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传记,也许在各种传记中不是最“易读”的,却是每个年轻人都需要了解的。因为,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是否具有科学素养,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这是一个"喝白酒能抗癌"、"地震云预示着大地震"、"闪电不会两次击中同一个地方"等伪科学在朋友圈广为流传的时代,人们在信息爆炸的洪流中艰难地披沙拣金,澄清谬误的成本不断增加。
传说中,"地震云预示着大地震"
科学素养,就是具备一些科学知识、有能力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
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模式,擅于运用科学技术来处理复杂的社会事务。
"科学素养",简单来说,就是学会如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现代社会,科学家与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遥远。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一套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提供的定位服务,就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北斗系统的背后,是一群站在科技最前沿的航空航天专业领域的科学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高精定位服务
颅内肿瘤,是最难治疗的肿瘤疾病之一。想在密密麻麻的颅部血管网缝隙中定位病灶、取出肿瘤,对脑外科医生的挑战何其巨大?但是现在有了颅脑手术机器人,可以通过定位系统扫描,精密计算最佳路径,辅助医生手术。
各种高精度手术机器人的背后,当然也离不开医生与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科技改变世界。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创新不再是高高至上的理论,变革已经悄悄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
时代在飞速发展,科技的进步一日千里。变革越快,就越要紧跟前沿、站在时代的尖峰。作为研究者的科学家是如此,作为时代中的普通人也是如此。
增进科学素养,除了学习科学知识外,阅读科学家的故事是更直观的方法。了解科学家的成长历程,学习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素养"的形成和意义。
这里为你介绍4位科学家的传记。
这些科学家都是相关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的传记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成长和成就。
- 一、《爱因斯坦传》
作者: [美] 沃尔特·艾萨克森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豆瓣评分:8.7分
1905年被称为"奇迹年"。在这一年,年仅25岁的爱因斯坦连续发表了4篇颠覆性的论文,从而彻底改变了世界。
谈到科学家,爱因斯坦是一个绕不开的里程碑。从爱因斯坦开创"奇迹年"开始,科学家看待世界的思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百年来,有无数人在追随爱因斯坦那种充满创新意识的思维模式。
据说全世界有超过200种版本的《爱因斯坦传》。之所以推荐艾萨克森的这个版本,是因为这一版本确实是最易读的版本。
讲爱因斯坦,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他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那些由物理学家所写的传记,虽然精确详尽,但是科学浓度过高,确实容易让普通读者读来如坠云里雾里。
考虑到那句著名的传言"全世界只有12个人能读懂相对论",如果希望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事迹,或者其科学素养精髓,也许一本不是物理学家所著的传记,反而是个好选择。
这本易懂的爱因斯坦传记,源于作者的深厚文字功底。
沃尔特·艾萨克森是著名的传记作家。他的著作《史蒂夫·乔布斯传》、《富兰克林传》和《基辛格传》等,每一本都是经典之作。可以说,艾萨克森就是传记品质的代名词。
在艾萨克森的笔下,艰深的物理知识似乎没有那么枯燥了,对科学和神学的探讨也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真正认识这位著名的、才华横溢的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的成功,不仅在于他过人的智慧和超级洞察力,更在于他的独立思考精神,和对理性规律的坚定信念。
除了科学家身份,爱因斯坦还是一位对人类命运怀有深切关心的活动家。早年,他潜心研究科研,但是一战和二战中,犹太人的身份让他及他的同胞们在科学界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爱因斯坦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更重要的是,他旗帜鲜明地支持和平主义、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他的政治主张,与他在科学上始终秉持的、对物理世界的理性规律的信念,是完全一致的。
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位积极、坚定而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 二、《奇特的一生》
作者: [俄] 格拉宁
出版社: 海燕出版社
豆瓣评分:8.3分
《奇特的一生》是一本奇特的书。为什么这么说呢?
