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特立独行的一位作家,其作品深受西方"黑色幽默"文学的影响。王小波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也极具时代特色,他们真实而又平凡,幽默而又富有智慧,自信而又善于自嘲,他们做的事既荒诞又理性,同时还能引人深思,而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王小波思想的超前性。黑色幽默是一种以喜剧的方式来传达悲剧的内容的创作手法,这种创作手法在王小波的作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仅以《黄金时代》为例,在题材选择与人物形象塑造两方面来分析"黑色幽默"在其作品中的应用。

王小波黄金时代中的几个故事(王小波黄金时代中的)(1)

一、题材选择

黑色幽默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传入中国的,但在此之前,中国刚刚经历甚至还在经历文化大革命,党、国家和人民都遭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挫折,也可以说是苦难,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社会大变革时代。我们都知道,在社会大变革时期,不仅仅是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会发生变化,文学也如此。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1968年,王小波在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劳动,这段经历便是其重要代表作《黄金时代》的原型,《黄金时代》开篇便写了"我"二十一岁时在云南插队。一部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往往都要和作者的生活经历结合到一起,正是这段在云南插队的真实经历促使王小波写出了这部《黄金时代》。

当时王小波还只有16岁,正处于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但是在文革时期,并有什么明媚张扬的青春,没有谁有资格去说青春。青春在这一时期是荒芜的,犹如枯草,没有生机。虽然洒脱自由的青春不被当时的大环境允许,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活在思想的青春里。王小波将自己对青春的美好幻想全部倾注在笔下,写出了自己和书中人的《黄金时代》。尽管这部作品有大量描写性的文字,但不得不说的是,王小波用自己的大胆勇敢挑战了那一时期的中国人,打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描写真实的、自由的、赤裸的欲望和虚伪的人性。那段时期人们习惯了将无说成有,将黑说成白,将对说成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颠倒,是非对错全靠人说,而不是做。

主人公陈清扬与王二讨论关于自己不是破鞋的问题,陈清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破鞋,但所有人都说她是,就连自己相信的王二也说她是,并且王二还试图证明她是破鞋。王二说:"大家都说你是破鞋,你就是破鞋,没什么道理可讲。"一句话就表明了答案。用看似幽默的语言讲述一件令人无比悲伤的事。其实王二知道她不是,但是事实与别人认为的事实往往是不一样的,没人关心所谓的事实,人们只关心这个事实能否让自己接受,让大众接受,并且这个事实能否给大家带来新鲜感。这与陈清扬无关,与大众眼中的、心中的想法有关。所以陈清扬是不是破鞋对于大家来说没意义,人们说是便是。这本应与陈清扬无关,但不巧陈清扬是其中的主人公。其实如果没有陈清扬也会有其他人,总会有一个如陈清扬一样的人被大家指指点点,这些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这是现实社会的缩影。不仅陈清扬有这样的遭遇,王二也是遭遇过的,还有许许多多的陈清扬、王二有着这样的遭遇。痛苦而又无奈,悲哀而又绝望,即便是受到了这样的对待,王小波依旧是用幽默的语言将这样的题材加以整合,写出了这部《黄金时代》。在那个时代里还能保持着这样的光芒实属不易,但也正是那段苦难的经历造就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引人发笑却又发人深省。

王小波黄金时代中的几个故事(王小波黄金时代中的)(2)

2、人物形象

所谓"反英雄",是指解构人们印象中那些英雄的形象,或只关注那些生活中最为庸常的生命。"反英雄(anti-hero)"与英雄是一个相对立的概念,是电影、戏剧或小说中的一种角色类型。黑色幽默文学作家们通过描写人性的阴暗面来揭露黑暗的现实社会,通过对"反英雄人物"的描写来揭露真实的人性和欲望,他们遭遇不幸,具有自私、委琐、卑鄙等与高尚品质相反的特点。这些"反英雄"们的突出特点是"寻找自我"。

王小波笔下的王二们便具有反英雄的特征,王小波笔下有各种各样的王二,身份性格、长相皆不同,却又都有些共同之处。有的是一脸"流氓相"的流氓,有的是身材高大威猛的大学教授,有的是离了婚的单身汉,还有的是身材矮小、毛发很重的从没插过队的人……每一个王二却也都有着共通点,强烈的好奇心和向往自由渴望自由的心,以及无法更改的真实,他们从来不是当时社会意义上的好人,更不是伟人。他们只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最平凡最真实的普通人,他们懦弱、胆小、疯狂,他们虚伪、忧郁、迷茫,他们无所事事,他们荒唐度日,或压抑自己的欲望,或释放自己的恶念,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而是活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黄金时代》里的王二经常与"破鞋"陈清扬做爱,挨过批斗,写过很多详细的描写性爱的交代材料;《革命时期的爱情》里的王二是豆腐厂里的工人,蒙受冤屈,经受"帮教"改造,上批判会接受批评;《我的阴阳两界》里的王二前半辈子是个沉默寡言的阳痿患者,被周围人当成低智儿一样接受同情,后半辈子是个娶了女权主义者的中年业务骨干。他们不完美,有很多缺点,也有污点,可行走在这世间的大多数人不都是这样吗?

《黄金时代》中不仅仅有王二,还有一些像王二一样的人,比如《似水流年》里的李先生、《三十而立》里王二的朋友许由等等,他们的生活并不顺利,甚至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苦难,可他们却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内心的追求,只是有人终身追求,有人坚持不住罢了,他们自嘲自讽,自我放纵,肆意无道,其实也不过是被压抑太久的无辜者,在那个时代成为社会常态的可怜人,却也不失为某种程度上的胜利者,至少在自我方面保住了自己。

反英雄人物形象怀疑一切传统价值,有真切的自我思考,通过这种方式解读自己,有种"众人皆醒我独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黄金时代》中的王二是追求自由的战士,也是不敢反抗的弱者。这样的人物形象是黑色幽默艺术表现手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王小波黄金时代中的几个故事(王小波黄金时代中的)(3)

王小波深受黑色幽默文学的影响,他在《革命时期的爱情》里说:"虽然我一生的主题是悲观绝望,但还有一种气质在主题之外。"这种气质大概就是他的有趣。"正如我们的生活不应该是我写的这样,但实际上,它正是我写的这个样子。"无论经历了什么,他都不在意别人的判断,从来没有忘记自我,也从没有丧失对生活的渴望与好奇心,更没有更改这种以喜剧写悲剧故事的写作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