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心理学与神经学(主体间性的人际神经生物学)(1)

结论:作为右脑对右脑通信的主体间性:更新与临床应用

在这项工作的前面几节中,我描述了右后颞顶系统如何集中参与同步的非语言交流。早期形成的核心自我的这种适应性功能在成年后被表达为一种能力,即在文字之下与另一个人进行主体间,互惠的,右脑对右脑的非语言互动。回想之前引用的研究表明,在"基本人际互动"的社会背景下,"正确的颞顶交界处在协作社交互动中的重要性"。在她最近的研究中,Feldman等人现在断言"大脑协调可能由社会互动的非语言而不是语言方面支持",并且"脑对脑同步性局限于时间 - 顶叶区域,并强调了依恋和社会联系在两个大脑协调中的作用"(Levy等人,2017)。,第6页,斜体是后加的)。这些描述显然意味着从一个人的内在心理到两个人际心理的转变,以及一种"两个人","双脑"的技术,可以同时测量两个大脑实时相互作用。

为此,在过去十年中,已经创建了利用同时进行脑电图(EEG),fMRI,脑磁图(MEG)和近红外光谱(NIRS)测量的超扫描方法。在开创性的工作中,Montague等人(2002)指出,"通过扫描一个人的大脑来研究社会互动类似于在观察突触前神经元或突触后神经元的同时研究突触,但永远不会同时进行"(p.1160)。这种技术进步现在允许更深入地理解两个动态同步的,非语言交流的大脑之间的自发社交互动,包括面对面,每时每刻的右脑对右脑情感交流,在意识之下的水平。对人脸的"超快速"无意识检测发生在100毫秒内(Crouzet等人,2010)。

受到使用两个同步摄像机的婴儿和母亲社会偶然性敏感性的发展研究的启发(见早期的参考文献),Dumas等人(2010)提供了一项现在经典的双脑电图超扫描研究,该研究涉及两个成年人之间自发社交互动期间的脑间同步,其特征在于互惠的非语言交流和轮流(原发性主体间的核心特征)。这种方法利用了在人际交流过程中同时测量二元组每个成员的大脑活动,其中"两个参与者都持续活跃,每个人都修改自己的行为以响应其伴侣不断变化的行为"(Dumas等人,2010年,第1页)。在这种关系语境中,两者都分享注意力并比较自我和他人行为的线索。这些研究人员记录了非语言模仿过程中两个大脑的特定变化,这是社会化和交流的核心基础。

Dumas等人描述了在毫秒时间尺度上右中心区域的脑间同步,这是两个相互作用的伴侣中社会协调的神经标志物(Tognoli等人,2007)以及一个伴侣的正确颞顶皮层与另一个伴侣的正确颞顶皮层之间的同步。他们引用Desety和Lamm(2007)指出,已知正确的颞顶交界处在社会互动,注意力取向,自我差异化和代理感中被激活。图2的自上而下视图显示了这种侧向到通信二元组的每个成员的右半球的脑间同步。请注意,该图具体描绘了右外侧脑间同步,以及我称之为互惠的右脑对右脑非语言交流系统。这种动态同步的右TPJ到右TPJ"基本的人际互动"在有意识意识之外(Chelazzi等人,2018)作为"两个人无意识"(Lyons-Ruth,1999),一种关系无意识,与另一种关系无意识进行非语言交流。反过来,一个主观自我的心灵和另一个主观自我之间的这种主体间相互作用在它们之间共同创造了一个情绪活跃的主体间场(Schore,1994/2016,2003a,b,2012a,2019a,b)。

图 2

动物心理学与神经学(主体间性的人际神经生物学)(2)

图 2.共同创建的自发性非语言通信系统的右侧脑间同步的自上而下视图。摘自Dumas的"Towards aTwo-Body Neuroscience"(2011)大仲马的许可。

