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家人去热海玩耍,看烟花(日本静冈县),
在酒店里看日本电视台电视贩卖。
其中有一款“煤气灶”产品先介绍了10分钟左右,我看的入神,然后开始说市场价格“15万”日元,今天限时优惠,只要12万日元。
之后又说“以旧换新”,免费帮你把旧的搬走,还帮你打扫一遍灶台附近的油渍,还给你抵消1万5千日元,
我一想,这好事儿啊。
然后接着又说可以退货,试用不好可以7天退货。
然后然后又介绍说:时间限定,电视节目结束前购买的朋友又给优惠1万日元。 好感动,总共只需要9万5千日元。
是不是觉得全世界的电视购物套路都一样?
在商业世界里,有一群人,他们对用户心理的洞察功夫,简直练得炉火纯青,他们就是淘宝的卖家。
在淘宝这个竞争激烈的格斗场上,卖家们千方百计、用尽绝招地与顾客、竞争对手斗智斗勇,拼得你死我活。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他们都用了哪些最常见、也最值得学习的格斗术,让你一步一步忍不住剁手的。
1、包邮
你想买一支电动牙刷,千挑万选找到了心仪的那款,A店卖199元包邮,B店卖189元,但还要10元邮费,总价都是199元,但A店的销量和评论远高于B店,这是为什么呢?
价格都一样,只不过说法不同,对决策的影响真会那么大吗?
还真会。你定价189元加10元运费,会触发顾客“损失规避”的心理,顾客会觉得这个牙刷就值189元,而我还要额外付10元运费,会有种“损失10元”的感受;
而你定价199元包邮,就相当于告诉顾客,“这个牙刷本来就值199元,运费不用你出,我包了!”顾客会有种“占了便宜”的价值感。虽然你知道,不管用哪种说法,这10元运费都出在顾客身上。
这就是“语义效应”,一个相同的问题,只是在表述上有些不同,却导致了完全不同的决策判断。
2、组合优惠
选好了牙刷,确定了价格,199元包邮,你刚要下单,忽然看见一个牙刷搭配一个牙刷头,只要209元,而单买刷头都需要49元,这几乎相当于白送一个刷头啊,你会买哪个?
当然是买牙刷加刷头的组合了。
这个49元的刷头,就是卖家设置的“价格锚点”,它是为了衬托出牙刷 刷头的组合格外便宜,让你毫不犹豫地选择买套装,多买一个刷头。
3、满减
牙刷加刷头209元,便宜了小40元,太划算了,你很高兴,在购物车中刚要点“结算”,你忽然看见两个字:领券。点开一看,“满259减30”,领取成功。
再买50元可以减30,你心想“那就再买个刷头吧,反正以后都要用的”。于是你又加了一个刷头进购物车,总价变为258元,离259元还差一元,怎么办?
这时你又“正好”看到两个字:凑单。
点开一看,这家店最便宜的商品,是一盒10元的牙线,你心想“备一盒平时也能用”,于是将它加入购物车,心满意足地去结账。最终一共花了238元,买了一个电动牙刷,两个牙刷头和一盒牙线,真划算。不知不觉,你又多买了两件东西。
还记得“确定效应”吗?
满259元减30,这30元便宜是你一定能拿到手的,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去争取。卖家通过满减优惠券促使了你凑单,又通过专门准备的“凑单专场”,进一步降低你凑单的门槛,从而提高了客单价。
4、7天无理由退换
你看好了一件衬衫,是你常穿的牌子,样式颜色都很满意,价格要比商场便宜不少,唯一的问题是,不能试穿,买回来不合适怎么办?
卖家早就替你想好了:7天无理由退换,还送运费险,一旦产生退换,运费赔给你,你一分钱都不用花。这下大大降低了你的购买门槛,反正不合适还能退,买买买!
难道卖家就不担心退货的人太多导致亏本吗?我们会讲一个概念,叫做“现状偏见”,一旦你买到手,由于对现状的依赖,对损失的厌恶,除非有严重的质量问题,一般你是不会轻易退货的。
5、价值重构
包月鲜花,四束168元,买家觉得贵,不愿意买,怎么办?
