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水般悄然流逝,而今再走入这座皇家陵园,谁又能想到往昔属于它主人的荣光是多么耀眼。

孝庄皇太后为啥没殉葬(孝庄太后死后停尸长达37年)(1)

古旧的明楼同方城安静伫立在神道之上,斑驳爬满墙身,在灿烂的阳光下,诉说这座皇陵的曾经辉煌;残破的石碑失去足以庇护它的牌楼,仍然耸立在原处,年复一年经受风雨侵袭;

算是保存相对完好的琉璃花门有精致雕刻与精细花纹,似乎可以让驻足于此的来客从这里窥见些许过去繁华。

孝庄皇太后为啥没殉葬(孝庄太后死后停尸长达37年)(2)

圆形宝顶位于明楼之后,底下是安葬主人的地宫。因为四周地势较为平坦开阔,且没有设置其余帝后陵墓惯有的后帐和呈东西走向的砂山。

所以看上去颇显寂寥和空旷,偶尔某个瞬间,更容易生出恍惚,好像时间空间交错,谁蓦然间“回”到皇陵主人生前最是怀念的草原,回到那片开阔天地,重拾她的无忧少年时光。

从建筑规格上来说,这座皇陵有四个特别之处。

它的大殿没有采用清朝帝后皇陵与皇妃园寝一致使用的单檐或重檐歇山顶,而是采用了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代表最高等级的庑殿顶,体现属于陵墓主人的崇高地位;

别的清朝皇陵通常只在陵寝四周修建一道围墙,但这座皇陵却有两道围墙,乃清朝皇陵特例;

孝庄皇太后为啥没殉葬(孝庄太后死后停尸长达37年)(3)

三座门是清朝皇陵的“陵寝门”,一般位于陵寝大殿之后,为前朝同后寝的“分界线”,可这座皇陵偏偏把三座门修建在陵寝大殿之前,隆恩门之后,令三座门变成皇陵内墙的大门,非常奇特;

它亦没有开凿排水的沟河,没有设置桥梁、涵洞。

再加上,这座皇后陵位于清东陵大红门之外,其间相隔一座风水墙,由此不禁让人疑惑,这座皇陵的墓主人到底是谁?为什么帝王要把她葬在东陵风水墙外,并给予她如此多“特例”?

答案其实很简单,这座被称为“昭西陵”的皇陵主人正是皇太极的妃子、福临的母亲、玄烨的祖母,世人喜欢叫她“孝庄”的孝庄文皇后。

孝庄皇太后为啥没殉葬(孝庄太后死后停尸长达37年)(4)

01,母子“斗法”:顺治与孝庄,本应是一对历经波折的母子,谁知一切平复后,二人却“反目成仇”

孝庄生于万历年间,父亲是蒙古科尔沁部落的贝勒。在她周岁那年,比她年长14岁的姑姑远嫁建州女真首领的儿子。彼时,谁都不曾想过,某一天,尚在襁褓中的孝庄会与姑姑和姑父产生那样深刻的缘分。

天命十年,13岁的孝庄在哥哥吴克善的护送下,生平第一次离开眷恋的草原,千里迢迢赶赴满洲“首都”盛京,并在那里与姑父完成婚仪,成为姑父的“侧福晋”。

次年,努尔哈赤病故,皇太极继承汗位,册封孝庄为西侧妃,仅次于身为大福晋的姑姑。

孝庄皇太后为啥没殉葬(孝庄太后死后停尸长达37年)(5)

连生3女后,于皇太极后宫地位渐不如从前的孝庄又怀孕了。

怀胎十月,瓜熟蒂落,《清史稿》中记载,生福临的前一天,孝庄曾做了一个古怪的梦,一位怀抱小孩的神人把小孩放入她的怀中,对她说:“这个小孩,就是日后能一统天下的君主。”

孝庄惊吓而醒,急忙叫人唤来皇太极,如实相告梦的内容;皇太极听罢,十分高兴,连连感慨:“这个孩子,实乃罕见祥瑞啊!你要是生个儿子,肯定会建立大功业!”

