南八,身为好男儿,当忠心报国,此刻不过一死罢了,怎么能对叛贼投降呢?”

南霁云听了之后仰天大笑:“我是想留着我这条命,看看还有没有什么作为,能不能再杀几个叛贼呀?那如今您都这么说了,我怎么能不死呢?”

(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随即怒视尹子琦:“我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向你这等猪狗叛贼投降,你快点砍了我,让我名垂青史吧,好过你这等叛贼被世人所骂。”

随即,南霁云与张巡一同赴死,张巡终年四十九岁,南霁云终年四十五岁。

二十多岁战死的守边关大将(大将被俘一言不发)(18)

睢阳之战,保了江淮大地整整十个月,让近二十万叛军在睢阳城下坐了十个月的牢,张巡、南霁云以不足万人,与敌交战400余次,让叛军在睢阳城下留下了10余万尸体。

正是有了这场轰轰烈烈的雎阳保卫战,郭子仪才能从容不迫收复两京,但之后依然战事胶着。

后来一直到了唐代宗即位,叛军内部自己开始内讧,李唐王朝这才抓住机会,击溃叛军,平定安史之乱。

后李唐朝廷,追赠张巡扬州大都督、邓国公,亦追赠南霁云扬州大都督、开府仪同三司。

二十多岁战死的守边关大将(大将被俘一言不发)(19)

张巡、南霁云坚贞不屈,在山穷水尽的地步依旧心怀壮志,尽忠报国,其英雄气概,亦得到了千古流传,为世人所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