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不是带着嘲讽或者酸酸的心态,杨国福作为“麻辣烫第一股”的可能性还真是挺大!

杨国福麻辣烫拟在港交所发行H股上市的申请已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核准批复。

目前在这个赛道的主要选手还有张亮麻辣烫和小谷姐姐麻辣拌·麻辣烫,不过后者我此前没有听说过,更没有见过。对我而言,杨国福和张亮这两个品牌应该是赛道里面的领军企业。

杨国福麻辣烫晋城店(杨国福不卖麻辣烫)(1)

在企业知名度和曝光度这方面来说,如果杨国福顺利上市,其势头肯定对张亮产生碾压感。

1 杨国福的基本面

创始人就是杨国福本人,也基本上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典型案例。

20多年前,杨国福夫妇在四川不可避免地吃到了美味的麻辣烫,于是经过各种合理改良,各种融合,创造出新的麻辣烫口味。这是正常的,某一地的特色食品,要想推广到全国,就必须经过“本地化”的适当改造。在餐饮行业,即便是同一个品牌也会因为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口感。

杨国福麻辣烫的第一家店开在了哈尔滨,经过早期的发展和原始资本积累,几年以后,杨国福麻辣烫正式注册“杨国福”品牌,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启招商加盟。现在31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外多个国家也都开了店。公司股权基本都集中在杨国福一家三口手中,可谓是高度集中。

财务数据方面,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杨国福麻辣烫分别实现11.82亿元、11.14亿元、11.63亿元的营收。同期,杨国福麻辣烫的净利润分别为1.81亿元、1.69亿元、2.02亿元。

利润率还是可以的,这本就不是一个暴利行业,能够做到这样的利润率不容易。再有,2019、2020、2021这三年中,后两年都经历了疫情,营收和净利润都保持相对稳定,难能可贵。

我看到不少自媒体这个时候开始黑了,内容主要集中在:绝大多数是加盟店,管控难;食品安全是很大的隐患。

自媒体已经黔驴技穷了,实在没有什么好的角度和方向,只能从公开资料和风险提示里面找素材。

作为餐饮企业,出现个别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只要这个企业把食品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出现问题,狠抓落实,赶快改进,就问题不大。

至于门店多以加盟店为主,这是一种轻资产的运营模式,是值得连锁企业去学习的。

2 供应链企业

其实“杨国福”是一个品牌,也是一家供应链公司,唯独不能说他是一家餐饮企业。

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杨国福麻辣烫在中国境内的餐厅一共有5762家,在境外开设的餐厅一共21家。在中国境内的5762家餐厅中,3家自营餐厅,其余全部是加盟餐厅,境外店也全部还是加盟店。

也就是说“杨国福”自己只经营了3家店!这是典型的供应链企业,这让我瞬间想起了火遍全国的蜜雪冰城,是不是很相似?

杨国福麻辣烫晋城店(杨国福不卖麻辣烫)(2)

杨国福和蜜雪冰城一样的是,其所有加盟的店铺都要在自己的供应链企业中采购食材。比如杨国福的店就要采购麻辣烫的底料。

麻辣烫和火锅一样,汤底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了好吃的底料,放进去什么都是好吃的。在最重要的一环,杨国福掌握了主动权,所以其品质基本上也不会差。剩下的蔬菜、冷冻食品等,每个地方都可以采购,如果从全国统一调配,这样也是不现实的。

杨国福麻辣烫晋城店(杨国福不卖麻辣烫)(3)

蜜雪冰城和杨国福这类连锁企业的成功,其实是餐饮行业从业者对产业链的一次重塑。没必要把自己的资产做得非常重,每一个环节都自己全程主导,只要掌控好核心环节就足够!

你看奈雪的茶,全都是直营店,到现在还在大幅亏损中,这样的企业上了市又有什么价值呢?

品牌方把品牌调性维持在一个标准水平,从供应链上给加盟商良好的支持,甚至是在财务上给予一定支持,剩下的就让加盟商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的经营模式不是很香的嘛?#杨国福麻辣烫##杨国福麻辣烫递交境外IPO审批材料##杨国福邀请张亮代言##群星9月榜##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