来看看淘宝卖家的心机文案:“每周只需一杯咖啡的花费,就可以把鲜花送到家,享受一整周的好心情。”一杯咖啡换一束鲜花,贵吗?好像也不贵,那就订一次试试看吧。
把价格很高的商品,平摊到每周甚至每天,让你产生“也不贵嘛”的心理,忽略那个总价格,促使你马上购买,这就叫做“价值重构”。
包邮、组合优惠、满减、7天无理由退换、价值重构等等,这些早已是卖家最常用的销售套路了。在淘宝这个激烈竞争的格斗场里,几乎每个你暗自得意占到的“小便宜”,都是卖家毫无痕迹的“精心设计”。
其实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对用户洞察及其精准的格斗场,那就是电视购物。在电视购物中,用到了哪些基于用户心理的销售手段呢?‘
电视购物的套路:
1.最后期限:我们的商品还有最后10分钟就要涨回原价,抓紧时间,迫使你快速决策
2.价值重构:这个和罗胖卖专栏差不多,专栏一年199,每天也就5毛钱,不贵嘛,电视购物是不断通过拆解或对比联想重构
3.捆绑销售:买手机送手表,高价补贴低价,交叉补贴
4.价值扩张:不粘锅做测试,搅拌机做测试,刀具也要做测试,而且都是比较戳中痛点的测试,这也依赖电视载体,能更好的传递价值感知
5.社会认同:光我们说好不算,在现场连线找几个托演出很好用的样子,或是通过不断缩小的库存展示
6.包退换:这个也是经常强调,临门一脚,打消你的顾虑
电视购物常用的手段如下:
1.先定一个高价,利用价格锚点优惠促销
2.利用确定效应,满多少再减
3.优惠组合,团购
4.案例暗示,底下出现有多少人订购的数字
5.气氛渲染,主持人用非常激情的语气和身体动作在告诉你,买这个多么划算和多么好
6.稀缺心理:经常会说限量发售多少,让人“损失规避”,不买就会损失的心理 7.情景销售:卖衣服有真人试穿,卖锅有适用场景,通过场景植入激发购买欲
8.包邮。送货到家,保修等降低你的购买门槛
9.利用一些权威数据来降低购买风险,比如连续销量多少,经过某某权威验证等
10.价值重构,一件高价格产品他们会拆分,每天只要……让人觉得便宜。
电视广告一般会打出组合拳:
1、心理账户。给老人送孝心,为孩子送爱心,给爱人送暖心。
2、价值扩展。做实验或者真人试用试穿
3、最后期限(名额限定,时间限定),活动最后3分钟或者最后20个名额.
4、损失规避:买就送其他产品。
5、价值重构:每天只需花2毛钱!
6、比例偏见:原价1980,现在只需198元。
7、免费邮寄,货到付款支持开箱验货:打消客户疑虑。
这些满满的套路,每次都是让“桶”掉在“井”里。学习了5商之后,“桶”也开始慢慢变大,相信有一天“桶”会粗的掉不进“井”里!!!
谈谈自己理性消费的三大理念:
第一,决策要三思,“逆向”而为。若一样东西处处合心意,但最初仅因为贵而决定不买,三思后,买下(在经济允许范围内);若一样东西处处平凡,但最初仅因为划算而决定买(不论是受包邮、组合优惠、满减等等手段诱惑),三思后,不买。
第二,从看价格决定是否购买,转变为看价格/使用次数和价格/潜在创造的价值,坚定买下上述两个比例高的东西,比如高品质耐用的奢侈品、能大大提升效率的苹果笔记本电脑等。
第三,在淘宝等电商平台上购买口碑好且几乎没有任何促销活动的商家(即基本无营销套路)比如我常买的一个店家,即使活动力度最大的双十一,折扣也不低于95折。
多年检验证明,这些商家大部分才是大浪淘沙留下的真金。
总结一下,套路千变万化,纵使你能见招拆招,也不免效率低下,唯有理性的头脑,清晰的原则,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化各类套路于无形。
除了上述淘宝招数之外,电视购物还有以下招数:
招聘很红的明星代言,换取消费者的信任;明星代言让公司在顾客心里有一种感觉:这家公司是认真做的,不是挣了一笔就走的。你看他都请了那么贵的明星帮他代言,只能是认真地长久地做下去,才能回本的。
不断重复说出易记的电话号码;即使顾客有再高的消费欲望,顾客没拨打电话,那都只是徒劳。所以,不仅主持人会不断强调,电视屏幕上比较显眼的位置都会显示订购电话。
不断闪现的购买电话,或者不断减少的购买名额;给顾客刻意地制造紧迫感,同时唤起顾客的从众心里。
制造顾客的心理恐慌;例如卖颈椎药的,会用具体专业的数据,加上生动形象的图像,给你营造一种危机感,觉得颈椎如果不这样治就不行的印象,提高成交率。这期淘宝为何让我剁手?商家的套路全中了,没办法,自己太感性了。
电视购物基本看到就跳过了,记的比较多的套路是:
1. 很多电视里卖的商品都会和线下的做比较的。比如卖酒。主持人说“大家都知道茅台在线下都是1000多的,今天我们节目里的茅台酒只要280”,这用的就是价格锚点。线下的1000是电视上280的锚点。
2. 280这个价格可能让人觉得电视上卖的是假货,这时候电视上会找“茅台酒的销售经理”上电视台。
他会在电视上说“我们这是回馈给广大的消费者,这绝对是亏本价格,是绝无仅有的,千万不要错过”。这样消费者就会觉得白酒是真的,还利用了损失规避心理,不买就是亏。
3. 主持人和销售经理又聊了一会,这时候主持人又问“您看,能不能再便宜一点”。这时候销售经理说“这样把,为了回馈大家,也不要280了,就200吧”。
这又是一个锚点,给人惊喜的感觉。本身是280还准备考虑一下,一听200可能就买了。
4. 主持人又说了“现在买一箱白酒,再送你两瓶白酒,20个酒杯”这运用了显性的比例偏见,给大家更大的价值感,而且本身想买2瓶的,可能就买一箱了。
5. 主持人继续说“前50名打电话,再送醒酒器一个”,那就别想了,打电话买吧。
6.最后在整个过程中,氛围一直都很躁动,让人来不及理性的思考,在快节奏下,很感性的就买了。
总之,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