它是俄国生物学家柳比歇夫的传记,由柳比歇夫同时代的传记作者格拉宁撰写。然而它又不是一本通常意义上的传记。
由于写这本书时,传记的主人公柳比歇夫已经不在人世了,格拉宁只能以柳比歇夫留下的大量资料和笔记为线索,探索并思考柳比歇夫取得巨大成就的深层原因。
1918年,柳比歇夫从部队复员回来,开始从事纯学术工作。
那时,28岁的柳比歇夫已经提出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想想看,把成千上万的生物进行分类!柳比歇夫很早就意识到,想要达成这项人生目标,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所以他不断从生活中挖掘时间。
格拉宁反复研究柳比歇夫的笔记系统,终于发现了柳比歇夫挖掘时间的秘密:时间统计法。
通过这种针对过程的"时间统计法",柳比歇夫获得了比常人多数倍的时间,从而也获得了远比常人多数倍的成就。
格拉宁敏锐地意识到,时间统计法对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意义。他把这些都写在了这本传记里。
因此,我们在书中不仅可以看到一位生物学家是怎样用精密、严谨的科学素养来创造出巨大的成就;也能看到这位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是如何轻松游走于时间的缝隙,在高强度的科研工作与轻松地享受生活中,获得平衡与幸福。
在格列宁的笔下,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都得益于他对时间的把控。他是时间的真正的主人。
- 三、《希尔伯特传》
作者: [美] 康斯坦丝·瑞德
出版社: 上海科技出版社
豆瓣评分:8.6分
希尔伯特被誉为"数学界的亚历山大"。
这样高的荣誉,源于希尔伯特在数学界的惊人成就:在巨大的数学版图上,到处都留下他显赫的名字:从代数、数论,到几何、分析、逻辑,他每次研究兴趣的转变,都成为数学界的风向标。
大卫·希尔伯特是20世纪上半叶国际数学界的一位领袖人物。
1900年,在巴黎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希尔伯特提出了23个著名的数学问题,极大地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他的这些问题,不仅激发了整个数学界的想象力,也造就了20世纪一大批著名的数学家。
这本书的作者康斯坦丝·瑞德,是一位著名的美国传记作家。她是一个数学爱好者,但绝非是数学专业工作者。因此,我们在这本书中不会看到晦涩难懂的数学分析。
相反,我们可以在这本书中看到一个精彩的人生故事。
希尔伯特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人,他在一个极度抽象的世界里如鱼得水,度过了平淡而又神奇的一生。
这本书的另一个特色是,我们可以从中读出家庭、文化、朋友以及导师,是如何影响一位数学家的成长。良师益友的影响力,贯穿了希尔伯特一生的始终。
最终,他的墓碑上刻着数学家的豪言: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终将知道。”
- 四、《皮埃尔·居里传》
作者: [波兰] 玛丽·居里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豆瓣评分:8.5分
《皮埃尔·居里传》是居里夫人晚年为丈夫所写的传记。在国内的版本中,这本传记一般是附在《居里夫人自传》里共同发行的。
同样是由居里夫人执笔,《居里夫人自传》落笔冷静,篇幅也较少;《皮埃尔·居里传》中,居里夫人却用充满温情的笔触,详细记述了皮埃尔·居里在科学探索道路上的坚持,以及皮埃尔高尚的人格魅力。
1903年,玛丽·居里和丈夫皮埃尔·居里,以及亨利·贝克莱尔,因为在放射性上的研究和发现,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其时,居里夫妇正当事业的黄金时期。
然而,不幸降临了。仅仅3年后,1906年,皮埃尔·居里遇车祸身亡,终年47岁。
志同道合的玛丽和皮埃尔·居里夫妇
此后,玛丽·居里信守对丈夫的承诺,忍着悲痛,接替了丈夫的工作。最终她提炼出纯净的氯化镭,并在1911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在《皮埃尔·居里传》中,居里夫人细致地描述了居里先生的大公无私、不计回报。传记中插入的两人的书信和日记、他人的评价等等,也从多个角度展现出皮埃尔•居里的高尚人格魅力。
谁要将全部心思都用在对荣耀的追求上,就必将自寻烦恼,还会将人的最崇高目标放到次要的地位。
这个目标就是为了爱好而从事的科学研究。这是人类最为高尚的情操。
——摘自《皮埃尔·居里传》
居里夫妇在婚前和婚后的生活都相当清贫。但是他们是志趣相投的伴侣,非常满足于这种物质生活平淡、而精神生活丰富的日子。这样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可以一门心思埋首于实验之中。
由于经费不足,他们只能利用非常简陋的设备进行研究,一间漏雨的木棚子就是他们的实验室。在几乎没有帮手的情况下,居里夫妇全身心的投入在科学研究中,最后终于登上了科研的高峰,为镭提纯和镭疗法(在法国被称为"居里疗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居里先生的执着钻研精神,始终深深感染着玛丽·居里。正是对科学的共同热爱,让他们夫妻二人克服巨大的困难,志同道合地并肩战斗。
居里夫妇发明的镭疗法,用于癌症的放射治疗
结束语:
“科学家”,听起来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但通过阅读科学家的传记,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他们与普通人一样,生活充满了困难,成长的路上也有许多诱惑。
除了聪明的头脑外,这些科学家无一例外都具有坚韧的品质。
决不放弃、充满想象力、活得生动而精彩,是这些科学家们共同的特征,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培养的最重要的科学素养。
科学家不是遥不可及的人。也许,下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就诞生在你我身边。
——E·N·D——我是@亭亭漫读 ,爱生活、爱好书。欢迎你关注我,一起漫读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