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艺术家:gartist01(微信公众号)

「最受欢迎的艺术欣赏公号 最具人气的文化艺术社群 」

特别推介 | 名家艺语 | 艺术品鉴 | 艺术领秀 | 风雅 | 悦读

我不知道生命是否比死亡更伟大,但爱超越了这两者……宿命无可选择,爱战胜一切!

良辰美景奈何天牡丹亭昆曲(人间四月天昆曲之美)(1)

良辰美景奈何天牡丹亭昆曲(人间四月天昆曲之美)(2)

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日本有能剧,德国有古典音乐,英国人有莎剧。他们对自己民族的“雅乐”都极端引以为傲。那么我们中国人的“雅乐”是什么呢?

这是我在记录片《昆曲六百年》开篇中所听到首段精彩的文字解说,那充满磁性的解说音调吸引着我继续看下去的欲望。

最终我知道让中国人极端引以为傲的“雅乐”是昆曲。

良辰美景奈何天牡丹亭昆曲(人间四月天昆曲之美)(3)

它诞生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六百年多历史,被誉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一,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它又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说,中国人的音乐韵律、舞蹈精髓、文学诗性和心灵境界,真的尽在昆曲之中吗?

事实上作为昆曲素有中国戏曲之母之雅称,我国现有的主要地方剧种,几乎无不受过昆剧艺术的影响。昆剧所展示的唱腔美、人物美、造型美、动作美、文字美、情节美,每每令人如痴如醉。也正因如此,昆曲艺术是我国第一个推荐并被载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名录的艺术种类。

这足足证明了昆曲的魅力之深。

良辰美景奈何天牡丹亭昆曲(人间四月天昆曲之美)(4)

昆曲从六百余年“从前”的时光里留存给我们的为数不多的“慢”记忆。细腻悠长的“水磨腔”,诗情画意的舞台表现,独具神韵的东方风格,昆曲集中国古典艺术与美学之大成,历经沧桑而始终具有令人着迷的魅力。四百年前,汤显祖以横溢才华、生花妙笔创造了不朽的爱情诗剧《牡丹亭》。汤氏曾自称:“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由明至今,《牡丹亭》几乎成为昆曲的代名词。

良辰美景奈何天牡丹亭昆曲(人间四月天昆曲之美)(5)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如今这个什么都追求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似乎都失去了“一往而深”的耐性和做梦的能力。一板一眼、循序渐进必须背弃,连爱情也是心急火燎、迫不及待,恋爱、结婚、生子、离婚的一揽子工程迅速招标完成,爱得快也分得快。面对艺术,我们也变得急不可耐,无论是艺术从业者,还是观众,都在喧嚣中变得“眼热心冷”。

良辰美景奈何天牡丹亭昆曲(人间四月天昆曲之美)(6)

尽管剧中所演绎的都是江浙一带的吴哝软语,唱腔圆润婉转,凄切缠绵,步伐轻盈,舞蹈是那样的优美,一笑一颦中无不流露出青春的典雅。

也只有当你去了现场观看,才知道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优美的唱腔之下演绎得是那样的感动人,剧中的唱词也是那样的优美,犹如是一首首抒情诗,让你沉醉其中无法自拔。我想去看过现场的人一定会有和我相同的感受:此生没有白来这个世界走一糟,看过此剧不枉白活一场!

良辰美景奈何天牡丹亭昆曲(人间四月天昆曲之美)(7)

良辰美景奈何天牡丹亭昆曲(人间四月天昆曲之美)(8)

昆曲之美,美在演員指尖,遙指遠方,便成巍峨群山;輕點近處,便觀蕩漾碧波。指尖成峰,指間繞水,青山綠水勾勒出昆曲之美。邊歌邊舞,水袖拋舞,時而牽住離愁別恨,時而翻出滿腔哀怨,時而繞出情思綿綿。舒展之間,道不盡的風致楚楚。

良辰美景奈何天牡丹亭昆曲(人间四月天昆曲之美)(9)

昆曲之美,美在唱腔。沈寵綏在《度曲頌知》中說,昆曲“功深熔琢,氣無煙火,啟口輕圓,收音純細”。水磨調流麗悠遠,聽之足以蕩人。一唱三嘆中無論是閨閣閑愁、離人相思、興亡之嘆,都淋漓盡致,風情萬種,檀板慢拍中,讓人心魂搖曳,神思悠然。

良辰美景奈何天牡丹亭昆曲(人间四月天昆曲之美)(10)

昆曲如一幕永不謝幕的長劇,一次次場景變換,一年年的人物變遷,轉眼就是600年。殘破的工尺譜,雅致的戲服,悠揚的笛聲,還殘留著昆曲風雅之美,然而這聲音太柔太細,以至於快要被歷史遺忘。我們的時代太繁華,燈紅酒綠,繁弦急管中,沒人願坐在戲臺前,聽妙喉婉轉,看水袖飄飄,如何在一方舞臺上演繹幾千年的滄桑浩蕩,一個人的命運起落。昆曲成了精雕細刻的檀香木,高貴典雅,卻不再實用。拉開昆曲這扇門,就會驚嘆一句:“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良辰美景奈何天牡丹亭昆曲(人间四月天昆曲之美)(11)

良辰美景奈何天牡丹亭昆曲(人间四月天昆曲之美)(12)

天下写情者太多太多,已是数不胜数了,然而有几个能像汤显祖这样把爱情发挥到极至,让一段爱情流传千古呢?皆因没有参透情为何物。这让我想起来了诗人元好问写的那一句诗: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我想这大概是对《牡丹亭》的魔力最好的诠释吧。

随着时光不断地流逝,那些缠绵痴怨的才子佳人的古典爱情早已尘封进历史的古册之中,她们伴随着时光飞逝离我们渐行渐远。今天的我们可以说是早已远离了那样一个古典时代,事实上是早已失去了古代人的那种悲悯情怀和从容的心境。

良辰美景奈何天牡丹亭昆曲(人间四月天昆曲之美)(13)

然而直至某天剧院上演着汤显祖絮絮叨叨地重述那段穿越生死之情的爱情故事,才恍惚醒悟过来:原来人类曾经有过这样如梦如幻的古典爱情。

是啊!人类曾经真的就出现过这样的古典爱情。而今天的我们呢?是否也梦幻着去经历那种古典爱情的深情之美呢?

其实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生活历练让汤显祖写就这部传世的经典作品,又是怎样刻骨铭心的情感煎熬,使得他达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让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境界。

良辰美景奈何天牡丹亭昆曲(人间四月天昆曲之美)(14)

良辰美景奈何天牡丹亭昆曲(人间四月天昆曲之美)(15)

然而这出青春版《牡丹亭》最让我沉迷的是开场的那段,那是一个充满磁性的中年男子的独吟:

忙处抛人闲处住。

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

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良辰美景奈何天牡丹亭昆曲(人间四月天昆曲之美)(16)

良辰美景奈何天牡丹亭昆曲(人间四月天昆曲之美)(17)

良辰美景奈何天牡丹亭昆曲(人间四月天昆曲之美)(18)

良辰美景奈何天牡丹亭昆曲(人间四月天昆曲之美)(19)

忙处抛人间处住。百计思量百计四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