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评价(戊戌变法的历史教训)(1)

汪荣祖。 资料图

法治周末特约撰稿 张弘

编者按:今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120年前,清廷的统治者以及部分中国的知识精英,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发动了改革,103天时间里,光绪皇帝发出110多个诏令。由于改革阻力太大,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欲除掉慈禧以顺利推动政治变革,不料反为慈禧抢得先机,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产生?它为什么会失败?其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带着这些问题,《法治周末》专访了著名历史学家汪荣祖。

历史背景:

为什么会有戊戌变法?

法治周末: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势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其他一些战争,中国屡战屡败。但是,甲午战争的失败,可能对中国的刺激最大,那么是否可以说,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

汪荣祖:鸦片战争让中国把门户打开了,可是影响不大。为什么?鸦片战争在南方,在广州、在浙江那一带,而当时的政治重心在北京,统治者感受不深。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就把北京攻下来了,清政府定下城下之盟。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就有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知道要改革、要改变了。所谓自强运动,就是觉得我们船炮不如人,所以现在就要搞坚船利炮,完全是从物质方面着手。

甲午战争的失败,就证明自强运动的失败。因为参加甲午战争的北洋海军,是自强运动最大的成就。那就进一步说明,武器、物质上的改变还不够,要改变中国传统的制度,所以有了戊戌变法,要搞君主立宪。为什么要搞君主立宪?因为日本搞君主立宪成功了,而且在1905年日俄战争中把专制的俄国打败了,富强了,所以中国也应该搞君主立宪。

假如说戊戌变法成功的话,那可能又是另外一个局面了。可是戊戌变法失败,最后导致义和团事件,引发八国联军1900年攻占北京,那比甲午战争失败更严重了。这下子清朝不改变不行了,连慈禧太后也要改革了,1903年开始搞立宪运动,可是那个时候有点太晚了。

法治周末:我们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可能也有自下而上的改革,这种改革的基础更稳固一些。另外,当时清朝在对外的关系中,既有的朝贡体系,不适应于现代社会,英国是现代化开端的地方,它建立的一套国际体系,清廷很陌生。

汪荣祖:像中国当时的制度不可能自下而上,所有改革都是自上而下,革命才是自下而上。在中国近代,其实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是有优势的,有什么优势呢?就是上面人说了算。

中国跟西方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体系,那我为什么要接受你的体系?美国是个基督教国家,你说要来改变成一个佛教国家,可能吗?不可能。因为西方人认为他的体制最优秀,所以要全世界人学习,这根本就是一种霸权,一个西方中心论,你一定要接受我的。所以中国后来加入西方人的体系,是战败以后,不得已加入的。

乾隆皇帝讲得很清楚,他就说,中国这个社会经济不靠通商,西方要通商,他不要通商。

因为你一通商,门户打开,外国人都来做生意,统治者的安全感就没有了。鸦片战争以后五口被迫通商,外国货进来只收很低的税,而且到内地转运都不能加税,所以这下子就把中国手工业经济打垮了,造成很多中国国内的问题,然后宗教进来,造成教案,我们都说内乱外患,这个外患也会作为内乱,互相激荡。

改革定位:

戊戌变法是一场怎样的事件?

法治周末:有人说,戊戌变法是康有为想搞君主立宪制。还有的历史研究者说,康有为想在一个旧制度上创出一个新局面。我想知道,你怎么定义戊戌变法事件?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事件?

汪荣祖:戊戌变法为什么发生?因为甲午战败,甲午为什么战败?就是中国旧的制度不行了,要改变。变法是变什么?变传统的法。所以康有为要改变君主专制制度,他要改成君主立宪制。他觉得,改变这个制度不能激进,要有一个步骤,从集权制到君主立宪,最后到民主共和。可是,革命党就是要把中国传统的制度推翻。革命与变法的差别就在这里。

法治周末:康有为为变法运动创造理论。先后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这两部书都是在尊孔名义下写成的,但被视为异端邪说,为什么?