三十年来,我在右脑对右脑非语言交流方面的工作描述了主体间性在共同创造的母婴和治疗师 - 患者关系中的关键作用(Schore,1994 / 2016,2003b,2012a,2019a)。回想一下Trevarthen(1993)对"表达性身体中的思想"之间发生的原始融合的描述(第126页)。精神分析心理治疗有一个悠久的传统,它将主体间性概念化为临床医生的思想和患者的思想之间的无意识互动(Benjamin,2017;Yakeley,2018)。强调患者的主观体验,重点是治疗关系中表达的情感和关系功能的变化,这是患者的思想/身体和治疗师的思想/身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由于目前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对情感的首要地位的早期发展以及低于意识水平的"内隐"(无意识)现象的强烈兴趣,不仅心理动力学而且所有形式的治疗现在都强调治疗联盟双方成员的思想之间快速情感交流的作用。这种非语言交流的主体间语境使患者和富有同理心的临床医生能够"理解他人的思想"。

就像依恋的发展过程一样,主体间性现在被视为心理治疗中的关键结构。虽然Trevarthen强调了主体间性在带正电荷的游戏状态中的作用,但心理治疗师也解决了负价甚至创伤性情绪状态的非语言主体间交流(Schore,2009,2013)。事实上,在具有早期右脑依恋应激源病史的患者中,通常不进行关系修复的早期压力性依恋关系断裂。在我正在进行的工作中,我继续提供临床和跨学科研究证据,证明所有精神疾病都显示出右脑影响调节的缺陷,并且右半球在心理治疗中占主导地位(Schore,1994 / 2016,2003b,2012a,2014a,2019a)。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主体间关系缺陷以及影响失调是所有形式的婴儿,儿童,青少年,成人和团体心理治疗的中心焦点(见Schore,1997,2000,2002,2003b,2019b,2020)。就二元心理治疗关系而言,主体间的右脑缺陷表现为无法,特别是在关系压力下,无法与另一个大脑进行非语言的情感交流和人际同步,例如,(参见Schore,2014b自闭症谱系和严重依恋障碍的主体间缺陷)。长期以来,人们已经确定,压力被定义为相互作用序列中的异步性,因此"在压力时期之后的同步期提供了一个'恢复'期"(Chapple,1970年,第631页)。因此,患者和治疗师之间情绪依恋纽带的同步破裂和修复是治疗的基本人际神经生物学机制(Schore,1994/ 2016,2003b,2012a,2019b)。除了患者的症状外,这些主体间困难是治疗患者在意识意识之外运作的关系缺陷的核心。

为此,我继续提供当前的神经科学数据和临床材料,以描述共同创造的心理治疗关系如何作为新兴治疗联盟中面部,韵律和手势的自发互惠非语言情感交流的主体间社会背景(Schore,2012a,2019a).这些动态同步的时刻,右脑对右脑的两个心智之间的情绪自我状态的交流发生在当下,一个从几分之一秒到2-3秒的时间框架。在最近关于心理治疗中生理同步的著作中,Tschacher和Meier(2019)断言"同步通常被定义为两个(或更多)个体在此时此地的交流环境中的社会耦合,这种交流环境与他们的口头交流一起出现,并且除了他们的口头交流之外"(第558页,斜体字添加)。这种右外向的非语言心理生物学系统在有意识的意识水平下运作,主体间与另一个"情绪化"的右脑同步,该右脑被调整为接收这些右脑对右脑的通信,这显然意味着,当处理患者失调的情绪时,移情临床医生需要暂时将主导地位从显式左脑转移到内隐的右脑。在最近关于"右半球在无意识处理中的主导地位"的研究中,Chen和Hsiao(2014)证明,左半球在处理显性知识方面起着更大的作用,而右半球在用内隐信息塑造行为方面具有优势。

