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两个汉字:“謨、訪”。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简化为“谟、访”,其中“访”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收入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内),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访”,需加强记忆。两个字的详情如下:

1、謨(谟)。读mó。《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谟,议谋也。从言,莫声。《虞书》曰:‘咎繇谟。’”形声字。本义是计策;谋划。

这跟“谋”有点相似,但两个字有区别。徐锴《说文系传》:“虑一事,画一计为谋,泛议将定,其谋曰谟。《大禹》、《皋陶》,皆泛谋也。”《书·皋陶谟》:“允迪厥德,谟明弼谐。”孔《传》:“谟,谋也。”这句话是说:诚信地遵循尧的圣德,君主就会决策英明,群臣就会同力辅佐。这里的谟,不指某一项具体的计策,而是泛指辅佐君主的所有谋划。

《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古来的真人,他不违反少数人的意志,不以自己的成功而自豪,不计谋任何事务。这里的谟,也是泛指的谋略。

说文解字第484课,说文解字第399课细说(1)

(《大宗师》文意)

本义之外,谟还有两个用法:

(1)诈伪。《尔雅·释诂下》:“谟,伪也。”郭璞注:“谟者,谋而不忠。”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2)用同“无”。宋马令《南唐书·党与传·查文徽》:“越人谟信,未可速进。”原注:“谟信,无信也。闽人语音。”

谟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484课,说文解字第399课细说(2)

(谟的小篆写法)

2、訪(访)。读fǎng。《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访,泛谋曰访。从言,方声。”形声字。本义是广泛地征求意见。徐锴《说文系传》:“此言泛谋,谓广问于人也。”《书·洪范》:“王访于箕子。”孔颖达疏:“武王访问于箕子,即陈其问辞。”就是武王向箕子征求意见,一般译作访问箕子,访问的本质是征求意见、计策。所以这里的“访”,有征求意见的意义在内。《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访诸蹇叔。”用法相同,用的都是“访”的本义。

说文解字第484课,说文解字第399课细说(3)

(武王访箕子)

在本义之外,“访”还有很多用法,比如:

(1)查访;调查;侦察。《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策访知大怒,痛责狱吏。”指孙策通过查访知道狱吏善待于吉这件事。

说文解字第484课,说文解字第399课细说(4)

(孙策锁于吉)

(2)寻求;探寻。《正字通·言部》:“访,相寻曰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即用此意。

说文解字第484课,说文解字第399课细说(5)

(天姥山太白殿)

(3)拜访;探望。《字汇·言部》:“访,谒见也。”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4)谋议。《尔雅·释诂》:“访,谋也。”《诗·周颂·访落序》:“《访落》嗣王谋于庙也。”落,始。《访落》这首诗就是成王刚刚继承武王位时谋议国政的诗。

(5)通“方(fāng)”。开始。《汉书·高五王传·齐悼惠王》:“访以吕氏故,几乱天下。”颜师古注引如淳曰::“访犹方也。”王先谦补注:“《史记》作方。”开始因为吕氏擅权,几乎乱了天下。

此外,“访”还是姓氏。《万姓统谱》有载。

“访”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484课,说文解字第399课细说(6)

(访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399,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