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重庆火锅的源起和兴盛,还是20世纪的事情,最早盛行于民间的是毛肚火锅。四川著名作家李劼人是位美食家,他在1947年成都出版的《风土杂志》上发表文章:“吃水牛的毛肚火锅,发源于重庆对岸的江北,最初一般挑担子零卖贩子将水牛内脏买得,洗净煮一煮,而后将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块,于担头至泥炉一具,炉上置分格的大洋铁盆一只,盆内翻滚着一种又辣又麻又咸的卤汁。于是河边、桥头的一般劳力朋友,便围着担子受用起来。各人认定一格,且烫且吃,吃岩干块,算若干钱,既经济,又能增加热量。直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重庆城内才有一家小饭店把它高尚化了,从担头移至桌上,泥炉依然,只是将分格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卤汁、蘸汁也改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干净而适合各人的口味。”重庆火锅源于长江之滨,由最初船工、搬运工的日常饮食逐渐发展成独立的菜系,不能不说是一种传奇。

毛肚火锅的制作配料最能代表川菜中麻辣烫的特点,评价毛肚火锅是否正宗,得看毛肚火锅是否味醇厚、牛油量足不足。在卤水的炒制熬制上,讲究辅料的原产地,有郫县辣豆瓣、永川豆豉、甘孜牛油、汉源花椒。将牛油在炒锅中熬化,待油温起来后,将剁细的豆瓣倒入翻炒,豆瓣酱熬成红油后,翻炒花椒,加入牛骨熬制的原汤,加碾成蓉的豆豉,拍碎的冰糖、老姜、川盐、醪糟、小辣椒、大葱和秘制香料配方,慢火熬制。传统的毛肚火锅以牛的毛肚为主,其他荤菜都是牛肝片、牛的舌心片、肉片、牛血、牛筋等,蔬菜就是时令蔬菜,季节不同蔬菜不同,比较受欢迎的有蒜苗、小葱、豌豆尖、藕片、竹笋等。

毛肚火锅盛行大江南北,重庆人推陈出新,如今烫食的菜品早已添加了家禽斩件如鸡翅、鸡爪、鱼片、鲜虾、海鲜系列、其他动物内脏和一些干鲜菌果等。而底料也在毛肚火锅的基础上,发展了鸳鸯火锅、啤酒鸭火锅、烧鸡公火锅、麻辣鱼火锅、酸菜鱼火锅、肥牛火锅、清汤火锅等等,品种日趋丰富,现在可能在百余种,活脱脱一个火锅之城。

重庆火锅很迷人(火辣奔放的城市性格一一重庆火锅)(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