在心理治疗过程的"情感高度时刻"中,直觉治疗师含蓄地"投降"到胼胝体转换,从Wernicke的接受语言区域的左半球后颞顶系统处理语法处理,语义知识和语言对话中的语法,到右半球后颞空系统,主体间处理非语言情感原体。移情心理生物学协调治疗师的关键临床能力不是在智力上理解患者,而是在情感上倾听和主观地感受患者。这种半球优势的短暂逆转允许"开放和接受"的临床医生处于"治疗存在"和"广泛","均匀悬浮"和"自由浮动注意力"的隐含状态,以倾听患者话语(见Schore,2019b)。这种治疗性主体间情境允许移情治疗师在情感上识别患者,并使患者的右脑主观自我能够情绪化地体验治疗师的感觉(Schore,1994 / 2016,2012a,2019a)。通过这种方式,情绪敏感的治疗师,从第一个会话的第一个接触点开始,隐含地学习患者内部状态的非语言时刻节律结构,并且相对灵活和流畅地修改自己的行为以与该结构同步,从而共同为组织右脑对右脑治疗联盟创造人际背景。

动物心理学与神经学(主体间性的人际神经生物学)(3)

在临床文献中,Meares(2012)直接引用了Trevarthen的主体间原融合,并断言动态的"两个右脑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治疗关系提供了结构"(第312页)。右脑模式的面对面人际同步使治疗二元组能够在我称之为"边缘系统之间的对话"中,主体间交流并隐含地分享他们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情绪状态,这是一种"自发的情绪对话"(Schore,2012a)。这种右外向的人际神经生物学机制允许临床医生充当患者情绪状态的交互式调节器,这反过来又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症状。在这项工作中,临床医生在减轻压力的治疗环境中交互下调负面影响,并在有趣的治疗环境中上调积极效果。

从现代依恋理论(Schore和Schore,2008)的角度来看,患者的有组织和无序的依恋风格不仅是指情绪调节的不同内隐策略,还指与他人进入主体间同步右外向非语言情感交流的不同能力。这些基本的右脑功能在治疗关系中表达,因此可以改变。事实上,患者和治疗师共同创造的治疗工作关系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心理治疗变化过程的主要载体。在最近一期题为"循证心理治疗关系"的《心理治疗》杂志上,编辑Norcross和Lambert(2018)断言,"数十年的研究证据和临床经验趋同:心理治疗关系对独立于治疗的结果做出了实质性和一致的贡献"(第313页,斜体字添加)。除了掌握技术之外,熟练的治疗师还是直接处理右脑情绪和人际关系的专家。对于调控理论在患者和治疗师之间共同构建的关系中的临床应用,特别是在压力性破裂和修复相互作用中,我向读者推荐我的最新临床著作《右脑心理治疗》(Schore,2019b)。

神经科学的最新技术进步现在允许更深入地了解两个右脑系统在治疗关系或工作联盟中的相互作用。心理治疗研究人员现在也在使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超扫描,这是一种非侵入性,安全,便携,低成本的成像方式,以便在研究实验室进行面对面心理治疗期间研究患者和治疗师的大脑(Zhang等人,2018)。引用先前的研究显示,在面对面的协作互动期间,右颞顶交界处的人际同步性(Tang等人,2016),以及在社会联系的背景下(Kinreich等人,2017),他们的方法还包括工作联盟中"纽带或积极的个人依恋"的主观测量,代表"客户和咨询师之间的联系"。

在40分钟的会议中,治疗二人组讨论了中等压力的"发展问题"和"人际关系",并专注于"客户的情绪状态或个人麻烦"。这些研究人员记录了在第一次心理咨询期间,客户和咨询师之间在正确的颞叶 - 顶交界处中更好的工作联盟和增加的脑间同步。当他们只是聊天时,没有发现这种效果。他们的结论是,这项工作支持心理治疗的人际同步模型,该模型决定了"客户和咨询师的大脑耦合得越紧密,联盟就越好"(Koole和Tschacher,2016,第7页)。作者进一步提出,患者和治疗师右脑中颞顶系统的这种脑间同步在新兴治疗联盟中建立积极关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作者指出,fNIRS只能检测皮质血流的变化,因此它不能探测皮质下结构,特别提到了与右颞顶皮层突触相连的杏仁核,岛叶和前扣带回内侧额叶皮层。在现场面对面社交互动期间,fMRI研究表明"参与社会认知和奖励的大脑区域的激活更大,包括右颞顶交界处,前扣带皮层,右上颞沟,腹侧纹状体和杏仁核"(Redcay等人,2010年,第1639页)。

