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口号喊了许多年,但人们第一次真正了解这句话的含义,是在2020年B站举办的跨年晚会上。当晚,一位身着改良版中山装的白发男人,在舞台中央与管弦乐团共同演奏了十多分钟。他一口气弹奏了琵琶、高音琵琶、尺八、冲绳三味线等多种乐器。甚至还拿出一个像“锯”的一样的琴,左手拿着“锯”,右手像拿着二胡弓子一样演奏。在表演途中,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乐器,他居然随手在自己脸上弹出“波儿”“波儿”的声音,神奇的是这样的演奏方式居然跟上了节奏。

一次次出乎意料的神操作,让网友们直呼要给他送上膝盖,于是他成为了当晚“收获最多膝盖的人”,这个“乐器玩家”就是方锦龙。

国乐大师方锦龙外国人评价(年轻人膝盖收割机)(1)

跨年晚会的一战成名,让方锦龙成功破圈,成为当下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国乐艺术家之一。在他的演奏视频评论中,除了各种叫好声外,更多的是网友表达自己未能坚持学习民族乐器的遗憾。由此可见,方锦龙对年轻人的影响极大。

国乐大师方锦龙外国人评价(年轻人膝盖收割机)(2)

想要了解方锦龙怎样用传统国乐俘获年轻人的心?且听他在《舍得智慧人物》采访中娓娓道来。

国乐大师方锦龙外国人评价(年轻人膝盖收割机)(3)

”舍“与”得“之间,传承国乐之美

1963年,方锦龙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的一个弹拨乐世家,父亲是一名黄梅戏乐师,祖上是清代散文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方苞。出身在这样的艺术世家,让方锦龙得以从小接受艺术熏陶。6岁时,父亲递给他一把传统的四弦琵琶,音乐世界的大门就此向他敞开。

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年仅15岁的方锦龙考上了大军区歌舞团,成为了弹拨乐首席,代表国家多次出国演出。方锦龙也因此见识了世界,并且对音乐有了更深的感悟。

1988年,方锦龙决定南下广州,离开工作了10年的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在广州,他喜欢上了港台流行音乐和弹吉他,接触到了各种时尚资讯。挑染了头发,穿喇叭裤,学着港台明星唱流行歌的方锦龙,在舞台上收获无数掌声。如无意外,方锦龙将凭借音乐造诣,成为一个著名流行歌手,名利双收。

国乐大师方锦龙外国人评价(年轻人膝盖收割机)(4)

但方锦龙并没有沉迷于此,在唱了一段时间的流行歌曲后,他觉得自己好像要把专业丢掉了。随后方锦龙打电话与好友倾诉,并交谈中逐渐认清了自己对国乐的感情——如果我把它丢掉了,如果在我们这代人不去传承,我们就会变成历史的罪人。

此时,摆在方锦龙面前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一个热闹、繁荣,很容易成名;一个寂冷、艰难,需要自己的坚守。很显然,方锦龙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谈起那个抉择,方锦龙将其总结为“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

远离流行音乐圈子后的方锦龙潜心钻研国乐,以及如何传承国乐。并且坚信当初选择“舍去个人发展,得到向年轻人传递国乐之美的机会”是一个从心之选。

国乐大师方锦龙外国人评价(年轻人膝盖收割机)(5)

得到机会,抓住机会

在采访中,方锦龙坦言:“我觉得我们没有贴近大众。我们过去做的很多东西,都是大炮打蚊子的,那蚊子不需要大炮的,所以我就是想曲线救国。通过创新表演形式去贴合年轻人的喜好、引起大众关注,自然而然地就能引导大众关注到之前的作品,从而更深入地去了解国乐。”方进龙认为,传统音乐要贴近大众,要让他们先关注再欣赏。只有把中国文化玩起来,传统音乐才能更具活力。

国乐大师方锦龙外国人评价(年轻人膝盖收割机)(6)

正如方锦龙所说的“在娱乐里面去传播中国文化,我觉得这个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比起将琵琶弹得更好,他更希望以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普及国乐艺术,以传统的技艺演绎千年国乐。让更多的年轻人主动了解,并爱上国乐。

年轻人爱上国乐了吗?我想方锦龙在B站83万的粉丝量足以说明。

在《舍得智慧人物》采访中,方锦龙每每谈起国乐的传承,眉飞色舞的模样叫人感受到了他对国乐的真心喜爱。“舍”与“得”于外人而言或许难以抉择,但对于一个心怀“国乐”的人而言,“舍”与“得”既是选择也是命中注定。

,