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晋书·宣帝纪》,时间是在后主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主人公为诸葛亮和司马懿。原文如下: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多谋少决)(1)

帝弟孚书问军事,帝复书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帝以穷寇不之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审问,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多谋少决)(2)

适逢诸葛亮患病去世,其手下将领焚毁营垒悄悄逃走,百姓奔走相告,司马懿出兵追击。诸葛亮的长史杨仪反转军旗,擂响战鼓发动反击,拉出与司马懿决战的姿态。司马懿认为穷寇不宜追击,于是杨仪缓缓退去……司马懿追到赤岸,才知道诸葛亮病逝的确切消息。当时的老百姓编了一句谚语说:“死诸葛走生仲达”。司马懿自我解嘲地表示:“因为我善于预料他的生,却不善于预料他的死。”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多谋少决)(3)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司马懿写个弟弟司马孚信中的“多谋少决”,意为善于谋划而缺少决断。这也是由司马懿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多谋少决)(4)

这个成语故事的发生时间,是在后主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期间。司马懿避而不战,诸葛亮派人送来女人的衣服讥讽,曹军将士们气愤不已,纷纷要求出战。此时,魏明帝曹睿派卫尉辛毗前来宣旨,严令曹军不得参战,给足了司马懿的面子。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多谋少决)(5)

与此同时,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也写信前来询问战况。司马懿在回信中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进行了一番贬低,其中“多谋少决”便是其中的一条。不过,实际的情况却是司马懿的战术虽然没错,但却被曹军将士认为是畏敌如虎,脸面全无。不仅如此,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率部追击,结果杨仪仅仅拉出反击的姿态,就吓得司马懿撤军。可见,司马懿仅仅是在弟弟面子吹牛,真正遇上诸葛亮时心里没底。

参考书籍:《晋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