汪荣祖:因为康有为根本不是在搞儒学,他是利用儒学,他的目的是变法,所以儒学对康有为来讲只是工具,他的目的是要改变现状。因为孔子的威望很高,所以他写了一本《孔子改制考》,他认为孔子也要改制,所以大家也会赞成改制。但对正统儒家而言,康的说法太激进了,简直要想“以夷变夏”。

法治周末:我看过茅海建的《戊戌变法史事考》,他里面大致有一个看法,觉得当时戊戌变法出台的那些改革的法律,一个是数量很大、很密集,103天里面居然下了超过110道的诏令,可见当时光绪和康有为等人都急于要改变当时的状况。但是,以清朝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时人的观念,这样的改革还是过于急切。你怎么看?

汪荣祖:那些改革措施激进吗?开农工局,设立学校,这些事情都要长时间地做,你不开始的话永远做不成。戊戌变法的失败,根本不是因为它太激进,而是光绪推进这些改革有阻力,变法与保守势力之间有矛盾,保守派后面有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势力很大。

光绪皇帝虽然在位,但慈禧当政40年实权很大,所以康有为要推进改革,一直遭到阻碍。到最后他们觉得没有办法,所以才想要激进搞政变。结果袁世凯告了密,慈禧等人发动戊戌政变,慈禧训政,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国外,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这些项目,假如有1300天,或者13000天,不就成功了?所以103天的戊戌变法失败,不是因为改革措施的激进,而是因为保守与进步势力的冲突越来越严重,最后没有办法,采取激励行动而导致惨败。

学者检讨: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法治周末:学者雪珥认为,戊戌变法失败有三个原因:第一,诏令的数量太多,在当时的通讯条件下,在幅员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官僚体系运行效率又很低,在这种情况下,文件传达比较困难,然后再执行起来当然就更难。第二,他认为涵盖面太宽,改革诏令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文教方方面面,没有一个轻重缓急之别。这样改革已经成为一个行政效率的一个障碍。第三点,缺乏细则。这种改革诏令,都是泛泛而言,只讲原则和大道理,只有空泛的目标设定,就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他还引用了英国人赫德的一个观点,赫德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团队缺乏工作经验。这样一来,只是形成了一个口水改革。你怎么看这种意见?

汪荣祖:光绪皇帝发布的这些诏令,是一个开始。任何事件都要有一个开始,对不对?你没有开始根本就没有进展,至于细则,都要慢慢来。比如说,农业、工业很多实际的东西,都要有一个开始,他的诏令下了就是要开始。可是他只有103天,要搞细则什么东西,根本就没有时间。所以他这个103天那么多诏令,每一件事情都要有一个开始,对不对?假如说这110多个诏令都要在102天完成,那当然不可能。

法治周末:绝大部分学者认为,袁世凯告密发生在慈禧变脸之后,袁世凯告密只是加重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后果。比如,戊戌六君子被杀。显然,你的观点与众不同,认为是袁世凯告密在前。理由何在?

汪荣祖:谭嗣同为什么去找袁世凯?就是要找袁世凯做这件事情——围园捕后。假如不是袁世凯告密,袁世凯事后会飞黄腾达吗?袁世凯后来的飞黄腾达显然是因为有功,这个功太大了。假如他不告密,或者是他照着谭嗣同的说法做的话,那慈禧的命都没了。康有为等人为什么要找袁世凯?他们觉得袁世凯是当时中国最有能力的一个军事领袖,而且又年轻,光绪还召见过他。

我认为,慈禧从颐和园回到宫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袁世凯告密。我们谈历史除了要事据之外,还要注意理据。

试想如果袁世凯事后才告密,慈禧能信得过他吗?至于为什么光绪要撤掉户部那6个堂官呢?因为光绪皇帝的改革推不动了,他觉得这些大臣都在阻碍。那些人去向慈禧告密,这是原因,可是这个原因没有马上爆发成政变。真正爆发成政变,还是因为康有为等人想先发制人,先发动政变,结果失败。

