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修己身,暂且小记当下的理解,方便未来回读增进,“温故而知新”。今分享于个人公众号,笔者王升请你多多指教。

论语学而思篇(读论语述而第七)(1)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记住,学习不厌烦,教人不厌倦,我还有什么呢?】

“默”是默默的读、看、听,平常我们无论是看书还是听课,只需安静的用眼看、用心记,看书非得发出声音的人实属少数,听讲就更不需要发声,因为会扰乱别人的视听。关于自学不由得使人联想到“活到老,学到老”、“学海无涯”这些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俗语,无论是激励自己还是勉励他人,都是在讲志于学便是一场修炼,要有恒心,半途而废产生了厌学情绪都不是真正的学。关于教学,孔子是来者不拒,十块干肉就是学费,不分年龄大小,不分士农高低贵贱,可谓是做到了“不倦”,这也能启示我们教人要有耐心,要么不教,要么用心教。来求学请教的人认知水平不一样,接受能力自然不一样,所以不可能一说就所有人全懂了,总会有些疑问产生,此时便要不厌倦的去“传道授业解惑”。另外“不倦”也是恒心的体现,而把教人当作快乐就可以持之以恒,孔子便是如此。

论语中多次用到“何有”,很多人认为“何有”都是“没有困难”的意思,但用在此处作“这对我有什么困难”解,我不苟同,有点太不谦虚。还有一种说法是解释为:“我做到了哪些呢?”如此解释不太符合语境,而且显得又太谦虚。在我看来,这句话是孔子很平和自然说出来的,似乎在说:对于学习这件事,我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他的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办法。于此我想到有人曾经旁敲侧击问孔子的儿子孔鲤,问孔子对孔鲤有没有额外教特殊的东西,最后发现孔子是一视同仁,这也可以印证孔子说这句话既是自我总结也是在教授弟子,所以无须过于自夸和自谦。

做到孔子说的三点确实有难度,不过我相信“默而识之”这三句话以时常提醒自己,肯定能带来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