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唐宋时虽有科举,但录取名额有限,一科往往只取几十人,直到明朝才被发扬光大。

明朝自洪武三年起科举,实行扩招,许多读书人纷纷以读书为业,以科举为跳板,要想“鲤鱼跳龙门”就要有真才实学,本领非凡才行。

古代科举前十名:读书人最高荣誉(1)

虽然,当时为官之道在于读书之举,学业有成,靠得是科举考试的层层逃汰才行。能爬上状元保座三年才有一个,难也!尽管如此,在那时读书人心中最高荣誉并不是状元,而是另一种称号。

这令现代的人十分不解,要知道能获得状元是最顶尖的才子了,怎么不是最高荣誉呢?

这个要从科举制度说起!

古代科举前十名:读书人最高荣誉(2)

第一步你得考“秀才”才行。

这个秀才也不容易考得,有的人考了一辈子,连个秀才都考不上呢!考试成绩分六等,只有考到高等的才会得到秀才的称号。上了秀才身份,也算个知识份子,可以教书育人了。见到县长大人可以不下跪,但不是官。

第二步,就是你中了秀才后,才有资格去乡试。

如现在你是大学生了,方有资格参加公务员考试一个道理。所以说中了秀才,相当于考中了大学一样有前途。为了当官只能继续奋斗了。而这个乡试,有的人以为是指乡里的考试,那就大错特错了,而是省一级统考,三年才有一次,一般在八月考,考中了叫举人。这个举人在那时,也极有地位,但不是官。就像今天的大学生,不包分配一个道理。而这些举人要想做官,一种再考,另一种就是候补:当官的死了,他就有机会填补其位了,这得多少个年头啊!难怪范进不上不下熬白了头也上不去,最后都疯了,真可怜!这个制度是有刺的,并不是读书人的靠山,读不好,要出毛病的!

而乡试第一名叫解元,这个已非常利害了。

第三步会试。

只有举人资格才有权利参加这游戏规则。其余人空着急,干瞪眼,也白干。因为你们没有达到这等级,只好静静地站一旁看热闹了。

这时有资格上的,面对的是各省精英们,强中自有强中手,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而且龙争虎斗,落后的逃汰,几百人入“贡生”,少部人中进士。会试第一名叫会元,那可是才高八斗,文采斐然,智慧超群,的厉害角色也!

不过这个考场单间有点像号房,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又像个笼子,把想睡只能蜷缩着,这要有定力才行,难怪我们先人文章妙笔生花,在那样环境下,居然还会那样泰然自若,答题和睡觉两不误,真是厉害,连个作弊的机会都没有了,不得不佩服考官的苦心和聪明。

第四步就是殿试。

能通过会试的才子,就是精英中的精英,凤毛麟角,少而精华,强而绝代。

这时皇帝与大臣根据考生的名次分三甲:一甲,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能上榜的可以当官了,不过官职都不高,也许只是一个八品的县丞而已。要想高官朝中没有靠山,那只能从低做起,逐渐往上爬了。

这种如金字塔一样,古时读书人为走上仕途而拼命地读书,就是想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当然,也有精忠报国、拯救百姓、励精图治、远大报负的。但这不是本文的话题。

其实,那个时代的读书人最崇拜的就是身兼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称号于一身最高荣誉之人。这个太难了!不仅全省第一到全国考第一,还要殿试第一。这种人明朝几百年仅仅有两位。他们叫商辂和黄观,非常厉害。所以古时最高荣誉又有几人有呢?查下资料得知:唐朝有二人,宋朝六人,金一人,元一人,明二人,清二人。这些人相当于我们现代的学霸中的学霸,也是我们所崇拜的人物!

古代科举前十名:读书人最高荣誉(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