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60年代初,大部分人第一反应都是3年困难期,尤其是童年处在那个年代的人们,对于吃不饱饭、物资供应严重不足等记忆深刻。但历史都要一分为二,不能片面地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问题,而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国家经历了困难期,人民生活水平不高,但大家的精神世界富足,各行各业大搞生产建设,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一时期,尽管国家底子薄,但各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

人在困难时期的感悟(换个角度看60年代)(1)

上海南京路夜景

上海始终处在大都市前沿。1963年国庆前夕的南京路,夜晚街景繁华,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人在困难时期的感悟(换个角度看60年代)(2)

上海牌三轮汽车

等待发往山西、黑龙江等地的三轮汽车。

人在困难时期的感悟(换个角度看60年代)(3)

丰收牌拖拉机

妇女能顶半边天,女拖拉机驾驶员英姿飒爽,个个都是生产能手。

人在困难时期的感悟(换个角度看60年代)(4)

幸福牌摩托车

摩托车质量杠杠滴,可供比赛用。

人在困难时期的感悟(换个角度看60年代)(5)

上海牌相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厂只有6个人,相机全是手工制造。

人在困难时期的感悟(换个角度看60年代)(6)

三五牌座钟

满满的记忆,相信很多人家里有过这个,不知道有保存到现在的没。

人在困难时期的感悟(换个角度看60年代)(7)

鲁迅铜像

1961年为了纪念鲁迅先生诞生80周年和逝世25周年,将虹口公园内鲁迅纪念馆的泥座像改为铜像。

人在困难时期的感悟(换个角度看60年代)(8)

活性染料染布

国产活性染料开始大量应用。

人在困难时期的感悟(换个角度看60年代)(9)

月饼上市

物资供应丰富,人民也能吃上月饼了,而且品种繁多:有松仁、榄仁、桃肉、杏仁、椰丝等。

人在困难时期的感悟(换个角度看60年代)(10)

新年老公公

当年还不兴过“洋节”,我们的新年有自己的特色,“新年老公公”身材高大、红光满面,在少年宫热情地给孩子们讲故事。

人在困难时期的感悟(换个角度看60年代)(11)

服务行业技术表演

那时还没有“托尼老师”,理发工具也很简单,但理发师的水平高超,不需要复杂的“洗剪吹”也能做出漂亮的发型,图中的理发师号称“三剪刀”,即使是女顾客,也只用剪几下就完成。

人在困难时期的感悟(换个角度看60年代)(12)

素菜荤烧

当时副食品供应紧张,食堂工作人员研究素菜荤烧,一菜多烧,努力改善伙食。

人在困难时期的感悟(换个角度看60年代)(13)

学生参加国庆表演排练

当时的经典女学生装扮,白衬衣 黑色长裙 白布鞋,即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也很美:干净整洁,青春靓丽。

人在困难时期的感悟(换个角度看60年代)(14)

分配超产粮

回想小时候,能全家围坐在一起吃一顿饺子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人在困难时期的感悟(换个角度看60年代)(15)

翻新皮鞋

仔细看会发现这些鞋做的其实都很好看,当时手工制品是真良心!而且这些鞋放在现代来看,也只是样式有些过时,但鞋型,尤其是各部位的曲线都符合现在的审美,这才是国货高光!

人在困难时期的感悟(换个角度看60年代)(16)

学毛选

各行各业全面兴起学毛选之风,所以说人民精神世界丰富,因为大家有信仰!

人在困难时期的感悟(换个角度看60年代)(17)

最后一图请各位猜猜车里装的什么?

写在最后:以上图片展现的都是当时上海人民生产生活状况,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有些以偏概全,大部分地区还是贫穷落后的状态。当然,上海不能代表全国,这只是建国后我国发展建设的一个缩影。毕竟中国那么大,在经历多年战乱后社会经济水平低下,国家底子薄,建设发展不可能全面同步地推进,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看到好的进步的一面。实践是最好的说明,时间会回答一切问题,事实证明时至今日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提高,国家正在全面崛起,复兴必将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