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黄浦的居民最“念旧”,一些旧改的居民搬离了黄浦,还是会经常回来,因为家门口的文化享受,是他们难以割舍的情怀之一。十年来,黄浦这座充满人文气质与活力气息的中心城区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设施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内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让黄浦公共文化服务随处可见、随手可得。

硬件提升补足“最后一块短板”

黄浦区是典型的“二元结构”城区,高楼大厦之下仍有大量老旧住房。对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来说,家门口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居委活动室在硬件上亟待提升。

2019年8月,豫园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馆落成开放,标志着市中心老城厢地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不足”这一“老大难”问题在黄浦区得到了彻底解决,补足了黄浦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最后一块短板”。

本地居民公共文化服务(随处可见随手可得)(1)

家住古城居民区的余佩丽是豫园街道风采艺术团的领队,该艺术团以鼓乐舞蹈、广场舞见长。她说:“从前,艺术团想要排演节目、参加比赛,往往苦于原先的训练场地较小,不好施展拳脚,队伍难以扩编。新的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正式启用后,全新的舞蹈房让人眼前一亮。不仅空间合适,还更新了隔音墙、音响设备等专业配置。队员们训练起来更给力了。”

本地居民公共文化服务(随处可见随手可得)(2)

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作为城市社区的“公共客厅”,是离市民最近的“文化站点”。2018年,黄浦区170个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通过创建验收,社区中的“迷你文化中心”日益成为居民享受文化生活的“大舞台”,构筑起了“5分钟社区文化圈”。

公共文化助力市民素养提升

硬件的升级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供了载体和平台。

家住五里桥街道的刘敏是位时髦的老太太,穿梭在全区多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上午买完菜和邻居结伴去瑞金二路街道社区文化中心看电影,下午又参加了五里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亲子瑜伽。“以前社区文化中心就好像‘老头老太集散地’,现在不一样了,活动项目丰富多了,质量也明显提高,心仪的活动多到让我难以取舍。”

本地居民公共文化服务(随处可见随手可得)(3)

晚上烧好菜,在格致初级中学读书的孙子杜亦文回来了。以前刘敏老两口和孙子用普通话沟通,最近杜亦文在学校喜欢上了沪语课,讲起上海话不仅不再卡壳,还不时能用上几句俚语,全家人和乐融融。

刘敏一家或许只是小小的个例,但又是黄浦这十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的缩影。文化阵地与文化设施的健全,不仅切实提升着和普通市民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有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公民文化艺术素养的培养,从而带动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

本地居民公共文化服务(随处可见随手可得)(4)

今年,黄浦区首次开展市民艺术夜校。从上半年的线上授课,到下半年线下线上“两条腿走路”,区文化馆在夜校课程安排上聚焦中青年群体的都市时尚活力需求,逐步构建了多基层点位、多功能分区、多主体参与的市民美育培训机制,持续提供丰富多彩的美育盛宴。

探索与创新公共文化“最后一公里”

源于生活的作品,才会引发观众共鸣;高于生活的选题,最能引发观众深思。接地气的作品,也更容易让市民感同身受。在黄浦,群众文化有着深厚的基础,群文创作更是黄浦区近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区文化馆鼓励馆内业务干部及基层骨干创作精品,积极组织这些原创作品参与各项群众文化赛事,交流展示美育成果。

本地居民公共文化服务(随处可见随手可得)(5)

如今,各艺术门类比赛捷报频传,喜讯不断。自2016年至今,区文化馆创排的原创作品,在“上海之春”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活动中共获得20个“优秀新作奖”、19个“新作奖”。原创红色情景诗剧《追寻》自2017年首演起,已演出36场(次)。

本地居民公共文化服务(随处可见随手可得)(6)

此外,截至去年底,黄浦区共有各级群众文艺团队548个。除春天合唱团、卢湾青年越剧团等14个区级团队外,还有534个社区基层业余文艺团队,通过文艺活动丰富居民们的文化生活。

本地居民公共文化服务(随处可见随手可得)(7)

社区基层群文团队活跃的背后,得益于黄浦区近年来对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管理模式的积极探索。黄浦区是上海最早进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探索的城区之一。为了“走”好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黄浦区广泛吸引合格的社会主体参与其中,提高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效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

本地居民公共文化服务(随处可见随手可得)(8)

目前,全区10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已全部实现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管理运作。五里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通过公开招标,由左邻右舍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进行项目委托管理。专业的团队引进专业的师资毫不费力,许多活跃在电视荧屏上的名演员,如今经常在社区为居民上课、辅导。瑞金二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则借助浦江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立起全市首家数字院线社区影院,开设了免费老年影院、亲子影院和白领影院等。在周边居民看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俨然已成为集文化娱乐、健身休闲、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阵地。

这样的管理模式能让居民们拍手称赞,不仅在于让专业的人做上了专业的事,更在于活动项目好不好、需要增加什么项目或设施,都由居民说了算。居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喜欢的节目、参与到喜欢的活动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