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下半年,祖国大陆除西藏外,大部分国土获得解放,人民共和国已告成立。在我军强大攻势下,国民党残兵败将纷纷溃逃台湾和沿海一些岛屿,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的海南岛是它在中南地区最后一块地盘。

盘踞海南岛和由大陆逃到岛上的敌人,有国民党正规部队五个军,一个装备五十多艘大小舰艇的海军舰队,一个拥有三十多架飞机的空军大队,陆海空三军共约十万余人。敌人立足未定,士气低落,犹如惊弓之鸟。11月间,陈诚急飞海南为蒋军打气,宣布成立“海南防卫总司令部”,任命薛岳为总司令,统一指挥陆海空三军,全岛划为琼东、琼西、琼南、琼北四个守备区,进行环岛防御,重点在琼北。海军、空军机动配合,构成一条所谓“伯陵立体防线”。敌人以为我军是“出山虎”,不敢下水;没有现代化渡海工具,没有海空军掩护,不能渡海作战,妄图凭借海峡天险固守海南岛,以海南与舟山、金门,万山诸岛互为犄角,形成防卫台湾的海上屏障,作为“反攻大陆”的跳板。

海南岛战役具体经过 海南岛战役始末(1)

解放海南岛,不仅可使海南三百万各族人民迅速摆脱深重灾难,而且对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恢复国民经济,都有重大意义。1950年1月,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指示要在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我野战军四野十五兵团四十军和四十三军,被确定担负渡海作战任务。同年2月,兵团司令邓华在广州主持军事会议,对海南岛战役作出布署。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叶剑英亲临会议指导。琼崖纵队派得力干部偷渡过海出席会议,介绍海南敌我情况和海岸特点,为兵团制定作战计划提供依据。

我军战士只有少数人见过大海,多数为“旱鸭子”,没有渡海作战经验,坐船出海要晕船呕吐。琼州海峡则是我军渡海南征必须跨越的一大障碍。雷州半岛至海南岛最近处距离四十里,而这并非就是渡海大军理想的航线,因为渡海船队选择起渡点和登陆点,受风向、潮水、海岸地形和敌军设防诸方面严格制约,对我渡海大军来说,到海南岛实际距离不是四十里,而是一百里以上。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和敌人的陆海空立体防线,要飞渡琼州海峡,夺取战役胜利,困难确实很大。况且,要有效利用南海季节风,一切渡海作战准备工作必须赶在清明节前完成,在短短三个月之内,我渡海大军必须学会适应海上生活,掌握航海技术和海战本领,这对一支未曾跟大海打过交道的陆军来说,实在不是容易的事。

海南岛战役具体经过 海南岛战役始末(2)

由于时间紧迫,条件限制,登陆艇等军用船只一时无法筹措,会议决定渡海作战以木帆船为主,同时改装部分帆船。依靠木帆船渡海作战,速度缓慢,目标又大,只有夜间偷渡,才不易被敌人发现,从而削弱敌机敌舰的作用,发挥我方优势。海南岛海岸线长,登陆点多,加上有琼崖纵队接应,小批偷渡是可以上去的。只要上去几批与琼崖纵仆会合,增强岛上力量,就能接应我军主力大规模强行登陆。因此,会议确定了“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主力强渡相结合”的战役指导方针。

我兵团渡海作战准备工作开始之后,广东沿海地区各地方政府,先后成立支援前线委员会,搜集木帆船二千多只,供兵团海上练兵和渡海作战之用。动员大批船工、舵手、领航人员协助我军渡海作战。兵团指战员采取实兵实船、先昼后夜、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先单船后多船联合的训练方法,掀起海上大练兵运动。在海练中,我军一位副排长带领七名战士,乘小帆船与敌舰遭遇,在距敌舰五六十米时一齐开火,打得敌舰狼狈退走,这一战例使广大指战员提高了用木船打敌舰的勇气。

海南岛战役具体经过 海南岛战役始末(3)

海南岛战役具体经过 海南岛战役始末(4)