第二天,孝庄发动。生产过程里,异象频频出现,不只宫中莫名出现红光,照亮四周,而且还有一股奇妙香味弥漫空气里,久久没有散去。等到孩子降临世间,更是超凡脱俗,与众不同。

孝庄皇太后为啥没殉葬(孝庄太后死后停尸长达37年)(6)

皇太极亲自为这个于他子嗣中排行第九的儿子取名“福临”。

福临从小就是一个聪慧孩子。4岁那年,皇太极带福临到叶赫部一带狩猎,天生好强的小孩子亲自拉动弓箭,射下一头麅子,展现属于他的尚武特性。

转年,皇太极因病猝亡,没有留下指定继承人的遗诏。福临的14叔与长兄由此拉开难分伯仲的储位之争,令朝野上下惶恐不安,生怕二人斗争会给刚刚建立不久的清王朝带来灭顶之灾。

无人知道,争强好胜的多尔衮是怎样想到年仅5岁的福临,又是如何甘愿拱手相让仅仅只和他相差一步的皇位,亲自力捧福临登上大宝,成为君临天下的帝王。

孝庄皇太后为啥没殉葬(孝庄太后死后停尸长达37年)(7)

举行登基大典那天,年幼的福临换上君王装束,从寝宫出发,准备乘辇前往笃恭殿。一直照顾他的保姆担心小皇帝年幼不懂事,便想和小皇帝一起登上皇辇,陪坐在侧照顾他。

可福临却站在高高的车辇之上,冷冷拒绝保姆:“此辇不是你有资格乘坐的。”好像从此刻开始,福临的心中即产生一种谁也不能动摇,谁也不能冒犯的帝王尊严,终其一生,他都在为维护如此尊严而努力斗争。

但可惜的是,福临皇帝生涯的前期,有多尔衮宛如大山一样,压在他的头顶,令他的皇帝尊严受到极大侵害;后期,多尔衮病故,带给福临巨大挑战的人则变成他的母亲孝庄,使得本该相依为命,母子情深的二人反而在扫荡一切“障碍”后,如同“仇敌”般,走上反目成仇的悲剧道路。

孝庄皇太后为啥没殉葬(孝庄太后死后停尸长达37年)(8)

而福临和孝庄最基本,也是最大的利益冲突即源自两人对满蒙汉三族的态度,主要体现在福临的后宫。

正如前文所言,孝庄来自蒙古,天然对蒙古有一种亲近信任之感。她很希望福临能效仿他的父亲,娶大量蒙古妻妾,维持满蒙之间的“情谊”。因而,在给福临选择妻妾时,孝庄的目光只放在蒙古族上,并把亲侄女嫁给福临为正妻。

但偏偏,从登上皇位便一直受到多尔衮牵制的福临非常厌恶母亲这种与多尔衮如出一辙的“控制行为”,顶着彻底触怒母亲的压力,亦要罢黜原配皇后。

孝庄皇太后为啥没殉葬(孝庄太后死后停尸长达37年)(9)

怎料,孝庄实在固执,前一个蒙古皇后未能讨取福临欢心,她非要再换一个蒙古皇后给福临,完全没有考虑过,福临之所以抗拒蒙古皇后,不是单纯与母亲作对,而是他实则更偏爱汉族文化,更喜欢汉人罢了!

在孝庄的不断施压下,福临只能选择宠爱满族后妃董鄂氏,同支持蒙妃的母亲“斗法”。福临成功了吗?

