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所有咏叹春天的诗歌来讲,大概率会提到柳树。因为柳树,在春天几乎是最早发芽的植物。不光柳叶翠绿满眼春色,而柳条在春风的吹拂下荡漾着舞步,更是让人感受到春意盎然的气息。

古往今来咏叹柳树的诗歌不计其数。但是知名度最高的却是唐代这一首最著名的古诗。全文却无一柳字,开头两个字就很新奇。

咏柳这首诗描述了几月的柳树(我们最熟悉的咏叹柳树的唐诗)(1)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古诗就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我们小学的时候都曾经学过,而且全文背诵过。作为咏叹春天的柳树最经典的古诗,古往今来,对于这首古诗的解读也同样不计其数。而在这首古诗的一开始,“碧玉”这两个字就很新奇。

开章两句熔抒情和描写于一炉,把拟人和比喻相结合,驰骋美丽的想象,既状物又写入,使春柳和美人妙合无垠,浑然一体。

咏柳这首诗描述了几月的柳树(我们最熟悉的咏叹柳树的唐诗)(2)

​后两句既没有遵循线性思维的模式摹状春柳风姿,也不是按照辐射思维的理路描写碧玉的倩影,而是旁逸斜出,提出一个使人意想不到的问题——是啊,那柳枝纤细而绵长,柳叶细碎而浓密,通衢广陌,绿柳干行,纵然汇聚天下的能工巧匠,又哪能完成如此浩大而精细的工程呢?究竟是谁心灵手巧裁剪而成?

笔者不妨大胆揣想,也许是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从命名意义来考虑——“碧”,当然指的是柳树的颜色;“玉”,一下子让人想起翡翠。二是从生活环境来联想——杨柳大概是春天最常见树木,无论宫阁还是农家小院,都会见到。七个字不事浓墨重彩,却尽传春柳风神。

咏柳这首诗描述了几月的柳树(我们最熟悉的咏叹柳树的唐诗)(3)

​诗人说,“二月春风”像一把锋利的“剪刀”。无疑,这是春姑娘的杰作。巧妙的设喻不仅回答了上一句提出的问题,使诗章浑如无缝天衣,更重要的是,点明了季节时令,赞颂了大自然化育万物的伟力。

这“二月春风”看似轻柔,却代表了大自然最具生命力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