在最近的一份出版物中,该实验室提供了另一项fNIRS超扫描研究,该研究涉及第一次心理治疗会议中人际沟通过程中的交互式大脑同步,专门探讨了咨询师的经验在与客户建立治疗联盟中的作用(Zhang等人,2020年)。).该工作解决了广泛接受的临床原则,即有效的治疗关系或工作联盟是临床和咨询文献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治疗因素(Wampold和Imel,2015),并且建立有效的治疗关系是治疗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Hill等人,2017)。).为此,根据一种以上的理论心理治疗取向和600-4,000小时的临床经验,将具有"综合取向"的经验丰富的咨询师与新手咨询师在人际大脑同步能力方面进行了比较。

动物心理学与神经学(主体间性的人际神经生物学)(4)

这些作者描述了在心理治疗会话的面对面治疗环境中,相互主体间交流如何代表一种人际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两个成员都观察到彼此的非语言线索、面部表情和手势。当临床医生有更多的心理治疗经验时,人际大脑同步的显着增加尤其明显。他们报告说,在会议中,临床医生特别关注情绪状态并与客户进行人际同步的能力是治疗专业知识的表达,因此人际大脑同步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非语言技能,有助于改善工作联盟"(Zhang等人,2020)。,第103页,斜体是后加的)。作者还指出,"有经验的心理治疗师报告说,他们使用每时每刻的线索(例如,情感表达和身体姿势),并试图关注客户的反应",并得出结论,"专家/有经验的咨询师必须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客户,以及反应迅速和协作"(第8页)。重要的是,他们再次记录了,在会话期间,在治疗二元组的两个成员的右颞顶交界处特别看到了同步大脑活动,与图2中的Dumas模式完全相同的右外侧人际脑同步和主体间右脑对右脑通信。

需要注意的是,主体间动机系统和依恋动机系统都是参与心理治疗改变的核心机制,并且两者都参与适应性右脑人际神经生物学功能。在发育方面,位于右颞顶区域及其皮质下连接的前一个系统在第1年开始时进入成熟的关键时期,而后者位于右眼眶额叶区域及其更广泛的皮质和皮质下连接,在第1年结束时(Schore,1994/2016,2003a,b,2012a, 2019a,b)。在第二年,右颞顶后皮质区域与前右眶额叶皮质区域,边缘系统的分层顶点和附着控制系统的位点以及最复杂的影响和压力调节机制形成相互双向突触连接,从而使右脑能够充当综合自我调节系统。

心理生物学上更简单的早成熟右外向主体间系统,即两个正确思想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交流,在人脑生长突增开始时进化,与更复杂的后期成熟右侧向调节情绪状态的系统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在生长突增结束时在结构和功能上进化。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主体间的早期发展能力充当右侧向化非语言积极情绪的沟通和相互调节系统,而后期成熟的依恋系统建立在主体间系统的基础上,并作为适应性右脑调节系统发挥作用,可以自我调节和交互调节积极和交互调节。负面情绪。因此,我描述了互动监管如何影响交易,最大限度地提高积极影响和最小化负面影响,共同创造母亲和婴儿之间的安全依恋纽带。人际同步的构造是右脑主体间原聚态和依恋动力学的中枢沟通元素。依恋的进化机制从根本上代表了生物体之间和生物内部生物同步性的调节。这些双重右脑处理右外向化的主观自我与其他思想交流的能力,主体间性以及依恋,交互调节大脑,思想和身体之间和内部的情绪。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