1950年3月初,敌人以海空军封锁琼州海峡,同时在岛上对我琼崖纵队加紧“围剿”。琼崖纵队如不能及时得到支援,其处境必更加困难,对我兵团主力渡海登陆更为不利。但是,我军渡海作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主力部队大规模强渡的时机尚未成熟,兵团党委果断作出了组织偷渡的决定。

3月上旬和下旬,在琼崖纵队和人民群众配合下,我军先是两个加强营,后是两个加强团分两批偷渡,分别在海南岛儋县、文昌县、澄迈县和琼山县海岸登陆成功,有力支援了琼崖纵队的反“围剿”斗争,加强了岛上我军接应力量,为兵团主力大规模登陆提供了实践经验。

海南岛战役具体经过 海南岛战役始末(5)

海南岛战役具体经过 海南岛战役始末(6)

此后,敌人极其恐慌,随即调整军事布署,停止围攻琼崖纵队,集中力量加强正面海防。敌人处处设防,分兵把守,造成战线拉长。兵力分散,更有利于我渡海大军集中兵力在一点上强行突破。敌人这一愚蠢举动,减轻了我岛上军民的压力,却增强了我岛上军民迎接大军渡海登陆的主动权。这时,我军进入岛上兵力已近一个师,加上琼崖纵队,总兵力不下二万人,接应力量大大加强;我军从几次偷渡中取得了渡海作战的重要经验,侧翼偷渡和正面突破都获得成功;部队海练基本成熟,指战员求战心切,战斗意志旺盛;同时,谷雨(4月21日)前后还有季节风可利用,兵团主力渡海时机已经成熟。

4月16日傍晚,风向、潮水都有利于我军渡海航行,兵团主力敌前大规模强渡开始了。我军八个团二万五千四百多名将士,分乘木船三百多只,包括部分“土炮艇”,在兵团副司令兼四十军军长韩先楚、副军长解方亲自指挥下,于雪州半岛南端拔锚起航。当我船队进入琼州海峡中流时,被敌人发现,海峡上空亮起了照明弹,敌机、敌舰向我船队猛烈轰炸、扫射,海面上顿时火光闪烁,炮声轰鸣,水注冲天。我军沉着应战,轻重武器一齐打向敌机、敌舰,“土炮艇”当即大显神通,它们开足马力向敌舰冲去,船上的山炮、五七战防炮,一发紧接一发,打得敌舰不敢靠近。

海南岛战役具体经过 海南岛战役始末(7)

海南岛战役具体经过 海南岛战役始末(8)

原来,敌舰吃过我军土炮艇的苦头,薛岳曾给海军下令不要靠近我军小船,应在一千米以外远距离射击,所以,敌舰只在远处胡乱开炮。在海战中,我军有的船篷被打断,有的船被打穿了洞,战士们一边堵洞,划桨摇橹,一边向敌机、敌舰还击。经过三个多小时激战,敌人海上封锁被突破。第二天凌晨,我兵团主力在海南岛海口市以西沿海地区登陆,与接应部队及琼崖纵队胜利会师。

我军大规模强渡成功后,薛岳兜出老本,调兵遣将,集结五万多人的兵力,在澄迈县美亭地区摆开了决战架势,妄图将我军加以围歼或压迫入海。我军当机立断,决心乘机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反围歼战。美亭决战是解放海南战斗最激烈的战役。我军在运动中吸引敌援军,采取分割包围,迂回阻击,反包围等战术,一举歼敌一个师部、一个旅又六个团,击溃敌援兵主力,彻底粉碎了“固若金汤”的“伯陵立体防线”,迫使敌人全线崩溃。

美亭决战后,薛岳飞逃台湾,敌人残部向南逃窜,准备从海南岛最南端的榆林、三亚一带乘船南逃出海。我军分东、西、中三路,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猛烈追歼逃敌,到四月三十日解放榆林、三亚,胜利结束海南岛战役。我军仅用半个月时间,摧毁敌人防线,毙伤敌人三万三千多人,俘虏二万四千八百多人,缴获炮四百一十八门,枪一万七千二百零九支,解放了全岛,完成了打胜中南地区最后一仗的光荣使命。

海南岛战役具体经过 海南岛战役始末(9)

(符尊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