没有,他不仅连累董鄂氏卷入他们母子的斗争,带给董鄂氏巨大压力和伤害,而且让自己心力交瘁,最终在董鄂氏去世后一年,亦早早撒手人寰。

福临死后,孝庄仿佛依然对儿子心有芥蒂,不惜在以她为主导的顺治遗诏里把“不能效仿太宗;慢慢亲近汉族习俗”等行为列作福临的过错,简直世所罕见,令人不解。

孝庄皇太后为啥没殉葬(孝庄太后死后停尸长达37年)(10)

02,祖孙“情深”:年迈的祖母,一力支持孙子登上皇位;年幼的孙子,在老祖母的身上感受到唯一的亲情

福临之后,玄烨继位,是为康熙皇帝。康熙小时候,为躲避天花传染,被福临送到宫外抚养,照顾他的只是几个保姆。

很多年后,再回忆起幼年种种,康熙曾满怀感慨地表示:“我这一辈子啊!几乎没有在父母膝下承欢过,没有享受过半日来自父母的疼爱。所幸,我的老祖母陪伴照顾我,弥补了我在亲情上的空白。倘若没有老祖母的细心培养和殷殷教诲,就不会有我现在的成就;没有老祖母,就没有我拥有的一切;老祖母的恩情,我一辈子也报答不完!”

孝庄皇太后为啥没殉葬(孝庄太后死后停尸长达37年)(11)

或许是在儿子身上吸取“教训”,或许是真的“隔代亲”,又或许是孝庄年龄大了,对某些事情的执著、掌控欲远不如从前,她在教养康熙的态度上明显比对待顺治更加开明。

年少的康熙沉迷学习。某一次,他看某本书入迷,从早上睡醒,一直看到午饭,片刻不停,甚至连保姆的提醒都恍若未闻,逼得保姆不得不趁他用餐之际,把那本书藏起来,只为让康熙多休息一会儿。

孝庄得知这件事,并未责骂保姆,亦没有狠狠批评康熙,而是把康熙叫到跟前,轻轻抚摸他的脑袋,用一种老祖母式抱怨说他:“你看你啊!世上哪有像你这样的人,明明身为皇帝,却偏要像赶考的书生一样苦读。”

孝庄皇太后为啥没殉葬(孝庄太后死后停尸长达37年)(12)

孝庄没有用对待顺治的强制手段去干涉康熙的学习,反倒予以极大支持。

等到康熙渐渐年长,按照清宫祖制,帝王的妻妾不能有汉人女子。康熙和顺治一样,都对汉族文化抱有浓厚兴趣。他索性喊来一位儒臣,叫其把《大学》的推演意义翻译成孝庄熟悉的文字,再进献给她阅读。

孝庄看完,不仅回复一个“好”字,而且厚赏那名儒臣。时间似乎消磨掉孝庄对蒙古女子的莫名执著,令她看上去非常轻易便接受孙子的“请求”,再未让她和儿子间的剑拔弩张重蹈覆辙。

对于孝庄的疼爱和照顾,康熙心知肚明,也无比感激。陪同孝庄外出游玩,但凡遇到不好走的道路,康熙总会下车步行,亲自为老祖母“扶辇”,哪怕正在天降大雨,亦不例外;

孝庄皇太后为啥没殉葬(孝庄太后死后停尸长达37年)(13)

狩猎途中,每每路过一个地方,康熙皆要给老祖母去信一封,和她说说自己遇到的趣事,并把自己狩猎到的野味加急送回京城,请老祖母尝尝鲜;

老祖母信佛,一心想上五台山,康熙便下令整修京城到五台山的道路,一路侍奉老祖母到五台山下;五台山陡峭难行车辇,他一边劝说老祖母勿要冒险,一边亲上五台山,替老祖母礼拜诸寺庙。

可以说,孝庄与康熙之间的祖孙情深是无比深刻又真挚的,这种感情不只影响了康熙,也让昔年固执己见的孝庄变得平易近人。

孝庄皇太后为啥没殉葬(孝庄太后死后停尸长达37年)(14)

03,“难舍”儿孙:临终前,她叮嘱孙子,别把她葬回故土,她想永远留在儿子和孙子的身边,与他们“相伴”