法治周末:戊戌变法的操盘手,除了康有为、梁启超,还有严复、谭嗣同。这4个人里面,严复是对西方了解最多的人,他在英国生活过多年。但是戊戌变法的时候,还是以康有为为主导,严复比较边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

汪荣祖:严复和日本的伊藤博文都到过英国,伊藤博文在日本建立了一种有生命力的立宪制度,严复就难有作为?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严复抽鸦片,而且他是一个学者型的,写文章做翻译的人,他不是一个干才,而伊藤博文是干才。康有为虽然没有出国留学,但他是一个可以做事的人,李鸿章很重视严复,但是他抽鸦片,一抽鸦片,人就消沉了。其实严复不一定能够做成什么大事,他只可以提出一些想法。

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张之洞没有来领导戊戌变法。张之洞与陈宝箴这批人也是要改革,而且他们有实际的政治经验,张之洞又受到慈禧太后的信任。假如说当时不是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而是张之洞领导,结果肯定不一样。本来,张之洞已经准备动身到北京来了,结果沙市发生了一个案件,又把他派到沙市去了,他就错过了这个机会。

历史反思:

戊戌变法有哪些历史教训?

法治周末:戊戌变法是要变制度。但是一旦变制度,就会影响到慈禧和保守派人的权力和既得利益。是不是可以把戊戌变法看做清朝统治者自我改革的失败?

汪荣祖:假如你改革,权力不会失掉,要革命,权力才会失掉,而且可能丧命。当时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有皇帝又有太后,太后权力太大,她没有名而有实;光绪有名却没有实权。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假如当时没有慈禧太后,变法就没有阻碍了。所以康有为看得很清楚,因为在中国皇帝是权威,历来都是皇帝说了算,可是现在这个皇帝说了不算,因为有慈禧太后在那里。

法治周末:我们现在回顾一下,政治制度变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可能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清廷开始被英国人打败,后来被英法联军打败,然后甲午海战惨败给日本,惨败之后必然有一种非常焦灼、非常急迫的心理,我们要赶紧变法,所以就很难保持平衡和从容的态度,实行渐进的变革。

汪荣祖: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问题越来越严重。换言之,从鸦片战争开始证明,中国是有病了,有病要吃药,所以先开始吃比较温和的药——自强运动,结果无效。然后药强一点,戊戌变法搞政治改革,还是无效,所以有了辛亥革命。这都是一步步来的。所以,中国绝对不可能在鸦片战争失败以后,马上就搞革命。

可是我们一比较,日本为什么可以改革?1853年,美国派军舰到了东京湾,黑船来航。美国要求日本把门户打开,因为日本很小,黑船在东京湾,不要说官员看得清清楚楚,一般日本老百姓都可以看到。所以这个印象很深刻。但是中国,一直要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到北京以后,圆明园被烧掉以后才感受深到。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恭亲王看到这个情况,后来,他跟俄国人定条约,他也是发动自强运动的最主要的人物,如果是恭亲王他做了皇帝,情况肯定又不一样,慈禧不可能揽权。日本一直是外来文化,本来受到中国文化影响最大,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不行了,日本就拥抱西方文化。日本在心理上借鉴外来文化就没有中国有那么大的障碍。所以说中国一败再败之后,才慢慢地转变,有这方面的原因。

法治周末:鲁迅先生有一段名言:“在中国,挪动一张桌子也要流血。”因为保守派的实力过于强大,如果要来检讨一下戊戌变法的得失的话,你有哪些心得?

汪荣祖:任何地方都是这样,所谓保守势力是长年累积的,你要改变当然是不容易的,要慢慢来的,经过很长时间,改革才变成主流。戊戌变法的教训就是,当时旧体制太强大,而且最根本的是,光绪与慈禧太后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中国传统体制内是不应该存在的。

可是,假如慈禧一开始并不主张变法的话,光绪根本连百日维新都做不到,所以,变法还是她允许的,从慈禧的眼光来看,你做得太过火了,到了乱法的程度,所以她才干预。

个人责任:

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是力有不及?

