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日照4月7日讯 俗话说的好,高手在民间五莲县洪凝镇莫家庄子村,有个收藏爱好者,名叫赵洪新,他收藏的藏品范围可广了,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搞收藏,还建成了一处博物馆,他都收藏了哪些好东西?还等什么,咱一块去逛逛,欣赏欣赏,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五指山民族博物馆服饰展览介绍?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五指山民族博物馆服饰展览介绍(五莲县有这样一间民俗博物馆)

五指山民族博物馆服饰展览介绍

直播日照4月7日讯 俗话说的好,高手在民间。五莲县洪凝镇莫家庄子村,有个收藏爱好者,名叫赵洪新,他收藏的藏品范围可广了,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搞收藏,还建成了一处博物馆,他都收藏了哪些好东西?还等什么,咱一块去逛逛,欣赏欣赏。

这处博物馆叫做筠石园民俗博物馆,馆的正门悬挂着一幅实木雕刻的门联:“汉瓦秦砖沁润千秋古韵,雕梁抖拱传承万代乡愁”,顾名思义,这处博物馆中展出的许多物件都与建筑有关。此馆的馆长赵洪新,曾担任五莲县建筑职业中专校长,对建筑有着特殊的情怀。筠石园民俗博物馆设有十二个展室,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馆内收藏一千多件藏品。

记者看到,这里有建筑用的花砖、文字砖和各式瓦当,瓦当的样式根据年代的不同,图案形状也有很多变化,古代房屋屋檐和屋脊上吻兽也出现在这里,除此之外还有柱础,空心砖之类的建筑构件。

看完了砖石类的建筑构件,再接着就是各式雕工精细的木质房屋构件。这件木门窗,散发出淡淡的木香味,赵洪新说这是“小姐窗”,因为它格栅密集,只能从窗缝中往外看去,所以在旧时,常用在女子绣楼中。一件件木雕花件,古韵悠长,但赵洪新最想让大家了解的,是有着120多种类型的、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斗拱”。

赵洪新介绍说,这个斗拱在明清以前是建筑的主要构件,并且是古建筑的精华,凝聚了古代工匠的高超的工艺,一个宫殿塔,全部不用金属材料,全用一卯一榫建起来的。

另一间展室展出的是中国古建筑,四大名楼模型,灯光照射下,仿佛这里就有范仲淹与岳阳楼记,王勃与滕王阁序,李白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那么,赵洪新的这处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到底是啥呢?

赵洪新说,这件东西现在得值几十万,工艺非常精湛,头雕,一共刻了27条龙,这是双面雕,那边也雕刻了,一般屏风就是单面雕,这是双面雕的。屏风,这个将近二百年历史了。

除了建筑构件外,这处博物馆还设有民俗文化主题以及根雕奇石主题的展室,其中民俗文化中包括:绣品系列、传统工艺、“农村四大匠”系列。一抬清代花轿,几件绣花衣裳,云肩、霞披等服饰,展示了中国传统鲁绣文化。而打铁、织布、木工、箍瓷等传统活络,在这里都可以寻到踪迹。风土人情,家中旧物,虽已淡出时代视野,却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延续。为了收藏这些物件,赵洪新走南闯北,四处收集,近三十年间,走遍中国,他收藏的奇石就可以证明他的坚持。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石头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性格。”赵洪新说,我走到哪里一是爬山,一是捡石头,若干石头都是捡来的。

鲸鱼骨、水晶石、陨石、灵壁石、火山石、猛犸象牙化石,有首歌唱得好,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贵,山高路远也能获得。赵洪新说,他的民俗博物馆完全是公益性的,不收门票,主要目的是将过去的记忆保存起来,让年轻人感受到前人的生活,将先人的智慧展现在年轻人的面前,让他们树立文化自信,是他一直在追求的。

赵洪新说,我也是为了抢救古建筑文化,所以有这么个情结,想着搜一件斗拱雕花,捡几块秦砖汉瓦,微缩数处名胜景观,寄托一腔希望,留下一抹记忆,我想着让后人知道他的祖先居住在什么样的屋里,屋的结构是什么状态,为什么那个时候没有先进的工具就能盖出楼堂馆所,亭台楼榭都能盖起来,到底这种建筑是什么结构的,起这么个作用。

赵洪新馆长今年73岁了,看看他这个精神,真是让我们由衷的佩服,这就是情怀啊。(社会零距离/直播日照记者:艺莹 顺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