康熙26年9月,年迈的孝庄旧疾复发,缠绵病榻。康熙日夜探望老祖母,甚至不惜步行到天坛为老祖母祈福。然而,孙子虔诚地祷告还是未能挽留老祖母离开的步伐。

同年12月,孝庄陷入弥留之际。她拉着康熙的手,对他叮嘱道:“太宗皇帝奉安已有数十年,别再为我去惊扰他;我的心里也实在舍不得你和你的父亲,就别把我葬回盛京,在你们父子的皇陵边随意找一处地方安葬我吧,如此一来,我再无遗憾。”

康熙含泪点头,亲自守在老祖母的病榻前,满心哀恸地送别老祖母。

孝庄皇太后为啥没殉葬(孝庄太后死后停尸长达37年)(15)

孝庄故去后,按照清宫祖宗传下来的规矩,皇帝不必为她割掉发辫以示哀悼,但康熙不听朝臣劝阻,执意要用最高规制替老祖母守孝。

朝臣劝了又劝,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请顺治的第二任蒙古皇后,同样出自博尔济吉特氏的孝惠章太后来劝康熙。太后告诉康熙:“老祖宗病重时,曾专门嘱咐我,如果她故去,皇帝别为她割掉发辫守孝。皇帝理应听从老祖宗的遗命。”

康熙心知老祖母会有如此嘱托,实乃担心他为难,可他又怎么忍心叫老祖母委屈?于是康熙还是割掉发辫,替老祖母守孝。

孝庄皇太后为啥没殉葬(孝庄太后死后停尸长达37年)(16)

移灵时,本来康熙可以不对外公布孝庄遗嘱,直接按照清宫的祖宗规矩,把孝庄的梓宫运回盛京,同皇太极安葬在一起。

可一贯孝敬老祖母的康熙不肯违背老祖母遗命,还是坚持把孝庄的梓宫暂时停放在顺治皇陵的南边,且让孝庄和她的姑姑孝端皇后一同系太宗谥,并袝太庙,开创清之一朝在此方面先河。

不过,奇怪的是,虽然康熙时常亲至安放孝庄梓宫的暂安奉殿祭拜孝庄,可终康熙一朝,他却一直没有让老祖母入土为安,令孝庄的梓宫整整停灵37年,才被雍正下葬,这又是为什么?

孝庄皇太后为啥没殉葬(孝庄太后死后停尸长达37年)(17)

理由有二。

其一,孝庄自己亲口说了,她不愿意和皇太极葬在一起,她想葬在儿子和孙子的身边,但顺治皇陵先建,所在位置乃整片皇陵风水最佳之处,总不能为了圆孝庄遗愿,让孝庄屈于儿子之下吧?

故而,康熙只能先把老祖母停灵在自己和父亲的皇陵附近,等待后人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法。

其二,满族未入关前,遵循的是火化风俗。也就是说,皇太极死后,地宫里安葬的是他的骨灰坛。而康熙效仿汉族,采用土葬的方式安葬后宫嫔妃。

孝庄皇太后为啥没殉葬(孝庄太后死后停尸长达37年)(18)

这样一来,孝庄采用土葬,则梓宫必定大于太宗,令皇太极的宝宫显得过于寒碜;反之,又会让孝庄的丧仪规格低于普通嫔妃,更不符合康熙的孝顺之心。

因此,康熙只能无奈选择不葬老祖母。

可康熙没有料到的是,他的继承者雍正竟是一个比他更务实的皇帝,眼见找不出安葬孝庄更适当的方法,便索性在孝庄停灵原地修建皇陵,安葬孝庄。

而这座皇陵,即是昭西陵。

孝庄皇太后为啥没殉葬(孝庄太后死后停尸长达37年)(19)

参考资料:

《康熙数十年不葬孝庄的隐情》

《顺治朝后宫的特征:早婚早育子女多早夭》

《清圣祖实录》

《清史稿》

《康熙起居录》

《清太宗实录》

《清世祖实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