法治周末: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自强运动也好,戊戌变法也好,清末新政也好……这些改革都没有成功。从戊戌变法作为一个个案来检讨的话,你觉得中国现代化的挫折,它主要是在哪里?

汪荣祖:鸦片战争之后,每一次都是学到了教训才改革。其实晚清改革要比戊戌变法还更进一步,因为它要立宪,戊戌变法都没有谈这些问题。清廷派大批留学生到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去,然后又开国会,开议会等。但是晚清变革不成功,就爆发了辛亥革命。所以我讲辛亥革命,势力最大的主要还是士绅,也就是立宪派的人。比如,武昌起义的时候,湖北的议会主要是汤化龙这些人,他们都不是革命党。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大部分省都是士绅,都是立宪派。张謇根本不是革命党,他当时要自保。像陈德泉本来是江苏巡抚,江苏宣布独立,他就变成都督了。简单说中国现代化运动的挫折主要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就戊戌变法个案来看,亦复如此。

法治周末:根据已有的研究,我总体觉得康有为个人的素质不适于扮演改革的领导者。不管是从他的性格和品性,还是他的政治能力都不够。让他领导戊戌变法,实际上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之外。你怎么看此前学者对康有为的评价?

汪荣祖:讲来讲去,这都是事后聪明。康有为是个思想家,他实际上从事实际政治的机会都没有。你怎么能说他没有能力呢?他根本就不在其位。戊戌变法,就是想要搞君主立宪的改革,他的思想还是有重要性的。在那个时代,谁能够超过他?而且他1905年写了《物质救国论》,怎么样来物质救国?我觉得我们现在搞改革,康有为当时也有这种想法。包括海军的建设,康有为那时候就提到了,他主张派留学生到西方学习科技等。

康有为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他根本没有机会来表现。当然,这个人有知识分子的傲慢。你看他的变法思想,就是戊戌变法最主要的部分,光绪皇帝选了18篇,编成《杰士上书汇录》。杰士是谁?就是康有为。其他的人在思想上都那么平庸,像他这种有思想的人,他当然会自大。

法治周末:但是像张之洞、陈宝箴这些人他们可能看不上康有为,觉得他可能就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

汪荣祖:对,他们瞧不起康有为,也许更多的是不能接受康的一些思想,主要就是因为他写了两本书,《孔子改制考》与《新学伪经考》。因为他们觉得康有为挑战了中国儒家的传统,他们不能接受。张之洞、陈宝箴觉得,你怎么能够把孔子这样扭曲?康有为在这一方面太激进,可是他激进也是有道理的。《新学伪经考》把古文经典全部说成是假的,这当然讲得太过火了。为什么?他就是要用今文经来变法。,所以他有政治目的。可是张之洞这些人要维护学统和道统。

法治周末:我读完你写的《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的时候感觉,郭嵩焘的著作没有被广泛传播。如果大家都去读他的书,那晚清可能是另一个局面。

汪荣祖:因为郭嵩焘讲西方好处,虽然当时很多人知道,但是没有人敢讲出来。他出头了,棒打出头鸟。所以你看湖南人都骂他,而且当时的观念也很难改过来,他是第一个到西方当外交官的,可是当时的中国人根本没有外交官这个概念。

法治周末:十多年前,我曾经去西安采访黄永年先生,当时我们就聊到中国的现代化转型。他的观点就是说需要一个过程,西方国家用了两三百年的时间才转过来,我们中国从鸦片战争1840年到现在200年不到,这么大一个国家,你一下子是跟不过来的,可能还是需要一个过程。

汪荣祖:对的。西方罗马帝国崩溃以后,经过一千年的演变到德国、法国、英国这些国家,可是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马上就要变成现代国家,人家一千年的事情,你几十年当中要把它改变,不可能嘛。

责任编辑:高恒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