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汉代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大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秀作品。它的作者多是劳动人民和出身卑微的文人,因此它直接而广泛地反映了两汉社会的生活图景和种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是两汉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写照。从现存的作品来分析,其思想内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揭露封建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与压迫。汉代的社会生产虽然有所发展,但是由于封建统治者日益腐化奢侈,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残酷的掠夺,剧烈的土地兼并,形成了所谓“富者田连阡陌,穷者身无立锥之地”的社会现实,阶级对立极为尖锐。一方面是《相逢行》中所揭露的“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的贵族官僚们豪华糜烂的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妇病行》中所描述的“妇病连年累岁”,无钱医治,妇死子孤,父子不能相保。
这正是封建剥削压迫下广大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缩影。统治阶级掠夺人民财富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大兴摇役,重赋敛”(《汉书·谷永传》)外,竟然公开向人民勒索钱财。《平陵东》诗中写一个被称之为“义公”的人,在光:天化日之下被豪吏劫持到“高堂”(衡门),勒索钱财,当时他拿不出“百万钱”和“两走马”,竟悲痛得“心中侧,血出漉”,最后不得不嘱告家人把小牛犊也卖掉。深刻地反映了良民受敲榨、勒索以至于“倾家荡产”的骇人现实。诗中所谓“不知何人”,正是对人所共知的公开秘密的含蓄之笔。“官逼民反”是阶级压迫的必然结果。当时劳动人民在“有七死而无一生”(《汉书·绝宣传》)的情况下,除了“造反”没有其他生路。《东门行》写了一个生活在城市的汉子,就是因为不能忍受穷困生活的煎熬,而被迫铤而走险的。
二、反映穷兵猴武和沉重福役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汉武帝“外事四夷”,长期战争,虽然完成了统一祖国的大业,但是也耗尽了文景之世的余财,给内地和边疆人民带来了极其沉重的负担。农民田园荒芜,家破人亡。《战城南》正是描绘了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苦难情景。诗人把残酷、激烈的战争所留下来的极其恐怖的场面,写得令人毛骨悚然:丛草、洼地、腐尸、饿乌在啄食阵亡战士的腐肉,案骑战死,只有弩马悲鸣,更衬出了一片死寂的大地。“抚我则后,虐我则仇。”(民谚)长期的战争,沉重的福役毁坏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这样下去斗争和反抗是势所不免的,因此诗中委婉而又含蓄地警告当政者:“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还有《十五从军征》写兵役制度的不合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历历在目,读之催人泪下!战争和摇役是变生的兄弟。
在战争中,人民服役绝域,背井离乡,骨肉分离,从而发出了强烈的思亲怀乡的感情。《巫山高》(“鼓吹曲”)、《东光》(“相和曲”)、《古歌》、《悲歌》、《高田种小麦》(“杂曲”)等诗中均有反映。如《古歌》中荒凉的“胡地”,衬托着萧索的秋风,越发使人怀念故乡;思乡之情竟至于愁白了头发,消瘦了身体,痛断了肝《饮马长城窟行》则是从思妇的角度,反映家属对征人的刻骨思念。据桓宽《盐铁论·福役》载:“今中国为统一而方内不安,徭役远而外内烦也。古者无过年之福,无逾时之役;今近者数千里,远者过万里,历二期而长子不还。父母忧愁,妻子咏叹,愤藏之情发动于心,慕思之积痛于骨髓。”诗中思妇对远方丈夫久戍不归的深切思念的痛苦感情,正是对不合理的戍役制的无情批判。反映妇女的悲惨命运及其对封建礼教、婚姻的抗争。
自汉武帝实行“罢幽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禁钢之后,妇女的命运更加悲惨。所谓“三从”、“四德”、“七出”等都是用来统治妇女的沉重枷锁。乐府中不少弃妇题材的作品,正是对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控诉。如《上山采藤芜》是写一位被遗弃的妇女,她颜色蛛丽,手爪勤快,只因夫家翁姑的一时好恶,竟被逐出家门。诗中通过故夫念旧的场面描写,出人意外的得出了新人不如故人的结论,从而揭露家长轻率弃妇已成为“一时风气”的社会弊端。两汉时代,官僚权贵们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他们“妖童美妾,填乎绮室;倡讴鼓乐,列乎深堂”(《后汉书·仲长统传》),可是还公然从民间霸占美女。
《陌上桑》和《羽林郎》描写了太守和世家豪奴调戏、胁迫妇女而遭到可耻失败的故事,暴露了统治者的邪恶行为和丑恶灵魂,表现了人民抗暴的理想。封建礼教和不平等的婚姻制度虽然禁锢着青年男女的爱情,但是他们并不屈从。他们以坚定的决心,挚着的行动追求着幸福和爱情。《有所思》里,女主人公为了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当他知道自己情人有了“他心”的时候,毅然中止了自己的感情,毫不留情地销毁了对方馈赠的遗物(“双珠瑞理簪”):“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表示了一刀两断的决心。
在《上邪》中,则通过一位女子对天发誓表现了一对青年男女间牢不可破的坚贞爱情。写得异样热烈、奔放、执着、坚决。此外,汉乐府中还有歌颂劳动的诗篇,如《江南可采莲》’有表现孤儿受到封建家庭兄嫂虐待的悲歌《孤儿行》,有讽刺、咒骂统治者骄奢淫逸、虚伪愚蠢的歌谣,如《五侯歌》、《桓灵时童谣》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民歌中反映了东汉时代知识分子的漂泊、苦闷和消极颓废的情绪,如《乌生》、《西门行》、《满歌行》(本辞)、《枯鱼过河泣》等,如果从另一方面看,它却是当时社会政治腐朽黑暗的侧影。
我是“不落雨的天空”,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